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積分:1734分
文章編號:88641616
大動態需要大電流,所以整條線的的PEAK電流要大,也就是阻抗要很小,所以銀線表現應該不錯?或是無氧銅。
高頻因為集膚效應,所以表面導電性要好,最好也不要有氧化和雜質+越光滑越好,所以才有表面鍍銀。
電源的部分我聽不出來就是了,可能要幾百幾千萬的設備才有感吧
我只用書架喇叭,就算PEAK到500W 大概也才5安培左右,加上零零總總轉換率和損耗給他10A也夠了吧,我們家用線20A完全夠用,所以我木耳聽不出來正常
找自己適合的比較重要,舒服就好,花錢換線好看+心情好,聽音樂整個都舒服了起來。
像我DAC到後級這端,我比較過大買場99元RCA接頭 VS 跟朋友借的萬把塊鍍銀無氧銅線,我還是比較喜歡大買場99元RCA接頭線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線材除了阻抗, 還有容抗,感抗,集膚效應,以及傳導過程中接收到的雜訊。 線材外表的披覆不只是為了增加賣相,還是有它的效果。
另外如果量測市電波形,它通常不是完美的正弦波,所以為什麼有商人推出電源處理或再生方案,就是要改善這個。
其實平價音響器材也是有機會能分辨出線材的差異的。 早期我建置書房的小型音響系統時,手上有兩台國產的AB類擴大機,使用附送的平價線材。一開始兩台的音質差不多,但其中一台擴大機可以經由更換線材來改善音質,另一台則是對線材不敏感。 我認為不敏感那台潛力己盡,沒有提升空間, 後來清理閒置器材就優先賣掉了。
就各種電性特性差異,但這些不單只有器材好不好,包含你有沒有聽過好的器材聲,很多人沒聽過所謂的好聲音,理所當然聽不出來差異,不知道怎樣是好的是要怎麼比較

而且還有環境問題 ,"大部分一般民眾"家裡根本不可能有專門的聽音樂環境,隨便都一堆噪音直接蓋過系統底噪。
電源雜訊的問題,我也跟朋友借過線性電源+線,我聽起來就是無感,真的省了一條錢。最後我發現我的雜訊來自於訊源輸入(電腦),後來直接改光纖解決



個人積分:1734分
文章編號:88650993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