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ff Daddy wrote:
昨天學了製作 RTA...

Puff大
這製作RTA主要是要看什麼啊?



上次您提到說小弟在測量的時候可能開冷氣有噪聲
所以小弟也找了個時間重新測量
測量如下



還是看得出來在50~70Hz, 25~40Hz這邊能量衰減不下來
尤其50~60這一段較嚴重

關於怎麼解決駐波,小弟功課也還沒做足
但要等到完全懂再來實驗也很難
因為要做的功課實在太多

下面是小弟粗略的想法
如果可以把50~60Hz這段能量衰減下來
是不是就能把駐波也消下來
可以讓聽感上較為不亂
所以小弟開啟了重低音上的PEQ來做試驗
在這個地方小弟還有很多不懂
歡迎前輩指正

小弟把Gain值轉了大約14格(到最多-12db有幾格沒有去數)
bandwidth也就是Q值設在中間的位置
Freq設在60Hz的地方去試驗
出來的圖如下
peq前 vs peq後



就這樣看起來似乎是好多了
但小弟不是很清楚這樣的作法正不正確
也還沒搞清楚時域跟相位的調整
歡迎指正指導
Edward77 wrote:
之前會一直問到多重低音
是因為小弟不像前輩們有專屬視聽空間和專屬座位
小弟視聽空間在客廳
基本上會坐的位置每次都是不固定
才會想追求用多重低音來讓頻響儘量趨於一致

今天突然想到自己還沒試過測其他座位的頻響
搞不好沒有自己覺得嚴重
就利用時間測了一下
果不其然慘兮兮...
尤其小弟座位又有前後高低落差
真不知道若是這樣,多重低音是否能救得起來...

很明顯的, 後排的座位頻響較好. 座位 1, 4, 5 比較好.
前排嗎... 小孩子坐的就不要要求太多.
一般客廳非專屬視聽環境也不可能擺一大堆器材.
Edward77 wrote:
是的,小弟沙發就是靠牆
這樣感覺最大的問題就是沙發靠牆了…

Puff Daddy wrote:
看得出來低頻的來源. 25Hz, 55Hz, 85Hz 看起來是重低音造成的低頻.


Puff大,請問這是怎麼看出來的?




基本上, 重低音造成的低頻會慢慢衰減. 25Hz, 55Hz, 85Hz 這三個頻率的瀑布從 0ms 最高, 持續衰減, 到 500ms 已降低了不少.
有些頻率的瀑布衰減到某個音量就不再衰減了. 這就是非重低音相關的, 如 40Hz, 60Hz 和 125Hz 持續的低頻.
環境中的噪音, UMIK-1 都收得到.
有時候 UMIK-1 擺位若是離測量使用的筆電太近也會收到筆電散熱風扇的聲音.

我以前也收過第四台或是 amp 產生的 ground loop hum 電流聲, 吸頂吊扇產生的風聲, 電冰箱壓縮機運轉的聲音, 和筆電散熱風扇的聲音...
Edward77 wrote:
Puff大
這製作RTA主要是要看什麼啊?

Real Time Analysis 主要是要看在某空間撥放某音頻時 每個頻率 的音壓峰值.
一般的音壓計只測量音壓峰值, 而不會顯示頻率.
製作 RTA 時是全頻率的, 所以像頻響一樣, 在檢視時可以指定頻段以及截圖.

例如, 這是在我的這裡撥放 明日帝國片頭 40 秒片段 的影片:


這個片段主要是在 12 秒開始有 30 Hz 高音壓低頻, 15 秒 有 25 Hz... 最後到 10Hz.

RTA:

所以, 環擴開 -8 dB, UMIK-1 架在離重低音4公尺遠的皇帝位, 在 30 Hz 測到了 113 分貝, 在 25 Hz 測到了 117 分貝, 在 20 Hz 測到了 119 分貝, 在 15 Hz 測到了 117 分貝, 在 10 Hz 測到了 116 分貝.

