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system wrote:後來想想...我的想...(恕刪) +1說的好 .JITTER 這東西從10幾年前開始廣泛出現在音響雜誌 ,但是都講的似懂非懂 , 不管你是自己寫的還是網路找來的 ,能說的像你這麼淺顯易懂的沒幾個 ....
即是 usb or fiber cable 從 pc cdrom 到 DAC 係無 error detection 或 error correction吾似一般 ftp, rsync 有error detection同resend 機制所以線既長度同質素係重要的明白哂 多謝各位
andrewhaha wrote:即是 usb or fiber cable 從 pc cdrom 到 DAC 係無 error detection 或 error correction吾似一般 ftp, rsync 有error detection同resend 機制所以線既長度同質素係重要的明白哂 多謝各位 我的暸解是這樣的啦~不然沒有道理換USB線材會讓聲音有改變的.
bluesystem wrote:我的暸解是這樣的啦~...(恕刪) 首先確定主題,你的疑惑是在於數位線性資料才有,而且影響的範圍是不是音色的改變,還未知。現在 usb 在 輸送的 絕大都是 非線性資料 的音樂 檔 , 不管是有損無損,都是分割成封包到目的地重新整合 , 差別在於 有控制訊號的one by one方式 , 例如hdmi amp pqls , denon-link 等大隊接力的 同步傳輸,棒子可能會掉, 非同步傳輸的 來了在說,喝了再上,好整以瑕. 不管那一種方式,就算是高檔機強調的 非同步傳輸,萬一封包掉了,也只有偶發性,而非連續性錯誤, 等同印表機圖檔列印,是要第一張立刻送出,而後一頁一頁的列印,還是先丟到作業系統的緩充區去,繪圖程式可以直接關閉。而 usb 線材為何會有差異,其合理的論點在於 並非線材去影響資料傳輸,線材只要符合規範以上,其資料遞送都是相同的誤差風險。 問題在於這條線以金屬導體方式連接兩台機器,造成兩台機器間電位能量,電位基準點有關聯性的影響雙方,最後就從被干涉的 DAC 其 自身特性去回應出 類比能量的變化。這也是為何有人說同軸與光纖的聽感不同,有如導體與非導體。如同 筆電 連接 USB DAC , AC 電源 接通與否 ,在切換時用耳機監聽就能感受到音樂的變化,但是以上我說的這種差異值不值的花相當大的金錢換數位線材來當成調音的工具,並還有把握加以分辨,就看個人。就請不要再強調傳輸的過程會受到線材影響,根本不是,好嗎。 音樂資料等同圖檔資料,換了天價 USB 線,圖片印表輸出不會變更好。
bluesystem wrote:buffer加大會使聲音變慢變糊? 數位音訊處理小弟也研究過一點,這是什麼機制? 因為以前尋找過很多播放軟體所以這是小弟我測試出來的心得(包含一些錄音室級高階播放軟體)至於是什麼機制我就不了解但是我之前只測試過同步dac..光纖和同軸非同步usb dac沒研究過buffer的影響~改天再說吧
570 wrote:首先確定主題,你的疑...(恕刪) 您的論點是對的,可是很多人不懂,(爛的USB cable會掉封包,好的USB cable不會掉封包)經過美美的行銷包裝,發燒USB線就出來了!!類比線因為頻率响應,不同特性cable會有聲音改變.重點是要匹配得宜才能有好聲音.(貴的不一定能匹配的好,因為大家對聲音要求是很主觀)
