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低頻駐波處理請益

更新一下,後來我把90公分高的愛迪聲的低音陷阱放喇叭背牆
已經大幅解決聲音亂的問題了,目前eq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樣大拉特拉了,大概-3db效果就差不多了
雖然犧牲了一點空氣感 但整體頻響平緩了許多 其實只要泡棉低音陷阱面積夠大也還是有一點用的啦
FallenGundam wrote:
目前在書房聆聽房間寬2...(恕刪)

解決方法就是喇叭轉90度擺在長邊,

用正三角形聆聽法加喇叭大幅toe-in,

如此喇叭兩邊距離很遠就不是問題,

你可選喇叭放窗簾或是實牆做實驗,

缺點是書架喇叭低音反射孔離牆近,

可用吸音材或是吸管法處理一下喔。
FallenGundam
放長邊就是近場聆聽了,不符合我的房間配置要求,真要說打破房間型狀開窗戶開門放家具其實也是一種辦法
warwickwang
那就真的沒辦法了,所以聆聽空間才是最貴的器材,不然就是改玩耳機耳擴吧。
warwickwang wrote:
解決方法就是喇叭轉90度擺在長邊

在雙北寸土寸金, 一坪開價 80-170 萬的地方, 有個 5 坪客廳就難度頗高.
有時候是買得起百萬音響, 卻買不起 2000 萬起跳的房子.

我很奇怪, 雙北音響店為何不開發這塊市場 ?
結合室內設計師, 將擴散板/吸音板等空間校正工具, 融入建材裝潢當中.
lingo1388
不全是空間問題,器材搭配與擺設應該也要負一半責任;空間只要沒有明顯駐波、嚴重反射失衡,應該都算是合格。
tt_koupe
實際上碰到的狀況是大部分屋主預算不會隨意提高,音響店和設計師私下都很擔心預算被對方挪走,除非屋主很了解,一開始就把音響預算和空間擴散/吸音的追加部分脫鉤.
宅男工程師 wrote:
在雙北寸土寸金, 一...(恕刪)

所以說聆聽空間才是最貴的器材,市場上有室內設計師與音響調校師,

只是你說的專業服務還真不便宜,如果五坪聆聽室要裝潢至少要百萬,

對千萬級器材的玩家來說花百萬裝潢五坪聆聽室不貴對一般人花不起。
宅男工程師 wrote:
在雙北寸土寸金, 一...(恕刪)

因為物理學說明了要能夠吸收或是擴散中頻以上至少要六公分厚度的建材,低頻至少要五六十公分以上厚度,寸土寸金才更不可能這樣埋進去,而且還要鞋盒空間,這是更多的不可能,所以DRC才會大行其道,但是如我之前回你,DRC受到的是硬體上限的影響,你要很清楚你空間的過度頻率,那些頻率能修哪些不可以修,修多少會失真,整體的動態範圍上下限量化,喇叭離軸,極座標圖,指向性長相,擴大機加喇叭是否能控制好低阻範圍,要不要超低音均化等

整體來說理想家庭聲學環境其實是很複雜的事情,如果要做到非常專業級的程度,不是網路找找看人家怎做就能複製的事情。

建議可以看看對岸聲學工程師鬼斧神工的一些東西,或是Floyd Toole,可以知道認知到目前的水平還有瓶頸等一些問題
DRC運用在多聲道系統非常合理, 但因為DRC會減損聲音細節, 所以雙聲道系統盡量用物理性擺位&空間處理的方式來處理
哲楓小居 wrote:
DRC運用在多聲道系...(恕刪)

其實不會,DRC的使用不是無條件套,需要有點學理跟技術含量,要怎調條多少。
誰阿
EQ跟DRC最大差別是相位對齊,你空間假如有個因為相位抵消造成的大凹,只能靠DRC的針對頻段做相位位移去救,拉EQ無解。
FallenGundam
那還好沒測出大凹 [笑到噴淚]
誰阿 wrote:
其實不會,DRC的使用不是無條件套,需要有點學理跟技術含量,要怎調條多少。

我的系統: 803D2 + N-01XD SE + AQ C2850 + AQ 80.
跑了 Dirac Live, 音質明顯變差: 動態範圍縮小, 廳堂感/餘音消失 (RT60 大幅下降) , 細節消失.

然後最嚴重的問題是:
Dirac Live 在 Win/Mac OS 上會產生一個 virtual audio device, 攔截所有數位音訊資料, 進行修改. 所以須先在 Win/Mac OS 跑 foobar2k/HQPlayer, 做 DSD upsampling/filtering, 然後傳給 Dirac Live 修改資料,最後走 USB Line 傳給 DAC.

N-01XD SE 若是切到 USB DAC 模式, 將不會用內部 FPGA 做 DSD upsampling/filtering, 與音質優化.個人感覺, foobar2000/HQPlayer 輸 N-01XD SE 的音質演算法+FPGA 很多, 所以就停用 Dirac Live.

我沒用過其他高階 DAC, 如 dCS, MSB, Lampizator. 不過只要用 FPGA 的 DAC, 大概都會遇上相同問題. 也就是說, 用上 PC/Mac 版的 Dirac Live, REW,..這些 DRC 軟體, 數位音質調整將由 foobar2k/HQPlayer 主導, 而不受串流機控制. 等於標價 70萬以上的串流機, 用了 DRC 軟體, 形同自廢武功.

像我常常用 USB 硬碟裝下載的 DSD64/128 音樂, 直插 N-01XD SE 前面板 USB 接口, 很明顯就感受到 foobar2k/HQPlayer vs N-01XD SE FPGA 的音質差異化.
其實「家用音響」對於聆聽環境無須過多的幻想和要求,一是比起專業來說對聲音要求無須精準到絲毫無差,其次建構一個合格、理想的聲室成本會是擁有器材的百倍(普羅大眾)價格,三是沒有專屬空間一切淪為空談。一般而言,沒有嚴重駐波及反射失衡便是不錯的聆聽環境。

當大家注意力過度專注在「空間」上時,有想過使用器材發出什麼聲音嗎?理論上任何頻率出現,一定是有個「來源」,問題經空間(駐波或共嗚…)放大才會被發現,普遍現象會是“高音尖”和“低頻轟”,而“低頻會轟”第一個應該是檢視擴大機、喇叭及搭配,常見會是「擴大機控制力」的問題,當然也有可能會是單體設計不良,或是屬性搭配不當;在沒有實做下也不宜妄下結論。

以上是個人經驗提供大家參考。
lingo1388
所說的根本和「控制力」無關,沒見過小空間玩大喇叭的嗎?假設單體變形失真小…,那就是擴大機的問題,聽過擴大機的控制力嗎?和電流、電壓、及近幾年火熱的阻尼因素等有關。
tsan12168
是喇叭等級太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