環擴開 -8 dB 撥放, 全面攻佔 - 華盛頓紀念碑片段 的 RTA:

上圖可以看到在我皇帝位上, 這片段在 18Hz 有高達 116 分貝的音壓, 在 10Hz 仍然有 104 分貝的音壓.
Puff Daddy wrote:
很明顯的, 後排的座位頻響較好. 座位 1, 4, 5 比較好.
前排嗎... 小孩子坐的就不要要求太多.
一般客廳非專屬視聽環境也不可能擺一大堆器材.

是啊,小弟現在不太想去理前排座位的頻響了

座位1是皇帝位
座位4 , 5 沒記錯的話是皇帝位左邊的位置
也就是離重低音較遠的位置
不知道如果把重低音也斜斜地朝向皇帝位擺的話
是不是就較能兼顧沙發上所有座位的頻響了
改天有空再來測看看
Puff Daddy wrote:
我以前也收過第四台或是 amp 產生的 ground loop hum 電流聲, 吸頂吊扇產生的風聲, 電冰箱壓縮機運轉的聲音, 和筆電散熱風扇的聲音...


小弟在測量重低音的時候
是可以明顯聽到當測試音逐漸升高時
天花板燈泡的位置會有喀的一聲
及門板會因為共振而發出聲音


Puff Daddy wrote: 基本上, 重低音造成的低頻會慢慢衰減. 25Hz, 55Hz, 85Hz 這三個頻率的瀑布從 0ms 最高, 持續衰減, 到 500ms 已降低了不少.
有些頻率的瀑布衰減到某個音量就不再衰減了. 這就是非重低音相關的, 如 40Hz, 60Hz 和 125Hz 持續的低頻.


謝謝Puff大解說
小弟以為重低音從頭開始到後面持續在順順地衰減的線就是振鈴現象
雖然小弟目前還不清楚振鈴現象的涵義
只好慢慢再來做功課邊試驗了
Puff Daddy wrote:
Real Time Analysis 主要是要看在某空間撥放某音頻時 每個頻率 的音壓峰值.
一般的音壓計只測量音壓峰值, 而不會顯示頻率.
製作 RTA 時是全頻率的, 所以像頻響一樣, 在檢視時可以指定頻段以及截圖.


所以Puff大
這個測試也是用來了解空間的狀態是嗎?
若一樣有網友用一樣的片段做了RTA圖
您就可以拿來比較同一部片在不同空間的展現
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確?
Edward77 wrote:
謝謝Puff大解說
小弟以為重低音從頭開始到後面持續在順順地衰減的線就是振鈴現象
雖然小弟目前還不清楚振鈴現象的涵義
只好慢慢再來做功課邊試驗了

Ringing 振鈴現象其實是衰減很慢.

如下衰竭 (Decay) 圖:

紅色區域最上方的黑色區線是 0ms. 藍色區域最上方的黑色區線是 160ms. 有沒有發現白色箭頭指的那三個頻率 13Hz, 18Hz, 尤其是 50Hz, 時間都經過了 160ms 卻沒有衰減多少?

這三個地方就是有 Ringing.
Edward77 wrote:
所以Puff大
這個測試也是用來了解空間的狀態是嗎?
若一樣有網友用一樣的片段做了RTA圖
您就可以拿來比較同一部片在不同空間的展現
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確?

不只是 空間的狀態而已.

想一下, 今天如果你拿你空間中重低音 (channel 4) 跑 88 分貝 的頻響 和我空間中的頻響來比較, 你比較了什麼?

你的頻響是 在你空間中聲學效果 + Rythmik E15HP 性能 + 重低音擺位 + 環擴的自動音場和低頻管理 + 空間處理 綜合產生的結果.

如果你拿你環擴開相同音量, 撥放 全面攻佔 - 華盛頓紀念碑片段 的 RTA 和我的 RTA 比較, 你又比較了什麼?

就是 器材 加上 空間 的武力展現.
Puff Daddy wrote:
Ringing 振鈴現象其實是衰減很慢

原來是這樣看的啊
謝謝Puff大指導



這樣說的話
從圖來看,在小弟的空間26Hz, 51Hz的地方衰減很慢
這兩個地方應該也是有振鈴現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