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zero wrote:
加超低音喇叭也是跟玩電子分音器類似,分頻設定(設計)、增益或靈敏度匹配、相位問題等等,一開始下場玩都是件麻煩事。超低音喇叭的擺位也是學問。
多數的超低音喇叭都是主動式,擴大機與超低音已經配好了,所以這裡所謂的靈敏度匹配,是指超低音和主喇叭的靈敏度要匹配嗎?
話說兩聲道已經不容易玩好了,加上超低音就更複雜了,得付出更多心力,而且還要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調整超低音的擺位,像我家的音響在客聽,為了不妨礙動線,超低音就只有那101個位置可以擺,所以就放棄在超低音擺位上下功夫了,而且超低音最好要有兩顆,又需要更多的空間,因為這些限制,最後我也只能調調分頻點、相位和音量,點到為止

關於超低音喇叭擺位,在許多不同的空間玩過各款式的超低音喇叭,好的擺位多數離不開其中一面牆,用板車推超低音喇叭一個個位置測量,或把超低音喇叭擺在座位處架高移動麥克風找好位置,到利用REW room-sim功能先進行紙上作業,都可試試。年紀漸增膝蓋越來越不聽話,現在比較少到處跑到處玩,改網路交流也還算好玩,不習慣的是現實中的大玩家和大老闆真的客氣謙虛低調多了。
玩音響有許多民俗療法、安慰劑、自我催眠術、集體催眠術,有人喜歡也覺得有用就好,不敢多說什麼壞話,但多退幾步觀察和多一點理性分析總是不會有害處。
說看電影隨便那是你隨便看電影,不是看電影應該隨便。隨便講這種話的人應該要自覺羞愧。我看你也不知道什麼是聲畫合一、畫內、畫外、對位等等。
單純音響調整聲像的嘴巴大小可以有比較多的主觀偏好,電影系統可是要跟看得到的唇型變化、圖像大小、圖像位置、場景深度配合。銀幕裡面加外面有多少個圖像和聲像要匹配、對立及互動你知道嗎,何況還不是只有靜止不會動的圖像聲像,也不會只是直線運動而已。誇大的聲效為求以假亂真以假勝真然後讓觀眾入戲更深,並不是為了展示音響性能。容易使人分心從戲中抽離是失敗的音響調整。
音樂也是電影重要的一部分,音樂不堪入耳的劇院音響,是失敗案例不是通則。電影配樂也是影迷可以隨時用來回味電影故事的禮物或記念品。
想要真正做好一件事,沒有什麼事是簡單的(功夫)、隨便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