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MAN wrote:
一般單體的話喇叭音...(恕刪)

這樣有了解

宅男乙 wrote:
那不是 靈敏度 曲...(恕刪)

原來
看了很久還是誤會他的意思
感謝指正

Monte920 wrote:
你引的這個圖的網站...(恕刪)

我有讀啦
只是先前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所以一直誤會
感謝指正
(試著回答單體的設計)

簡單來說,喇叭像一個「質量 - 彈力」系統。

彈簧剛性強硬而負載質量輕盈則系統共振頻率高,反之彈簧剛性柔順而負載質量沉重則系統共振頻率低。

單體的懸吊系統如彈波則相當於彈簧,單體的振膜重量和聲學負載則相當於負載質量。

低音單體用比較大的振膜還有一個原因是考慮到低頻輸出的靈敏度和音壓性能。把8公分的單體加大到18吋,和把8公分單體的衝程從5毫米加長到5吋,前者要來得實際許多。
Monte920 wrote:
一般落地型喇叭低頻大...(恕刪)

亂講一通
什麼低頻空間論
鬼扯
你當耳機是什麼

再者,有幾對喇叭能到20~30?
自己去查查看
………………………
回復樓主的問題
為什麼要夠大:同時間推動更多空氣才能創造低頻
六凡之靝 wrote:
亂講一通



講話慢慢說,不必激動!

樓主問的是喇叭低音單體,產生低音本來就是要有空間與能量的結合,才能推動空氣傳送音波,所以我上面說的都是針對喇叭說的.

至於耳機則是完全不同的情況,它局限於耳朵與耳機之間一個密閉的狹小空間,耳機的能量無處可逃,只能對著耳膜共振,要產生極低頻當然完全有所可能. 而耳機你只要稍微一拿離耳朵,不是密閉空間之後,它產生的極低頻你聽起來就大打折扣了. 所以一個相對開放的空間與一個極小密閉空間是完全不同條件的,我們上面只是沒有討論到耳機這部分而已,就這樣!

下面這篇說明了為何喇叭低音體積要大,但耳機則不需要大體積的原因. 由於耳機只針對耳膜產生共振,你雖能聽到低頻,但卻達不到重低音那種還有對身體拳拳重擊的低頻震撼! 體積夠大的低音喇叭,除了"聽”得到,還能"感受"得到!
https://www.quora.com/How-can-headphones-produce-low-notes-when-speakers-have-to-be-large


六凡之靝 wrote:
亂講一通什麼低頻空...(恕刪)

最後一句瞬間領悟
B&C廠的21SW152單體(21吋),共振頻率Fs=32Hz,頻率響應曲線50Hz和100Hz相差將近10dB。

Scanspeaker廠的26W/4558T00(10吋),共振頻率Fs=21Hz,頻率響應曲線50Hz和100Hz相差約3dB。

拿上述例子中的21吋單體和10吋單體比較大小,有效面積前者是後者的4.7倍有餘。供您參考。
巴啦巴啦碰! wrote:
最後一句瞬間領悟...(恕刪)
比較小的空間有沒有限制低頻播放的問題不難解,

反倒覺得您的理論難懂:「產生低音本來就是要有空間與能量的結合,才能推動空氣傳送音波」。

Monte920 wrote:
樓主問的是喇叭低音單體...(恕刪)
Levelzero wrote:
比較小的空間有沒有...(恕刪)



我只是說低頻的駐波的問題而已啦,沒有這麼難懂的. 理想的聆聽環境當然是要有大出力,大空間,駐波的機會也會比較少. 而小空間解決的方法當然有,就看個人對空間的利用巧妙不同而已.

若我先前的文字描述不夠清楚,那就多包容,請看下面這篇文章吧,寫得很詳細:
http://emusicman.myweb.hinet.net/record_39.html

六凡之靝 wrote:
亂講一通
什麼低頻空...(恕刪)


耳機和喇叭二者情況不太一樣,放在一起討論不是很適當

再者低頻響應能到20~30H的喇叭應該很好找吧

像Dynaudio Focus 400XD 频率響應 (±3dB) 29Hz–24kHz
Focus 600XD 频率響應 (±3dB) 20Hz–24kHz

一般而言要能喇叭低頻響應要低到20~30Hz除了單體要大外箱體空間也要夠幾乎要落地型喇叭才有辦法
一般書架型喇叭低頻響應最低大概都只到30~40Hz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