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25 wrote:
如果真的想找美國喇叭,建議找早期的美國東岸喇叭,如老AR(AR1~3A)老DANACO A25(記得不要買復刻的,聲音完全不一樣)再美國應該還是很有機會買到品相完整的舊品。
...(恕刪)
老AR-3A和老Dynaco A-25小弟各有一對
雖然比不上現代單體的精確 但是只有老紙盆才有這種很輕鬆很舒服的聲音
配上老管機 EICO Fisher Technique(被日本收購之前) 喜歡Jazz的可以找McIntosh 真是絕配
現代膠盆 合成纖維等高科技振膜發出的聲音是很精確 不過對小弟的耳朵來說太利了
要聽這種音色 那還不如去音樂廳聽現場演奏
自從十幾年前有了eBay 現在即便在美國 老AR-3A和老Dynaco A-25也很難找了
而且有二手商專門在收 Cragslist上不少二手商收購的廣告
十年前小弟初到美國時 還在yard sale上用很划算的價格找到手上的A-25
現在已經很久沒有遇過這種好事了 多半都在同好之間轉手 不然只能上eBay標了
幾年前台灣有個朋友想找 最後也只能接手我的前一對AR-3A
這兩者和Harbeth的走向真的很不一樣
peterwang0123 wrote:
英國喇叭唯一的優點外...(恕刪)
英國喇叭做工的確精細,聲音我覺得是別有風味。
我是以DIY的2A3前級與DIY的35W 6L6 PP後級來推,在我的系統下,Harbeth的聲音其實也沒什麼好挑剔,唯一不足是聲音的活潑度與指向性太高(在與我的ALTEC A7相較之下)。後來,我又DIY一台6L6 單端並聯後級,結果3/5a與compact的表現就脫胎換骨般的活潑起來(我這兩台後級都無負回授)。我也聽過16W單端並聯的300B後級把3/5a推得淋漓盡致,所以小弟的淺見是推這些英國喇叭,未必需要大功率的後級。可能擴大機的線路架構佔了喇叭表現的很大比例。當然,這是在相同喇叭下,不同線路架構的擴大機對喇叭表現的影響。若是以相同擴大機來比較小弟的Harbeth與ALTEC,那我還是偏愛ALTEC的那種自由感受。
以上個人心得與您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