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線及訊號線的方向性。

輸出端 箭頭指向-----> 輸入端
有方向性是因為有一端的頭有做接地

可以把雜訊濾掉

並非是因為run了之後才產生方向性喔!

設計時本質上就已經不一樣了!

因此還是好好照著設計接吧!
greatsteve1201 wrote:
是否原則都是如此?

有一種是為了 屏蔽 上的 一點接地..

通常屏蔽層是連接到接收端的地線,方向接反了,收到的雜訊會比較大。
http://www.phy.ntnu.edu.tw/demolab/phpBB/viewtopic.php?topic=13400


所以囉, 那就看你的訊號線, 是不是 類似如下這種設計:

訊號+, 訊號-(或訊號地) 兩線, 都被 屏蔽層 包在裡面, 而屏蔽層的導入大地(或機殼地)之接點, 只落在一邊的端子上.


小訊號, 像 micro-phone 之類的, 是有些機會看到像這種屏蔽的配線, 電纜的地網只接在一端. 尤其是像餐廳, KTV, 那種 麥克風線 都要拉很長很長..

線愈長, 是不是 和 房子裡面的市電配線 的 互感 (變壓器原理), 會愈很明顯..

夠大時, 又經 麥完風放大器, 那就會聰到 市電60Hz 的 翁翁叫了..


Speaker 線嘛, 訊號的功率那麼大, 若還會用屏蔽, 那大概是用來防止它去干擾別人吧! 總不會是為了防脈衝炸彈吧.
jknk wrote:
對於沒有親耳聽過的人來説,可能會有人不相信線材的方向性會影響聽感,但事實真的是如此。當然,前提是要有一套好系統。
...(恕刪)


這句話真的超好用, 不需要證據, 不需要理論, 只需要信仰


對於沒有親耳聽過的人來説,可能會有人不相信機殼的螺絲(銀鍍銠聲音最好)會影響聽感,但事實真的是如此。當然,前提是要有一套好系統。

對於沒有親耳聽過的人來説,可能會有人不相信線材經過高僧加持會影響聽感(佛教加持聲音較溫潤, 道教加持高音較飄逸),但事實真的是如此。當然,前提是要有一套好系統。

對於沒有親耳聽過的人來説,可能會有人不相信CDP廠牌名稱中文或英文會影響聽感(有名人落款的更會有全頻段的加分效果),但事實真的是如此。當然,前提是要有一套好系統。

對於沒有親耳聽過的人來説,可能會有人不相信音響平行地球軸心擺放會影響聽感(但要小心不可正對超新星擺放, 低頻會受到壓抑),但事實真的是如此。當然,前提是要有一套好系統。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ar3a wrote:
這句話真的超好用, ...(恕刪)


好系統不見得就是貴的系統,是調校良好的系統..,當然,會覺得您自己的系統 "不是好系統"..,

對不起,您該檢討的是您自己沒把您自己的系統調校好...

線材的方向性是有證據,有理論的..,它並不是憑空跳出來的 "信仰"(就算是宗教信仰也是有其

時空跟歷史背景,教派,道統,學說,思想,分歧,傳承..etc.)...

您的王道並不是其他人的王道..,當然,您自己玩得高興就好!~...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fyl0206 wrote:
線材的方向性是有證據,有理論的..,它並不是憑空跳出來的 "信仰"


哦?!

願聞其詳, 否則只是淪為自我安慰而已.
宅男乙 wrote:
有一種是為了 屏蔽 上的 一點接地..

通常屏蔽層是連接到接收端的地線,方向接反了,收到的雜訊會比較大。
http://www.phy.ntnu.edu.tw/demolab/phpBB/viewtopic.php?topic=13400
...(恕刪)



三接頭AC線的音響系統為了避免地線迴圈,才需要用到
單端接地的連接線。

在三接頭AC線的音響系統中,這種單點接地的連接線不
管接哪個方向,都一樣可以避免產生地線迴圈。

只有一種狀況例外,

如果三接頭AC線的音響設備裡面有地線跳線,假定只有
前端設備的地線跳開(不能前後端同時都跳開地線),那麼單端
接地的連接線的有接地的那一端就一定要接在後端設備。



二接頭AC線的音響系統中不存在連接線有方向性這種問題。
monHHH wrote:
哦?!願聞其詳, 否...(恕刪)


樓上的很多網兄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難道您都沒有認真在

看??!!..

