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裝 crown XTi 6002 Class-D Amplifier

lee-ting wrote:
感謝C大解說DSP的疑惑,感激不盡!在hi-fi圈裡的玩家,完全不瞭解PA市場的潛力;有一次從網路瀏覽國產喇叭單體廠,才發現許多廠;應該說大部份比較精確,在PA系統的比例都是大於hi-fi系統。


其實就像前面 upsir 兄說的,High Power 機種應該會去買知名品牌,台廠就算品質和功能做到跟原廠一樣,大概也拿不到大標案!至於 Hi-Fi 市場,同樣的,品質和功能做到跟原廠一樣,售價原廠一半,有多少人買單?

我有一個學弟在台灣上市 IC 設計公司,他們有低壓 Class-D IC,他們曾打算做類似 IRS2092 的產品,評估後放棄!

還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我目前的案子,第一版做出來的 THD+N 比廠機差(為了塞進公司的機殼,PCB Layout 與廠機不同),長官講話了,不要比廠機差太多!廠機用四層板,我用兩層板。

第二版,我學乖了!也用四層版,小心 PCB Layout,結果 300W 以下 THD+N 比廠機還低,又有人講話了:這樣聲音會不會不好聽?就是要有點失真才好聽啊!

廿年前在音響店聊天,有一個客人是裕隆的業務,有人問他為何不去賣雙 B,他回答:會賣雙 B 沒什麼了不起,裕隆賣得好才叫厲害!

其實在這個圈子,我還是菜鳥,只是以前假日的興趣,現在是上班時間搞而已,等我玩過癮,也達退休年齡了,現在已是第四節中後段,會不會打延長賽,再說吧!
componentbeggar wrote:
其實就像前面 upsir...(恕刪)

這台詞很像大家對台灣有護國神山感到驕傲,偏偏有人澆了冷水説出:美歐日可以拿關鍵性的東西掐住護國神山脖子不過真的也是事實。
有時候歐美名廠開發的功率集成IC,線路竟然還復古,像NS的LM3886,當初看在網路上討論熱門,許多名牌相繼採用,以為用了什麼先進電路,買來玩玩,聲音倒是可以,但一查等效電路竟是半對稱準互補,或許有它的考量,只是查出它的電路圖,真的是大失所望
人生有預定不如歸去的計畫,工作起來反而會更輕鬆
這位大大看來真的是業內實戰實作人士了,可敬!

我是電力電子行業相關從業者,公司是做變頻焊接設備的,所以對D類放大特別有感(都有PWM),我也是個初燒,目前擁有Bluesound Power node 2i和NAD M10兩款家用D類綜合擴大機。

我特別好奇幾個問題,不知道這位大大是否能分享一下他的看法?

1.如今的技術來說,D類放大是否足以PK傳統燒友喜愛的A類和AB類放大了? (從求真的角度來說。)

2.家用擴大機來說,大大是否量測過一些市售產品?重點關注哪些量測參數?有沒有你量測過推薦的產品能分享?

3.音響有很多玄學形容詞,有的評論人有提到D類,就是什麼推力不足/低頻下潛不夠/高頻發散不行/聲音乾扁各種玄幻貶抑詞儘管加油添醋,大大可否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僅從我個人觀點,D類轉換效率遠勝A類和AB類,MOS FET的導通損耗和響應時間都遠小於電晶體和真空管,推力在我看來應該想成是平均或者瞬態輸出功率,從邏輯上來看D類甚至應該是優於A類和AB類的。而從失真的角度看,D類的失真可能在高頻時比較大,因為越高頻也就越接近PWM頻率,我也很好奇當今的高階D類機器用的PWM頻率是多高?經過電感濾波後是否真能無限接近原始訊號單純只是放大?)
Shawnbosjob wrote:
這位大大看來真的是業(恕刪)


第一點 參考ASR的排名 除了AHB2接下來幾個都是D類
我的回覆可能無法滿足您的期待,看看就好!

有 OPT 的管機有兩種:單端和推挽,曾在一個短片看到有人說推挽管機的聲音硬梆梆!那麼,聽慣推挽管機的人是不是會嫌單端管機聲音軟趴趴?


