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w406 wrote:
我只用綜擴聽時,聲音...(恕刪)


您好, 由於沒有看到二聲道之外
您其他喇叭如何配置,所以推測。
,可以無視幾個聲道的問題。
===========================
主要這段用意是,若像看電影使用5.1
則建議不要接綜擴=管機(octase v40se),

建議使用先鋒環擴搭配現有bdp, 因為搭配

一般而言真空管在瞬時反應方面
速度較晶體慢,較不容易配合電影
播放速度時 部分場景。

Antus wrote:
另外我覺的你接太多小東西像HDMI分離器,USB DAC這種,我會偏向避免。


HDMI分離器是降低bdp jitter用的
接上後大幅提昇,是s1500必備夥伴

另外我的DAC是吃同軸或光纖,不是USB DAC

Brian 168 wrote:
主要這段用意是,若像看電影使用5.1
則建議不要接綜擴=管機(octase v40se),

建議使用先鋒環擴搭配現有bdp, 因為搭配

一般而言真空管在瞬時反應方面
速度較晶體慢,較不容易配合電影
播放速度時 部分場景


瞭解了

不過我們家的電影系統目前處於放生狀態
而且我們已經半年沒在家看電影了
之前看電影時,也沒有速度不夠的問題
所以這方面不太在意
ldw406 wrote:



HDMI分離器...(恕刪)

其實你現在就是綜擴當後級用,想要換純後級的原因是什麼?
一般雙修的做法是(D for digital, A for analog)
聽音樂時:訊源D, DAC(D to A), 前級A,後級A,喇叭。
看電影時:訊源D, 環擴(D to A), 後級A, 喇叭。
但你的是
訊源D, DAC(DtoA), 環擴(A to D, 再D to A), 後級A,喇叭。一般環擴對類比輸入會先轉數位處理,再轉出成類比訊號輸出,你這樣就轉2次,感覺怪怪的。



Antus wrote:
其實你現在就是綜擴當後級用,想要換純後級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綜擴當後級,等於只用到部份功能,有點浪費
所以想說換成比綜擴便宜的純後級,把綜擴讓給可以用到全部功能的人

Antus wrote:一般雙修的做法是(D for digital, A for analog)
聽音樂時:訊源D, DAC(D to A), 前級A,後級A,喇叭。
看電影時:訊源D, 環擴(D to A), 後級A, 喇叭。


但你的是
訊源D, DAC(DtoA), 環擴(A to D, 再D to A), 後級A,喇叭。感覺怪怪的。


我現在從環擴的"CD in" RCA端子輸入,它中間有沒有把它轉成D再轉回A我不知道
(應該是有,因為還是有經過DSP晶片做一些處理)
不管有沒有轉來轉去,我相信多接一台環擴,音質肯定比只用綜擴時減損
我在這樣聽之前,覺得「環擴的聲音一定很糟,和綜擴比行不通的啦」
但以結果論,我目前聽起來,就是比較偏好環擴+綜擴的聽感

我的打算是,先把綜擴換成純後級
以後有機會時,再加一個專門聽音樂用的、符合我聽感的前級
到時環擴就單純看電影用
後級的價差很大, 不同牌子, 不同系列, 從幾百美金到上萬美金的都有. 我自己的經驗, 比較過幾百美金 vs 幾千美金價差約8倍的後級, 感覺上音質大差別似乎沒那麼明顯. 以Emotiva的BasX系列是他們經濟型的系列為例,他們的後級就已經實實在在的使用相當不錯的環形變壓器與大容量電容, 推動出來強勁有力, 我曾經拿Emotiva A300跟它與一台麥金塔的MC152後級來比,兩者同樣輸出150瓦,價差是8倍,結果竟聽不太出明顯的差別, 也許是我木耳?

我現在也是多聲道與二聲道雙修. 二聲道很簡單, 就是用Marantz PM11S3推805D3. 另外一間房間是用Marantz PM KI Pearl紀念機推B&W PM-1.

多聲道則是Marantz AV8802a前級 + Emotiva A300 + Anthem PVA 7兩台後級推7.2.2.

多聲道與二聲道兩套系統互不混用.

我曾試過AV8802a的二聲道接PM11S3的Power Amp In, 把PM11S3當後級. 但推出來的力道就比Emotiva A300純後級的力道差很多,後來我就不這麼做了. 綜擴就乖乖的當綜擴來使用. 以後如果有可能,我也許會把PM11S3當前級,再去買一台Emotiva更高級的XPA-2 Gen 3 (300W後級)來推我的二聲道系統.
ldw406 wrote:
大家是如何分配的?
另外好奇一問
綜擴的成本中,前級與後級的部份各佔多少?

比較均衡的前後級的成本配比, 要看喇叭.
書架喇叭或好推的落地叭, 後級通常一台stereo的就夠用了.
不好推的喇叭, 或想要推得更好, 可能會進階到mono mono的後級.

一個簡單的參考方式, 就是看各品牌同階級的前後級價格, 頂階配頂階, 二階配二階, 入門配入門.

不過很多人是逐步升級的, 也許中間暫緩升級腳步, 就可能出現前後比重不均的情形.

綜擴的前級, 在成本比例中, 通常是低於後級. 不過有的綜擴含DAC, 那又不一定了.


Monte920 wrote:
我曾經拿Emotiva A300跟它與一台麥金塔的MC152後級來比,兩者同樣輸出150瓦,價差是8倍,結果竟聽不太出明顯的差別, 也許是我木耳? sorry


或許要在空間、電源...等方面都到位時,才能明顯比較出差別吧
ldw406 wrote:
或許要在空間、電源...(恕刪)


是在音響店裡聽的, 空間沒有問題, Emotiva後級絕對不會氣虛. 電源我就不知道了.
在處理前後級問題前,建議整理一下現有器材先
想像您的系統,除可能像盤絲洞般外,衝突性蠻大的,隨便舉個例子,多聲道中擬用什麼其他聲道來搭配PMC?如求一致性恐怕所費不貲,如在價格妥協聲音落差會很大,其次,兩聲道裡,那有人用環擴前級取代綜擴前級?更何況兩者還有一點級距,您聲音問題多半是環擴帶來的特性所致,第三,您要的「重視的是三頻均衡、動態要大、暫態反應要快。。。」PMC線性傳輸(就是聲音反射啦!說的很專業大家聽不懂)好像無法全部符合(打字很累,不多打了)
前級很重要,是系統聲音加工中心,要什麼喇叭聲音,就找對味器材來搭配,而後級則多針對驅動喇叭特性(需電流電壓)來選購,至於價格比嘛,綜擴無此問題,採分離式者多半價格不是問題,買符合條件中最好的就對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