廠線有方向性除了一端有接地以外,出廠前品牌商原廠也會先

上電 burn-in 測試,而且上游金屬料廠機器在抽線的時候也有一定的

方向性(頭先出-->尾再出..),所以金屬結晶方式的分子結構一定是有一定

的方向(可以用高倍率電子顯微鏡觀察..),更恍論每間線材品牌商都有

自己的 know-how 跟退火方法,當然也不見得每一種加工都對聲音有幫助(像用 run

線機 run 線或 超低溫處理,電鍍(包)金/銀/銠 這些就不予置評了...)...

不要說線材有方向性,光是電源接地的方法做得確不確實就差很多

了,地棒有撒鹽水跟沒撒鹽水,地棒長度有沒有夠深夠粗,有沒

有做最基本的星形接地(三根地棒..),有沒有打在室外..etc.

背景的 S/N 都有差,差很多!!...

自己沒有見過聽過或智人這物種 "目前科學" 無法

解釋的事,未必是不存在或假的...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ar3a wrote:
這句話真的超好用, ...(恕刪)


A大舉的例子認同,也不喜歡這種方式。質疑別人或相信與否要有點理,不是會造句,最後淪為小朋友吵架

線材的理論倒是一籮筐
隨便有三種(不代表我每樣相信喔,憑記憶打的,包函一下不要挑語病)
1. 包線中屏蔽層要在單一端接地(所以清楚標方向),但很多非廠製線自己裁線再配接頭的沒這樣接,聽不出來反倒是正常。



2. 發燒線自於80年代後無氧銅及單晶銅風行於音響。材料上有所謂電致遷移效應(EM)。這在電子業(晶片,PCB)都很重要。音響線材這麼粗EM/SM會不會很明顯不知,而且還是交流訊號? 尤其當線材非用單晶銅。

3. 線材編織法考慮方向性。no comment(理論最多,不多廢話) 手邊有條廠製線非走內外,走兩邊一邊李茲編織不同還灌油,這種原廠線爆炸貴,現在好像不流行。此線高度實作線材兩主要理論,味道清淡。


線材很多[類科學]倒是不知如何相信: 超低溫處理(液態氮不夠低到改變晶格啊),核磁共振(如果NMR沒白學的話)~~~巴拉巴拉
luxor_w wrote:
A大舉的例子認同,也...(恕刪)


這是避免ground loop的接地方式,對減少雜訊相當有用
有時功率小的擴大機不會察覺,大功率的擴大機就會表現出來,或者
在高效率喇叭就聽得很清楚.

喇叭線的線徑我認為是影響最大的,例如12號線(粗的)對24號線(細的),
測起來差距相當大,請參考此文:
http://stereos.about.com/od/accessoriesheadphones/a/Do-Speaker-Cables-Make-A-Difference-Science-Weighs-In.htm

而編織法不同影響電感或電容量,電感量高的高音會被柔化,聽起來一定不一樣.
然而,不見得是高傳真. 這裡有一篇文章有做詳細量測,可以參考:
http://www.audioholics.com/gadget-reviews/speaker-cable-face-off-1

第二集:
http://www.audioholics.com/gadget-reviews/speaker-cable-reviews-faceoff-2

至於無氧銅,晶格,材料的方向性(非上述接地位置的方向),...,我很少看到令人
信服的論述.

最近看有人買音響,擴大機及喇叭都是合理價,喇叭線卻快到1/5..
我猜喇叭線可能是音響店最容易撈錢的部分,就像相機時常價格透明,
配件價格大家不熟店家就猛撈.

主動式喇叭可以解決低音喇叭與擴大機間接線問題,可是發燒友少了換擴大機
的可玩性,店家少了喇叭線這一個重要收入,所以流行不起來可想而知.




yaball wrote:
輸出端 箭頭指向--...(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