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hen17 wrote:請教版上大大,小弟考慮添購一台CD player, 如果只需用到光纖或同軸輸出給DAC處理,是否買高階跟低階 CD player 不會有太大差異? 還請大大不吝指導,謝謝。 找一台有CD-ROM電腦,USB輸出給DAC將CD擷取到硬碟(WAV)然後用相同撥放軟體比較硬碟跟CD的不同看能否聽得出來基本上個人認為硬碟比較好CD只是古老音樂資料存放讀取的產品何必為了播放儀式拘泥那麼差的讀取方式
vicence wrote:找一台有CD-ROM電腦,USB輸出給DAC將CD擷取到硬碟(WAV) 請問將CD擷取到硬碟會經過DAC嗎?將CD擷取到硬碟,格式無論是用WAV, APE, FLAC,都會失真。這樣再從硬碟讀取播放出來,效果應該不會比直接讀取cd播放好。
定價12萬的純CDP: Lyngdorf CD-2 摘要音響共和國器材評論-高度僅有5.8公分-StreamUnlimited的CD轉盤機構-解碼: Wolfson WM8740-數位輸出的採樣率可以自行設定,可選擇44.1KHz、48KHz、96KHz、192KHz的輸出(位元深度除44.1KHz是16bit,往上都是24bit)-同軸、光纖各一組;RCA與XLR各一組-全機殼接地-使用Lyngdorf自己開發的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全程於丹麥研發、設計、生產製造
jettachen wrote:請問將CD擷取到硬碟會經過DAC嗎?將CD擷取到硬碟,格式無論是用WAV, APE, FLAC,都會失真。這樣再從硬碟讀取播放出來,效果應該不會比直接讀取cd播放好。 CD是存放數位訊號,轉換到硬碟一樣是數位訊號,後端DAC/擴大機/喇叭沒變的狀況下,聽起來沒差我現在是用筆電將CD轉換WMA訊號 -> Winamp 播放程式 -> DAC -> 擴大機 -> 喇叭有機會去看看音響展,很多店家都是這樣展示,重點是 DAC/擴大機/喇叭不能太差
jettachen wrote:請問將CD擷取到硬碟會經過DAC嗎?將CD擷取到硬碟,格式無論是用WAV, APE, FLAC,都會失真。這樣再從硬碟讀取播放出來,效果應該不會比直接讀取cd播放好。 不會經過DACCD跟轉出來的WAV都是無損,資料是一樣哪個好,我想你應該自己比較一下再下結論比較好否則不會一堆CDP都消失無蹤當然...若要聽多聲道或SACD,用專用播放機比較省事我是覺得這類SACD後製添味比較多片子束之高閣很久,也沒再買CD、wav沒有比較差PS:要用電腦撥放,請慎選撥放軟體還有細部設定影響頗鉅大
chchen17 wrote:是否買高階跟低階 CD player 不會有太大差異? 一定會有差異,若跟其他人回覆的那樣,先把CD資料存到硬碟,然後用USB轉同軸/光纖接到DAC,這樣就不會有差。USB轉同軸/光纖要有非同步功能的(Asynchronous)。最近要給小孩聽幼兒園發的CD,把之前的CD player拿出來,結果都讀不到片了,但小孩就是只會操作CD播放器,所以現在也為了是否要買CD player煩惱,買太好的,閒置幾年就會讀不到片,買差的,聲音是有差的。
isaactzeng01 wrote:最近要給小孩聽幼兒園發的CD,把之前的CD player拿出來,結果都讀不到片了,但小孩就是只會操作CD播放器 轉成 MP3,然後用淘汰下來的舊手機或 MP3 來播不能接受嗎?
isaactzeng01 wrote:最近要給小孩聽幼兒園發的CD,把之前的CD player拿出來,結果都讀不到片了,但小孩就是只會操作CD播放器,所以現在也為了是否要買CD player煩惱,買太好的,閒置幾年就會讀不到片,買差的,聲音是有差的。 用藍光機播放就好了呀,殺雞焉用牛刀?讀不到片有時候是片子的問題,或者是有些高階的播放機比較挑嘴,反而讀不到片。
看個人要求多高。CD數量多少及後端喇叭擴大機級數如何越高級還是cdp專用機好很多,啥新規格192啥的都是來騙錢的。數碼聲嚴重。我用過ud9004,bdp-88。最後都用luxman d500cd專用機好很多。
其實,用CD PLAYER播音樂也不全然是什麼「儀式感」。有些人想聽音樂時,就只是單純的不想開啟電腦或是手機上網看小螢幕去選張唱片來聽,就連看個曲目還要等跑馬燈跑到尾,才知道這曲是什麼。抑或是年輕時聽音樂就習慣用CD PLAYER播音樂,年紀漸長還是習慣用CD PLAYER播音樂,這是一種習慣問題。音質什麼的反倒不是重點。比如我個人雖然也有在聽數位檔(角落那台搭載DAPHILE系統的電腦也滿少用來播放音樂的,專吃灰塵),但日常卻是隨手櫃子挑一張CD,放進去機器就聽了(常聽的專輯會放比較上面,不常聽的轉輯就放比較下面。想聽音樂時,看當時狀況,沒閒情逸緻的話拿上面的,有的話會好好的挑下面的。然後CD放進去,CD殼就會保留在最上面。就這樣子,這些唱片是會"自然循環")。若當下是閒的狀況下還可以拿小冊子出來看,小冊子上曲目的字總比較大吧!且比網路串流的來的精緻和詳細吧!(作詞作曲、音樂家介紹、專輯製作人等等)。現在在我唱機旁的CD正是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演出孟德爾頌和布魯赫的g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後者被稱為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外的遺珠,還有一說是西貝流士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由小提琴家慕特擔任獨奏。1981年錄音出版,當時的慕特18歲。小冊子上告訴我:這張CD是一套被DG稱為 THE ORIGINALS的其中之一,是DG把古早的經典作品錄音或一些大師級的演奏家的錄音重新用現代的技術做數位發行。DG在1978就開始為15歲的德國小提琴神童發行音樂專輯(幕特六歳時在就"Jugend musiziert" 1969比賽中獲得特別卓越獎。1976在Lucerne個人首次公開登台,就被拿來和音樂界的神童前輩們來相提並論)。還有卡拉揚對慕特的提擕,慕特1997在新加坡演奏不經意告訴媒體卡拉揚是個讓演奏家很放鬆也很好的一個人,同時他也給演奏家很大的壓力,只要你實力跟得上,就是覺得很放鬆,卡拉揚總是能保持平衡。卡拉揚對慕特的刻意提擕也要注意樂團其它成員的感受(講的是排演時停下來指導慕特).....在這段介紹的結尾處我看到了一張珍貴的照片。呵呵,以上純粹小弟借題閒聊,沒有內涵也無關發燒,也沒有回答到樓主問題,只是看到CD小冊子裡的一張照片有感而發,真是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