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院、雙聲道雙修請益!

在世為仙 wrote:
理論上,環繞擴大機內..

是的,小弟爬文讀到的一篇文章裡提到:

音響系統的建造理念,簡單來說可以分成兩大類:人不轉山轉,山不轉人轉。

在DSP數位處理技術普遍不受重視或不被採用的歐洲和美國,喜歡應用的就是精密設計、選定的房間尺寸與型態,搭配重度的聲學處理及裝潢,來達成理想的音聲表現。換句話說,就是環境來配合音響—“人不轉山轉”。但在DSP數位處理技術廣泛被應用的日本,對於視聽空間所採取的解決方案,卻是無法改變現有環境的狀態下,透過音響器材自身的演算性能,即時針對變現得缺失進行修正,從而實現優秀的音聲表現。這是以音響來配合環境—“山不轉人轉”。

第一種以環境來配合音響的方式,在房間建造時並不可能預測得如此準確;第二種以音響來配合環境,器材內藏的DSP數位處理器也有修正上的性能限制,所以嚴格來說,兩招解決方案可以說是各有利弊。正因為如此,這次我在建造“可聽音樂廳”時所採取的空間聲學處理,就是融合兩者之優勢的對策。簡單來說,就是在“環境與成本”允許的範圍之內,透過理想聲學材料的配置與安裝,讓頻率回應特性、殘響時間,以及隔音條件三大專案,都能儘量達成理想數值。之後剩餘的有缺陷部分,再藉由器材中所搭載的高性能DSP數位處理器完成最終階段的音聲表現修飾。

原網址如下
https://www.soundbox.hk/sheng-bo-shi-de-kong-jian-sheng-xue-chu-li/




另外小弟覺得這篇文章也不錯,一併分享

https://www.soundbox.hk/yin-xiang-ji-shu-yu-sheng-xue-yuan-li/



Edward77 wrote:
是的,小弟爬文讀到...(恕刪)



1.Soundbox的說法,並沒有很正確,或夠精確、精準,很可能是由於為了商業行為上的行銷,因此,偶常見,不夠正確、精準的說法被夾雜在內。

2.DSP數位技術,在歐洲、北美洲國家比日本更早被採用,而且許多方面發展的比日本還前沿,尤其是有些歐洲國家。

3.音響系統建造理念,其實沒分兩大類,係就目的、需求、目標,將可用之法、工具進行良善的協同。


唉......
網路資訊爆炸,不等同有正確的知識。


理性與感性 科學與藝術 https://thxisf.pixnet.net/blog
請教前輩們
小弟昨天剛拿到新入手的中置喇叭JBL Studio 520c
於是跑了Audyssey
在未換上新的中置喇叭前
Audyssey之前都是判斷我的左右喇叭是Large
但換了中置喇叭也試了兩次Audyssey後
都改判斷左右喇叭是Small
想知道的是,這是因為低階環擴的推力不足,換了新的中置是6歐姆的後(之前的中置喇叭是8歐姆,新的是6歐姆),Audyssey判斷需要藉由重低音來分擔推力的關係嗎?
還是說有其他因素?

另外雖說是設置為Small,但分頻點是40Hz
這樣的話,是不是跟設置為Large的分別只是在Stereo上有無重低音介入的差別?


thxman.tw wrote:
網路資訊爆炸,不等同有正確的知識。

謝謝thxman.tw大的指教
小弟清楚光靠爬文做功課也不可能一時半載就轉變成自己的知識
也謝謝您適時地指正及指導
小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學習~
Edward77 wrote:
請教前輩們
小弟昨天剛拿到新入手的中置喇叭JBL Studio 520c
於是跑了Audyssey
在未換上新的中置喇叭前
Audyssey之前都是判斷我的左右喇叭是Large
但換了中置喇叭也試了兩次Audyssey後
都改判斷左右喇叭是Small
想知道的是,這是因為低階環擴的推力不足,換了新的中置是6歐姆的後(之前的中置喇叭是8歐姆,新的是6歐姆),Audyssey判斷需要藉由重低音來分擔推力的關係嗎?
還是說有其他因素?



想學習與自我驗證??????????
還是只是想從網路問到答案?????????? (若只想得到答案,那交由喜於空中給答者去說答案)

想學習與自我驗證,那就一步一步來。


--------------------------------------------------
Edward77 的假設(或疑問):

這是因為低階環擴的推力不足,換了新的中置是6歐姆的後(之前的中置喇叭是8歐姆,新的是6歐姆),Audyssey判斷需要藉由重低音來分擔推力的關係嗎?


