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chieh wrote:
遲未踏入串流主因:
自有檔案方面, 懶得轉檔還有儲存
外部內容的話, H190 其實Roon ready, 一直懶得去更新, 也沒辦Roon/Tidal等服務的帳號
但最近討論度很高的DMP-A6, 覺得想試試, 裡面有硬碟可以放轉好的檔這點很吸引我 

如果H190有Roon Ready,其實不太需要購入A6,Roon先下載在電腦,並申請新的帳號與密碼,可以免費試用14天,同時再申請KKBOX Hi-Res帳號,一樣可免費試用14天,另外也可以參考以下方案:



如果試聽滿意確定要用Roon,CD轉好的檔案存在電腦,再透過Roon由H190播放,非常的方便!

之前板上討論文章供參:Roon 價格將於 2023/01/01 全面調漲

以上提供你參考。
~峰哥~
Volf V大的熱心真的佩服[讚][拇指向上]
Volf
~峰哥~ [謝謝]
個人認為,如果要聽古早的錄音(1960、1970年代),磁帶(reel to reel 7吋,4吋,及卡式錄音帶cassette tape)會是個好選擇,不如卡式錄音帶也來個復興如何?

底下這句不是我說的:

「我大膽講句『黑膠已死』,1994年後出產的黑膠,質素連CD和YouTube都不如,網上資訊只是誘導你消費,黑白不分。」~鄧漢深。香港銅鑼灣唱片博物館館長。

鄧漢深何許人也?有興趣的網友可以看底下香港信報的專訪文章: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culture/article/3256012/%E5%94%B1%E7%89%87%E7%99%BC%E7%87%92%E5%8F%8B%E9%84%A7%E6%BC%A2%E6%B7%B1++%E4%BB%A5%E9%82%84%E5%8E%9F%E9%9F%B3%E6%A8%82%E3%80%8C%E7%9C%9F%E9%9D%A2%E7%9B%AE%E3%80%8D%E7%82%BA%E5%B7%B1%E4%BB%BB

和另一篇文章
https://tw.news.yahoo.com/%E5%B0%8B%E6%89%BE%E9%9F%B3%E6%A8%82dna%E5%94%B1%E7%89%87%E5%8D%9A%E7%89%A9%E9%A4%A8%E9%A4%A8%E4%B8%BB%E9%84%A7%E6%BC%A2%E6%A3%AE-031910319.html

他在某支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G911Gak7f4&t=315s ):《卡式帶被淘汰是必然?兩代音樂發燒友留戀有溫度的音樂》中說道:「發燒友最主要想聽到溫暖感...播放50、60年代的爵士樂,中低音隨時能穿透你,有穿透力,但你不會覺得嘈雜....」他認為「卡式帶的音質較接近母帶」。母帶製成磁帶的過程只是複製,磁帶能馬上接收母帶的信息,所以能保存較多的信息,以他的估計是50%。底下有個他自己的圖表,黑膠還不如卡帶。



如果不久的未來,卡式錄音帶(cassette tape)如果能夠復興,應該是值得高興的事,因為卡帶製作成本低,聲音其實也不難聽,售價“照理“會便宜些,但可能會像現在黑膠唱片一樣,被炒作到很貴。

但看來希望渺茫,現在的顯學是串流數位檔案。


現在我背後在播的是底下這卡。剛拿出來一播, 阿娘喂~~怎麼那麼好聽。



雖然它標籤掉了被它前任主人用膠帶暴力黏住,醜到不行,但聲音還是夠”厚“,夠”力“,不會薄薄的。聽了就是很爽!

Volf
[讚][拇指向上][100分]
licysaab
卡式錄音帶因為複製容易,恐怕沒有被復興的動力
小時候算聽老爸的白馬黑膠與大卡帶(8軌磁帶)長大
國中記得是收音機,高中時隨身type
大學時第一次聽到老爸買給老妹的CD手提音響(練舞用)
以後快轉重複聽多方便
很興奮趕快拿方文琳、張清芳還有少年隊CD放
結果我跟老妹都三條線
阿這誰唱的,怎聽不出來,生冷堅硬難聽爆...
因此,一直到結婚前DVD還沒出來之前
無論車上或家裡床頭音響聽音樂,還是喜歡用卡帶
之後有小孩,無法到處跑
從小孩的DVD與老婆愛的劇院,開始接觸音響
發現CD音質(相較type)也沒那麼差,可能時代在進步...

