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io_Lin wrote:
先問一下太太有沒有...(恕刪)


謝謝Fabio大大的建議. 住家只有電視牆這一面有與鄰居相鄰, 另外三面都沒有. 我聽音樂會怕吵到鄰居, 因此絕對要注意音量, 不要造成別人困擾. 絕對不會開大聲衝鋒陷陣. 安靜聆聽是我的方式, 我喜歡的音樂也大都是這種類型. 喇叭外觀不能接受奇形怪狀, 一般來說Harbeth之類的可以接受,以前在大陸有買過小型監聽喇叭. Focal, Sonus Faber可以接受. 體積不能太大影響整體美觀, 畢竟是放在客廳, 他不是主角. 也不能太醜.

雖然電視牆面橫寬有6.7M, 但是右邊也要留點走道, 上下長度有8M, 大約下方也要預留3M左右給餐廳使用. 因此大約實用面積是5.5m x 5m 左右. 不過客廳與餐廳之間是開闊聯通的.

當初會把E480列入考慮, 純粹是預算分配的保守做法. 當時預算40萬, 串流+擴大機+喇叭. 如果三項都要稍微到位的話, 60萬預算都不夠. 因此想著先把擴大機到位, 就算喇叭買錯了, 到時候只要賣掉喇叭一項就好, 至少擴大機是不會錯的. 後來聽建議, 好像是應該先把喇叭定位好, 再考慮擴大積及串流. 因此現在就是計畫這個次序, 聽聽是SF or Harbeth or Spendor, 估計25萬, 再看看店家配什麼擴大機預估15萬, 是 MA252, HEGEL H190, YBA, E270什麼的都好. 最後串流DAC估計5萬.

預算可以放寬一點沒關係, 我也會盡量放開成見就以耳朵及音樂感去體驗, 應該也會是一段很有趣的過程吧. 最後大大提到沒有在自己家裡搭配聽過什麼都是假的, 我不解的是, 未買之前, 我如何能把器材搬去家裡聽? 如果能這樣做當然最好了, 但是店家會願意這麼做嗎? 另外, 各位大大有什麼好的建議, 也請一定不吝分享. 謝謝.
7718377 wrote:
未買之前, 我如何能把器材搬去家裡聽? 如果能這樣做當然最好了, 但是店家會願意這麼做嗎? 

在台灣的話,除非和店家很熟、交情很好,或者店家有自信能讓你買單,不然通常不會讓人搬回家裡聽,所以大多數人只能在店家試聽,然後憑經驗去猜在自己家裡聽起來的樣子。

不過台北的新天新地可以讓會員借DAC和擴大機回家試聽。另外板上有位s2265大,他交關的店家也常常對他下毒(借器材給他回家聽)



對了,若是我現在要入手的每台機器,一定會去看看她的二手價,若堅持要買新的也無所謂,心裡要有底,就是至少是賣人家開二手價(成交價)的9折能賣掉.跟買車一樣,掛牌落地就要承擔部份損失~

重要的是二手一定要搶手出得掉,千萬別買冷門器材.

無論對方說得多天花亂綴什麼喇叭會飛天之類的就是別盡信~

敝人在調整器材的那2-3年,來來去去的基本上是沒什麼賺賠,就是多數都碰經典款,跟我的系統不搭就馬上換掉~

聽您這樣說要弄到完美?別吧~

若能調整到自己覺得好聽的水準,那就可以了~

真要弄到完美可能花上千萬都還是不完美~

這個過程中除非是您像敝人運氣很好第二套系統遇到JBL4344 +老麥整組.人家本身就搭配好,這樣直接搬回去,不用傷太多腦筋.

但即便這樣,也是作了一定的功課~剛搬回來也會有想東想西想換CDP,換前級.....的念頭~

如果是追求完美,那就會想如果是JBL 4343A那就更好了,真來了4343A就會想若是4350或4355不知道有多好!或是如果是膽機聲音會更棒之類的想法~

真要這樣就買不下手了~

在調整器材的過程,是需要一台台,一樣樣的AB TEST...

個人覺得要若真這樣試,全買新機!不到半年可能就把錢燒光了~

而擺位,線材,專線,墊材都有其不可忽略的細節~

線材多數是新不如舊,人家RUN好的線一上手聲音就能到味.新的線還要煲,這也要下點工夫~

爬文時會發現這裡面有太多漂亮的業配文,要小心~

怕買二手會被框?

其實個人對樂友的印象比音響店好很多,以前要買器材多是針對發燒友,專業賣家及二手音響店多數去看看聊聊天,很少出手.

