fyl0206 wrote:
這只是一個參考不是答案,不代表能找得到同樣的器材就依樣畫葫蘆。至少比較有興趣的品牌喇叭能選擇為期一年左右採取長跑代理那裡聽累積比較足夠的經驗而不是 7~8 天左右網路馬上搜尋最低價下標要結果者(現代網採習慣的方式..),一樣自力有其他的相關的影檔請善搜尋...(恕刪)
很感謝分享觀點與持正面的態度! 五分奉上請查收!
fyl0206 wrote:
我認為並不是所有入門的消費者一律強制性質地選擇進口 or 二手的品牌成品喇叭,也有很多人入門是由左岸或者私人工作室自有的作品,組合跟搭配自然多很多。
fyl0206 wrote:二者影響一套系統最重要的部份單體的物理特性通常決定了八成左右(尤其全音域系統..),單體的靈敏度與負載阻抗決定了功率放大器電氣特性的比重可以遞減。雖然已經不是新手的部份了⋯⋯
三者全音域喇叭(現代銣磁單體有之..)只有一顆單體負責整個音樂重播的頻域,頗受一些族群的歡迎。對單獨一顆單體的聲音屬性/品牌特性自然會多研究一些不是無可厚非?
fyl0206 wrote:到了有點資歷的發燒友其實聲音不正確的比率也非常多(for ex:友站的傻音響大濕國際五大唱片公司發行的唱片垃圾論實在是無法恭維..),
fyl0206 wrote:遑論尤其是預算比較高的新手搭配容易出問題的機會多很多。有時候出席友人壯觀的軍火庫(好幾套,一樓層一套一千萬的系統已經是小兒科了..),每層空間理想,完全按照音響神壇指示整個天花板用硬木做鑿井高頻吸得聲音很乾沒水分,花越多錢越難聽的比比皆是⋯
fyl0206 wrote:如果發現自己第一套系統不足的地方,那麼升級其他器材自己也會有點譜而不需要不到一兩年整套系統大搬風,可以提供初步的參考。如果預算充足的發燒友從採買(首購/升級)名單刪除的速度也迅速多了。
fyl0206 wrote:PS.:這只是一個參考不是答案,不代表能找得到同樣的器材就依樣畫葫蘆。至少比較有興趣的品牌喇叭能選擇為期一年左右採取長跑代理那裡聽累積比較足夠的經驗而不是 7~8 天左右網路馬上搜尋最低價下標要結果者(現代網採習慣的方式..),一樣自力有其他的相關的影檔請善搜尋。。。
tt_koupe wrote:
如果認為換線材效果有限,那表示你線材可能碰不夠多,玩不夠透。
當然價格上必須合理比例,再者通常知名產品價格越高對線材變換越能表現不同處。
1000K wrote:
呵呵~~音響界這一...(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