想必很多人看過這本書,我買的是第三版了,目前這本書讓我最感興趣的是172頁單端三極管擴大機的闡述,書中寫著:
在測試台上,單端三極管擴大機的技術性能差得可笑,通常每聲道輸出功率小於10W,擴大機的額定輸出失真極高,可達到10% THD、、、難以形容的臨場與瞬變效果、、、單端三極機也擁有美妙流暢性與純正的音色、、、音樂家們好像活生生地,在聆聽室裡為我而演奏,音樂表現的率真性,實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直覺想到的是:失真都10% THD已經不是原來的東西了!何來純正的音色?

玩音響到底在追求什麼?如果追求的是跟現場一樣,那是不是代表失真為零?如果是這樣,單端管機應該會遭唾棄啊!

在市場買了一條新鮮的魚,可以清蒸,可以紅燒,可以煎。拿煎魚口感做標準,清蒸外皮不脆!
魚是輸入信號,烹煮方式是不同種類的擴大機,我為何要選邊站?玩音響沒有規定一夫一妻,我也沒必要永遠都吃紅燒魚!

一開始就舉單端管機和推挽管機,絕大多數的人對後級的分類就是:管機、晶體機、Class-D,這三種分別都還有很多種不同的電路,不要說拿 Class-D 去跟 Class-AB PK 了,有人拿不同的 Class-D PK 嗎?

廢話一堆,回到正題:

你設了一個條件:從求真的角度。
我個人認為從示波器波形出發 Class-D 無法與 Class-AB 去 PK,Class-D 永遠都帶著高頻漣波,問題是人耳聽不到這高頻漣波,Class-D 跟 Class-AB 做 PK,對我而言,跟 CD 和 LP 來 PK 沒啥不同!

曾經花了近百萬買喇叭、擴大機、CD Player,後來擴大機和 CD Player 都賣了,只留喇叭,因為我會 DIY 擴大機,也會 DIY Audio DAC,當時所待的部門搞水果公司筆電 OEM,我是負責筆電裏的電源,我開口跟 TI 要 Burr Brown 的 DAC IC,TI 明明知道我不是搞 Audio 的,Burr Brown 頂級的 DAC 跟他要 20 顆,一顆都不少的給我。

我沒有量過市售家用音響產品,我沒有那麼多錢和時間去買機器來量測,燒友的焦點是廠牌、型號,我關心的是電路架構,我在用的器材都是 DIY 的,很抱歉,沒有東西可以跟您分享。

關於量測數據,以前我對於擴大機跟喇叭的匹配存疑,直到接觸到 Audio Precision,同一台擴大機,用 8ohm 負載和 4ohm 負載,量到的 THD+N 不一樣,這下我完全相信擴大機和喇叭是有匹配的問題,只是:沒有廠商是拿喇叭做負載來量 THD+N,而且,同一台擴大機,不同的輸出功率 THD+N 不同,通常擴大機規格只會標 THD+N 最佳那一點的數據,所以,真的只能做參考。

對於 Class-D 而言,不同的負載,頻率響應也稍稍不同。

信號雜音比也會測,這項數據不過是音量轉到最小,聽到的雜音有多大罷了!

FFT 會看一下,知道諧波的分布。

Damping Factor 會量,基本上 Class-D 的 Damping Factor 優於管機。

鋼琴最右邊那個鍵的頻率是 4.3KHz,我有在學小提,莫札特 K.525 號小夜曲第一樂章用第三把位就解決,第三把位最高音是 Re,頻率 1.175KHz,我們平常聽到的音樂,基本音的頻率其實不高,高的是諧波部分。

Class-D 的 Switching Frequency 我目前看過的,介於 200KHz 到 380KHz
crown XTi 6002 是固定頻率 250KHz
Hypex UcD 2K 約 380KHz
ICEpower 1000A 約 330KHz,不同電壓頻率不同
Hypex、ICEpower 在無音樂輸出時,工作頻率如上述,輸出功率越高,工作頻率越低。

Class-D 的工作頻率,其實就等同 CD 的取樣率,CD 的取樣率是 44.1KHz,您認為對音質有什麼影響?或是,同一張專輯,弄到 CD 和 SACD 兩版本,您認為會聽出多少差異?

劉漢盛說過:壁虎般的差異,要把它說成恐龍那麼大!
世界上,只有一個人知道從你耳朵聽到的聲音是怎麼一回事!
componentbeggar wrote:
我的回覆可能無法滿足(恕刪)


版大真的很厲害!對於我這中一竅不通的...