至於那個館長
那個幾%的訊息量,是如何量化來的?
有人知道?
嘗言, 要害一個人? 誘他玩黑膠
不是文青' 不是蹭熱度' 而是要有一腳踏入不再回頭的覺悟, 怎樣入門黑膠? 不會走偏? 首推南方黃裕昌的網站為文, 記得他早年部落格有寫, 但一時找不到正文, 印象中大概是 : 寧靜的夜晚' 一張黑膠' 一杯咖啡' 一支菸( 我加的 ), 一個人, 躺椅上, 獨享...
https://www.southaudio.com.tw/
玩黑膠為何是不歸路, 香港鴨寮街有間「鴨記黑膠王」二手黑膠碟擺賣, 逾四十萬張, 老闆歐德成, 洋名阿Paul, 越南難民 ,他藉zkiz網站娓娓道出這條「音樂」不歸路。推薦旅遊香港時去逛逛
https://articles.zkiz.com/?rbid=19893&page=1
至於我個人? 笑笑, 早年裝文青, 說多愛黑膠, 多愛柴可夫斯基的悲愴, 被一位前輩聽見了, 一張他放過三十幾遍的柴六唱片送我, 鼓勵我( 他這張有重複 ), 十多年過去, 我反省 : 這張LP, 我完整放過三次, 就三次, 單聽第四樂章十次, 不會超過十次....其實玩黑膠很難的, 要有錢' 有時間' 心境' 有同好交流...最重要 : 真愛聽音樂
chariots
黑膠聲音溫暖??會這樣說的通常都是沒有玩黑膠的人或者一知半解的才會這樣說,所以這影片針對黑膠的測試可信度就非常低了...
不長眼
黑膠敗給MP3?? 如果是其他數位格式也就罷了...MP3這種爛規格

vinjoutw
wrote:
在影視劇裡面往往可以...(恕刪)


玩黑膠、玩音響,
一開始就走偏了。

就如「玩股票」,就是走偏鋒的心理。

那就沒什麼好討論的。

一部古董車,
你會拿來跟現在的油車、電車比加速、操控、靜肅性、舒適度,
古董車展,有人會那樣比,那樣質疑嗎?
玩黑膠!!!
光是[唱針]、[唱頭]這兩項的價錢,就足以嚇退不少人了。尤其是唱針的壽命。大約1990年,入手第一步CD播放機開始,就與黑膠絕緣了。
vinjoutw wrote:
在影視劇裡面往往可以...(恕刪)


為什麼不玩黑膠 ?

樓上幾位網兄說的原因都不無道理~
不過黑膠、卡帶、CD都是實體音樂載體
仍然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現在的年輕人在網路或串流聽到很喜歡的音樂時
還是會買一張黑膠或CD收藏

..........................

也許多年以後你不再年輕時
偶而會拿起一張黑膠CD播放
當美麗的音樂響起
許多年少輕狂的往事都湧上心頭~

那一刻
你終於明白黑膠CD不僅僅記錄了音樂
也記錄了你珍貴的青春回憶~



至於黑膠、卡帶、CD會漸漸消失嗎?
那就讓市場來決定吧 !


台灣流行音樂9/15後新推出的專輯 :

不長眼
我倒是很想找MD..
我是五年級生,走過黑膠(以前都說唱片,沒人說黑膠,1990年唱片沒落以後才有人開始說黑膠)及卡帶的年代,我沒買過預錄卡帶,只買空白卡帶來錄唱片,好給隨身聽或車上使用。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何有人說卡帶比唱片音質好,甚至有一家知名二手唱片行的老板也持這樣的論點,雖然唱片的母帶也是磁帶,但那是盤帶,比起卡帶,盤帶的帶寬大多了,帶速也高得多,卡帶光這兩點就沒法比(帶速低,則每單位時間內通過磁頭的長度就短,所能攜帶的資料量就少),卡帶唯一的優點就是方便好帶,唱片是無法外帶使用的。此外,卡帶還有一個要命的缺點,就是因為帶速低而產生的高頻嘶聲,所以發展出降噪系統,如DOLBY NR SYSTEM和dbx,前者還發展出B和C兩代,藉以達到比較好的S/N比。即使撇開者些技術問題不談,只從一個簡單的觀點切入,在那個CD還沒有出現,只有黑膠和卡帶雙雄併立的年代,如果黑膠的音質比卡帶差,那麼黑膠憑什麼存在?黑膠又大又貴又不好用又不能外帶,簡直一無是處,而且打敗黑膠的不是卡帶,而是CD!因為CD兼顧了輕巧好帶好聽好用的優點,所以音質好就是黑膠能與卡帶併存的唯一優點不是嗎?還有一點,當年的音效榜(如TAS)只做"唱片"評鑑,沒有卡帶評鑑對吧?
licysaab
卡帶勝過唱片的說法在幾十年前確實不存在,盤帶可以勝過唱片,但卡帶⋯⋯算了吧
不長眼
物理格式還是無法打破的..
我自己的聽感而言

黑膠唱盤調整的好的話,整體音樂細節會比CD豐富,而且更好聽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高階音響玩家還守著黑膠不放,而且越玩越兇

但中低階的黑膠唱盤,以相同的價位來說,是很難比得上CD唱盤的。

一台五萬塊錢的CD唱盤可以輕鬆海放五萬元的黑膠唱盤

但是,一百萬的黑膠唱盤可能就不是CD唱盤所能跟上的

卻也因為高階好聽的黑膠唱盤實在不便宜,只能流於高階音響玩家的玩具

CD能夠取代黑膠,一開始並不完全是因為聲音的優劣,而是使用跟保存更為方便

而現今,CD唱盤也式微了,不完全是聲音不行,而是方便與流通性被更方便的線上串流給取代了
licysaab
CD取樣率太低,輸給唱片是合理的,這點我相當同意
不長眼
也要看黑膠是怎麼壓制的...所有大量生產的規格品..類比或數位收音.混音.錄音...連以前的CD..還是會去看備註ADA..A類比收音.數位混音.類比錄音等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