此外,您是住透天還是大樓公寓?隔音如何?還要注意樓下能不能承受震波~

一些朋友買了低頻震憾的環繞AV回去看電影打電動,結果都開不到幾次就要打包賣掉~

鄰居來抗議個兩次就沒搞頭了~

您主要聆聽的空間若5.5Mx5M,那大概是8.3坪.這種大小落地跟書架都可以,但書架是可以放電視架的~





mieee77 wrote:
對了,若是我現在要...(恕刪)


估計因為我的個性比較懶, 現在會研究資料全部是因為要買設備, 一但都買到了, 應該不會持續在器材線材當中發燒, 真心希望不會才好啊, 哈哈. 我現在知道了發燒友這個坑有多深, 不會去追求極致頂尖的1%. 大概有9成滿意我就很滿意了. 住的是公寓, 聲量我會小心的, 重低音會避免...

如果書架可以放電視櫃, 又不要求要離背牆多遠, 倒是大大加分啊.
說實話,看完討論串我覺得推薦走向有點怪,

回歸市場面來看,我的推薦如下:

(1)喇叭影響面大,預算抓10~15萬元:dynaudio,focal,b&w是我推薦的三大品牌,基本上從這三個熱門品牌找價位接近的就可以了,第二輪可以挑dali,kef,elac。私心喜歡dyna跟dali,b&w我個人要到8系列才覺得真的好聽,但太貴。

(2)擴大機其實能挑的很少,moon,hegel,densen,naim,找實售價10~15萬元,自己喜歡的。像阿q聲音太細太輕,我個人喜歡解析高又俐落的機器,所以在音響展聽入門款阿q沒2分鐘就想走了。

(3)訊源方面直接進階數位流,挑個好的dac或是有內建dac的擴大機,如 hegel h190,moon neo 340i+dac模組。對於不屬神經質的音響迷絕對夠用。真想要享受cd置片的樂趣的話,找個5萬元左右的player像是Audiolab 8300CD其實就夠了。

分享一下心得,我是預算跟你一樣設個數,然後當理工男一段時間拼命看資料,認真聽別人意見,最後我把一整疊資料放一邊,只留一行備註,Accuphase E480 or C2450 + P4500,自己告訴自己不就是聽個音樂,自己開心最重要,最後挑哪一台就等我當場到日本店家一趟就差可以決定後送。

預算可以搬是努力,有閒可以聽是福氣。
7718377 wrote:
估計因為我的個性比...(恕刪)


哈!個人目前的第一套設備距離覺得曾經是最好聽的狀態只有6-7成,原因無他,就是要到達8-9成覺得好聽的有毒特音染器材線材要多燒個20幾萬(2手價),試過了就覺得沒必要這樣寵耳朵。

就轉往CP值高又不差,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向調,能聽寬鬆溫暖的CD,用IPAD或IPhone方便地 airplay音樂,影片,放藍光DVD都可以,其實真要spotify或數位流也可,就用舊NB擋一下。

真要覺得上8-9成好聽,個人以為二手代價都太高了,如有真入坑又有人帶有人問的話,何況您都是要買新品。

要我現在花30幾萬買新品,是買不到咋東西的,若是B&W落地喇叭,最少是804以上,光喇叭就要爆棚了。

而B&W喇叭二手一定等級以上多數也不便宜,較平價款又覺得不值得。所以一直沒去碰該品牌,最多就音響展去聽聽。

況且新品喇叭剛來會覺得難聽,這也是要花幾個月RUN IN的~

若弄不清楚狀況還以爲那裡出問題,還不斷地換線材等等就會花更多冤枉錢。

我這種還算是半調子燒的,看過幾位真燒的才真會拜服。

還是建議您以常聽的音樂為方向選喇叭和器材,別弄得明明是常聽快節奏高解析的多卻搞個寬鬆溫暖的喇叭,或是常聽寬鬆溫暖的音樂多卻買那些較冷調速度快的器材,那就糗大了。

此外,許多有毒特音染的器材價位多數也很毒~除非您預算要往上加個幾倍。






CROCKETT wrote:
說實話,看完討論串...(恕刪)


謝謝推薦。

mobilefun wrote:
分享一下心得,我是...(恕刪)


謝謝你的分享,接下來就是親身感受了。

mieee77 wrote:
哈!個人目前的第一...(恕刪)

謝謝你的分享,尤其是: [還是建議您以常聽的音樂為方向選喇叭和器材,別弄得明明是常聽快節奏高解析的多卻搞個寬鬆溫暖的喇叭,或是常聽寬鬆溫暖的音樂多卻買那些較冷調速度快的器材,那就糗大了]。自己燒一張光碟去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最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