驗證方法可有二:

a)找標稱阻抗為6歐姆及8歐姆的大型的SPK各5顆,找標稱阻抗為6歐姆及8歐姆的小型的SPK各5顆,去當你的中置,然後去run Audyssey,看你的假設是否成立。

b)較簡易點,你可以找一顆 JBL 4312SE 當你的中置,然後去run Audyssey,看你的假設是否成立。
理性與感性 科學與藝術 https://thxisf.pixnet.net/blog

thxman.tw wrote:
驗證方法可有二:
a)找標稱阻抗為6歐姆及8歐姆的大型的SPK各5顆,找標稱阻抗為6歐姆及8歐姆的小型的SPK各5顆,去當你的中置,然後去run Audyssey,看你的假設是否成立。
b)較簡易點,你可以找一顆 JBL 4312SE 當你的中置,然後去run Audyssey,看你的假設是否成立。


謝謝thxman.tw大建議的驗證方法
若是之前的小弟,大概就只想著上網找答案吧
隨著各位前輩們的指導
小弟心中當然會想來驗證看看到底是為什麼
只是自己現階段做不做得到的問題


小弟仔細回想,這次做Audyssey跟上次做有差在哪裡
突然想到上次做Audyssey時(舊中置),只有測量沙發座位三點而已
而這次是測六點(加上沙發前三點)(新中置)
會不會就是這因素呢?待小弟有空先來驗證看看是否結果不一樣


由於小弟目前無法做到thxman.tw大所說的用a、b方法去測試是否是因為擴大機推力不足所造成喇叭判定差別
只好去驗證看看是不是因為測試三點跟六點而有的差異
結果發現跑了幾次Audyssey後
測試六點的結果都是判定主喇叭為Small
而測試三點的結果(新中置)是主喇叭為Large
所以暫且排除是因為新中置喇叭而認為是環繞擴大機推力不足
現在小弟疑惑的是
是應該採用測試六點的結果還是該採用三點的結果?
照理說應該是測試六點的結果正確大於只測試三點的結果是嗎?
另外一個疑惑的是
側環繞喇叭的頻率響應數值
環擴不管Audyssey跑幾次
都是判定在60Hz
但我看了說明書明明側環繞喇叭的頻率響應最低只到100Hz
究竟該相信環擴Audyssey的判定還是原廠提供的資訊呢?
駐波……………自動調教那會準原廠就自己賣就好、就不需經銷商了!。
大喇叭會被判斷為小,就不是駐波的影響了。環繞喇叭如果是貼牆擺放,邊界增益和駐波是會讓低頻的能量提升,相對的低頻截止頻率就變低。喇叭或座位離牆遠一點的會有低頻抵消凹陷的狀況,就可能讓大喇叭被判斷為小。簡單的說就是房間愚弄了在裡面的喇叭、擴大機,當然也愚弄了觀眾的耳朵。樓主測六個點和三個點的差異,說明了如果有前排和後排座椅,兩排的低頻表現差異明顯。

本想搜尋樓主有沒有貼過房間內音響擺位的平面圖,多看了樓主另一篇問環擴的喇叭阻抗設定。環擴的阻抗設定,低阻抗那一檔通常是為了通過安規認證,限制電壓輸出以防低阻抗負載時相應需求的電流超過擴大機的能力,讓擴大機超載過熱。國外媒體做過實測,低阻抗檔位只會讓擴大機輸出能力受限、失真提早升高。在臺灣也有同好量過,低阻抗檔位也只是限壓而已。

還有一篇是樓主問中置喇叭的選擇,再看到樓主在本篇開頭說的,聽了別人建議先搞好兩聲道再來弄劇院,我看到的是樓主因為原本的兩聲道器材,讓劇院系統的建置卡卡的卡了一關又一關。除了多買幾對一模一樣的喇叭,4312SE也不容易找到相似度高的同廠喇叭匹配,做為中置和環繞喇叭。反而友站有人說得更貼近現實,以選購喇叭為例,買主喇叭時不先看看中置和環繞喇叭有沒有可以匹配良好的選擇,難免在未來真要添購時會有遺憾,特別是在未來標準隨經驗增長而有所提升時。

很多劇院建置的意見是來自於不熟悉劇院音響的兩聲道同好、只混了一學期劇院音響就轉組念兩聲道音響的同學、玩劇院音響只為過水混資歷吹牛用的大頭症患者,真的要先看清楚再參考啊。

如果超低音夠大隻、最簡單就全部設小就好、其它在慢慢調就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