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w406 wrote:除了燈具,平釘通常不會有共振的異音勿多慮
看了這篇,發現原來...(恕刪)
一、若天花板做滿同樣的吸音材,會吸收過多特定頻段,造成反效果;
二、錢不夠<<<其實這個才是主因,上面那個理由是有點自我安慰的藉口

所謂折衷的做法就是,仍然以平釘天花板為主,但是在第一反射區採用吸音板,並且該吸音板儘量做成斜的,也就是說將該區做成如同三明治形狀的凹陷(如果上面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凹進去的話)。
這樣做的話,有兩個疑問,想請大家給些建議:
一、在不確定要吸收哪些頻率的情況下,用什麼材質的吸音物最好?我目前是傾向用美絲板,但爬文看到有人說美絲板主要吸收人聲頻段,放在第一反射區稍嫌不足。有人用過日本DAIKEN礦纖天花板嗎?
二、除了第一反射區,天花板還有什麼區域可以這樣做?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ldw大可以不用想到太複雜, 一般客廳兼做音響空間, 還是要以美觀為主, 吸音處理只會太少, 要吸太多也很難.
哈哈哈!所以那只是自我安慰的理由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我覺得比較重要的是, 喇叭可以拉出到什麼程度, 這個影響才是最大的. 我的喇叭離背牆約1米7, 前後移個5公分, 都可以聽出明顯的音色差異. ldw大想辦法把喇叭拉出來, 才是最省錢效果最好的方法.
我會拉離背牆1米。
若中年大的空間允許,可以把喇叭拉離背牆2.2米遠,不然就是退到1米的位置,因為1米到2.2米間容易有低頻梳狀濾波效應的問題,參考文章:
http://arqen.com/acoustics-101/speaker-placement-boundary-interference/
ldw406 wrote:
若中年大的空間允許,可以把喇叭拉離背牆2.2米遠,不然就是退到1米的位置,因為1米到2.2米間容易有低頻梳狀濾波效應的問題,參考文章:
http://arqen.com/acoustics-101/speaker-placement-boundary-interference/
我的喇叭擺位是擺在寬邊, 喇叭若拉到離背牆2.2米, 椅子要退到和室邊, 那就要拆和室的門了. 之前有考慮過卸下和室門, 結果發現沒辦法輕鬆卸下就pass了.
我的音響空間並不是很對稱的空間, SBIR效應之前使用DG-58測試時, 線圖上有看到, 但實際聽感影響不大.
我比較好奇的是, 如果喇叭有toe in, SBIR的計算是按toe in斜邊還是直角最短距離來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