570 wrote:首先確定主題,你的疑...(恕刪) 你這麼一說確實有道理 給我又上了一課所以如果DAC能在接收完一組訊號後 再送封包回去比對這麼一來線材對資料正確性的影響就更小了至於光纖線 個人覺得不同家的光纖線本身的傳輸是有差但不大但光纖接頭的精細度對於光訊號的傳輸影響比較大 因為光纖線的core很細小(數十\微米),並非像金屬依樣接觸就能導通 訊號從發射端耦合至光纖 再由光纖傳至DAC 所以光纖接頭若不夠精密 損耗可是有兩次的話說回來 光纖傳輸如果發射端與接收端沒配合好也是會掉封包
570 wrote:首先確定主題,你的疑惑是在於數位線性資料才有,而且影響的範圍是不是音色的改變,還未知。 話先說在前面我原本是不相信USB DAC用不同線材傳送聲音會有差異的人. 不過後來想到, 其實對聲音資料的處理(尤其是三十年前),跟對我們一般電腦資料的處理, 觀念是差很多的. 才開始思考如果換USB線對聲音是有差異的, 那是為什麼呢? 怎麼樣才會有這種可能?我的前提在於,USB DAC傳送的資料, 其實跟同軸,光纖並沒有差別,都是二三十年前訂下的規格,還沒辦法(或是當時覺得沒必要)做檢查的動作, 沒有像HDMI那麼先進. 也就是來什麼不管對不對就往DAC送, 沒什麼封不封包的觀念. 找了一個音訊DAC的IC資料, 輸入也就只有三個訊號, 一個是以電位表示現在送的資料是左聲道還是右聲道,一個同步的clock, 一個串流音訊資料, 三條線.我猜以前同軸跟光纖送的資料也就是這樣,根本不保證傳送端跟接收端是一致的(以前的觀念,音訊/視訊資料是可以接受某種程度的不正確). 跟我們一般數位資料傳送有protocol, 有封包的觀念完全不一樣.當然在USB的發射跟接收端接用比照一般資料的方式,就一定可以確保不管用什麼線材(也不能太爛就是),聲音一定是一致的這件事. 但是個人「猜測」,其實從PC送出來的訊號都一樣,只是用同軸,光纖,還是USB來傳送而已(這點要請真正懂的人指教一下). 如果您暸解同軸,光纖的資料同樣是數位資料,但為什麼線材不一樣聲音會有差異,那就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以這樣的資料來說, 那線的好壞就會差很多,除了jitter(可以用buffer消除),還有資料傳送錯誤的問題. 10011101從發射端到接收端可能會變好幾個bit, 假設如此, 那聲音一定會有改變,只是怎麼改變不知道...話說回來, 如果數位音訊的資料不是被真實的還原,而是被「加料」了,換再好的線, 聽到的也就是加料的聲音, 只是人會覺得好聽罷了...
其實不用想的這麼複雜,數位訊號傳輸已經不是什麼高難度的技術,不然今天換條網路線,你送出去的圖片就更好看或更難看,那還得了。數位音訊訊號還是數位訊號,而且資料量與現在的數位通訊資料比起來都還算少的了。當3G/LTE都已經普及的今天,你壓根不會擔心用APP傳出去的資料會掉,不是嗎?況且無線訊號還得經過高樓,下雨,移動的車陣等等通訊環境。難道用兩條線連起來的傳送結果會比用無線基地台打的訊號差?是有可能,但那是指同步傳輸,人家都還沒準備好接東西,你就把東西丟下去,東西可能就掉了?但如果我們現在探討的都是所謂非同步傳輸,亦即傳送兩端會handshake的情形。要掉資料的機率太低了,真的掉了,這機器真的可以直接換掉或送修了,比一台NT4~500的hub還不如。如前面的網友所言,真正影響的是類比端的改變,因為兩端機器的地會串在一起,電路可能就會被參雜在線材內部的雜訊影響。DAC就是一種這樣的機器,數位訊號沒問題了,可是還得轉成類比輸出。這就考驗電路設計者的功力了。所以要不要換線,還得看看機器是否適合,是聲音是否有改善,一切耳聽為憑。那為何一條數位usb線要賣這麼貴?因為這是音響的生意阿!當實驗室的設備需要換線才能達到我們要求的標準時,我們會找設計電路的廠家出面說明,而不是動腦筋去買更高價的線材來彌補,因為這是捨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