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8888 wrote:
你認為Auralic的工程師該如何改韌體以讓品嘉的DEMO證明破功? 住家平均網速遠高於音樂串流所需且收到的資料會先進buffer(尤其Auralic Aries有1GB基本上開唱幾秒後整首歌就下載完畢)並非即時送達DAC,就算網路嚴重異常而buffer庫存資料用完跟不上一定聽得出聲音斷續或暫停,怎可能繼續順利撥放只是音質變差?
你簡單思考一下,如果你產品的Digital Output會受到你的Digital Input影響,身為產品經理難道不用分析思考一下問題在哪裡? 就直接推說網路線或發電廠害的?...(要我是老闆利馬開除這種廢咖...真的不用聽他廢話解釋
)至於頻寬這件事情,我無法確認Auralic他們實作的方法,但實務上,總體頻寬可用跟隨時有資料這是兩個不同概念,好比我當我測量到非常精細的時候,我就會發現60Hz的螢幕其實是59.5 - 60.5之間浮動更新
可以持續撥放的方法很多,這是大家實作上面都會動用的手腳
10年前,我們在研究多喇叭同步技術(當時BluOS也還沒出現),頻寬都夠啊....但你稍微去研究就發現事情跟你想的不一樣....至於訣竅是什麼,我就不多說了...
我提Auralic的RD該怎麼做,只是舉出一個正常RD該做和該思考的問題,至於你的看法....顯然跟工程人員有落差,我就不評論了
SebastianT wrote:
我是覺得電腦的USB(恕刪)
是喔,那尊重大大的看法
小弟當然自己有測試,只用藍蜻蜓跟轉接線,一樣都有過電情況下,密合跟不密合有沒有差別,剛剛還特別用了耳機去試,發現有密合跟沒密合聲音真的差滿多的(這段是數位訊號還未轉換類比),相信有買藍蜻蜓的網友應該也不少吧,其實騙不了人的,小弟住基隆,如果在附近來求證也歡迎
現在的器材沒有做緩衝處理,我還真的不相信有這麼爛,除了玩遊戲不太能有時差器材例外,有緩衝處理就代表,音樂內容已經內存,那播放時就跟數位傳輸無關,所以代表好的數位線或網路線是抗雜訊干擾串到音響的問題,這反而不是玄學,尤其在高級系統上聽應該會更清楚
擴大機換電源線對聲音有影響這點反而比較玄,但我聽是這樣,也很多朋友也是這樣認為,現在在網路上認為是玄學的反而比較少聽了,但是如果我沒實際聽過的話,或是我的器材無法分辨換電源線有差別,那我也絕對上網罵這些人白痴,因為太不合理了,我現在還是這麼覺得,但實際聽就這樣,這也無法解釋
但數位線材傳輸,我比較認同是雜訊串流的問題,跟玄學完全無關了,音樂串流了雜訊也串流了,所以要花大錢抗雜訊,就跟音響玩電源隔離變壓器的目的一樣,就是防雜訊,只是一種處理電,一種處理數位機器雜訊
t9996455 wrote:
是喔,那尊重大大的看(恕刪)
我是不理解你說的密不密合的情況是什麼,意思是沒插緊?
USB沒插好有更強的干擾是正常
嚴重點連傳輸速率都會下降
而且棒型這種電腦USB的電直接進來
大概也沒什麼空間去處理電的問題
電腦USB的供電不是很穩定這算是眾所皆知的問題
加上只有5V老實說推DAC就也就那樣了
而且棒型小DAC本身就沒什麼空間好塞什麼整流電路
跟多塞幾個電容
我自己在公司辦公室耳機接USB有hugo跟mojo
都是設計不管怎樣電需先進電池再出來給機器
這種設計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電池放電相對穩定很多
所以為什麼我前面有建議最便宜的提升音響電源的方式就是加一個在線式UPS
所以我是認為你主要的問題是PC USB供電的電源太髒
而且從你一開始講的內容感覺就是沒往這方面想過
因為你那種電全靠前端USB的供電
所以這種問題會特別明顯
但這方面的影響就都屬於類比那區塊的影響了跟數位沒關係 主要還是因為電源沒辦法好好濾波整流導致影響到後面類比輸出
然後藍紅聲音會有差異屬於DAC邏輯晶片不一樣
因為邏輯晶片不一樣那解出來的聲音也會完全不一樣
邏輯晶片不一樣就更不用提電路設計的影響了
只能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