D類擴大機,現在購買能夠不斷升級的廠牌只有Linn一家,他們家那個Dynamik的電源技術是關鍵,每一代出來更換後都感受到巨大的升級! 有空版大可以買來研究一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robertlala wrote:
D類擴大機,現在購買能夠不斷升級的廠牌只有Linn一家,他們家那個Dynamik的電源技術是關鍵,每一代出來更換後都感受到巨大的升級! 有空版大可以買來研究一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謝謝你,剛剛依關鍵字 Linn Dynamik 翻了以下連結看了一下:
https://www.audionet.com.tw/thread-2699-2-1.html

第二頁有新舊兩版電源模組合照,舊的電源模組一看就知道不是專業電源廠的產品,AC 輸入端沒有 EMI Filter,它金屬機殼 Radiation 鐵定不錯,沒有 EMI Filter,Conduction 鐵定很糟!

新的電源模組,有沒有看到二次側的電感變小了!只能說原本舊模組是 Over Design,新模組斤斤計較,一次側大電容從 2 顆變 1 顆,說明原本 110/220 Switchable 變 Full Range,沒有 PFC,我不覺得 Linn Dynamik 有參考價值!不值得花錢買來拆。

我現在最想知道和學的是 Single Stage PFC
ICEpower 和 PowerSoft 新的 Class-D Module 都有用這種 SMPS
它把 PFC 和 SMPS 兩級合成一級,原本要兩個變壓器,兩組控制電路,變成一個變壓器,一組控制電路。
componentbeggar wrote:
謝謝你,剛剛依關鍵字...(恕刪)


特別好奇NAD的M33,在很多評測都得到好評(包括在Audio science review網站上),它的Purifi模組技術上有什麼讀到之處呢?
componentbeggar wrote:
不值得花錢買來拆


了解了! 但您找到的是訊源與前級的電源,不是後級。

Linn也是很厲害,電源這樣子在國訊號品質實測還都名列前茅,尤其是機器很安靜,用在115db號角沒有播放時聽不到任何聲音。


Dynamik


PS. 因為我是用家,我把你的建議寫信給他們參考,看後續他們會不會再出一代,通常Linn都隔一段時間出模組更換增加五年保固。
Shawnbosjob wrote:
特別好奇NAD的M33,在很多評測都得到好評(包括在Audio science review網站上),它的Purifi模組技術上有什麼讀到之處呢?


多年前有一位任職 PHILIPS 的工程師(我沒有記他的名字)想出一個叫 UcD 的 Class-D 電路,PHILIPS 申請了 UcD 的專利,我想因為電路簡單,只用十幾棵電晶體就能兜出 Class-D,要幫 UcD 開一顆 IC 簡直是殺雞用牛刀,於是 PHILIPS 表明只要用 PHILIPS(NXP)的電晶體,就可無償使用 UcD 專利。

後來這位工程師跑去 Hypex 公司,Hypex 出了一系列 UcD Class-D 模組,這位工程師在 Hypex 公司又想出另一個 Class-D 架構叫 Ncore,Ncore 的失真超低,比 Class-AB 還低,專利應該屬於 Hypex 公司。

這位工程師又離開 Hypex 到 Purifi,我不確定是不是他開的公司,從照片看,Purify 的 Class-D 用了很特殊的 Gate Driver IC,由此判斷這位工程師可能想出了第三種 Class-D 電路。

這位工程師真的很厲害,UcD 因為 PHILIPS 有出 Paper 公開電路及電路說明,比較容易學會,我老闆買了數塊 Hypex 的 UcD Module,我拆了兩種逆向工程去繪出電路,那兩片一片 700W 另一片 2000W 已經報廢了,因為 SMD 電容不會打容量,必需拆下來量,為確認某些電路走線會割 PCB,把 Hypex 的電路畫出來後,發現他用的零件值跟 PHILIPS 公佈的電路有些差異,700W 和 2000W 的零件值也有些差異,很幸運,拆了兩個不同功率的 UcD,可以從中推敲不同功率的 UcD 要怎樣調整零件值。

至於 Ncore 和 Purifi,因為手上沒有樣品,無法聊二者內部電路,目前我對這兩個 Class-D Module 的認知,也僅止於網路照片和原廠網站的資訊。

在這領域,我只是一個學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