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用VM 簡單裝了一下, 然後加了 castbridge 和 QoBuz plugin, 竟然5分鐘內可以享受直接將 Qobuz 96/24 的 cast 到chromecast audio/光纖 連 DAC-> 後級 就聽起來了. 時間不夠所以無法做評測. 但是最起碼 work!!
我現在也在試 Roon, 感覺上 和 daphile 是兩種不同的做法. 兩種都是 server --> player, 但是 roon 的做法是 fat server/thin player, 看起來 daphile 是 server + player 一起最佳.
以前也是一堆LP,然後是一堆 CDs, 現在是在懶得整理/找, 結果都堆在架上積灰塵. 然後rip 到電子檔, 或是到處'獵色'. 現在Hires 的線上服務開始, 還是每個月交月費來得方便...
通常, 一個家裡, 有多處需要聽音樂的地方, 譬如 (客廳-A, 書房-B, 睡房-C), thin-player (roon) 和 fat player(daphile)的差異就是, 我可以在A/B/C 只裝個15美金(可惜現在停產了!!)的chromecast audio, 然後接 擴大機/喇叭(如果需要高級一點就接DAC, 但是chromecast audio 內建DAC可以到 96/24, 評的也不差). 相對thin-player, server 就要fat, 什麼意思, 就是需要做很多事, 譬如, 轉換DSD到PCM, 或是 192/24 down-sample 到 96/24 (看你的player 對象能力), 當然roon 可以做到 一對多, 就是你在客廳聽, 小孩在書房聽, 等.
反之, daphile 是 fat player, 通常就是一個NUC (內建或外接DAC) 裝daphile, 所以以上面的例子就要三個 daphile 系統, 各司其職. 最好就是 media library 接到一個中央的 LMS.
daphile 無法支援多個 players 各play 自己的音樂 (當然對應的是不同的 players).
如果從這個角度, 純粹做一個獨立網路streamer 的話,daphile 局限 X86
NUC, 但有其他 Pi3 的方案(便宜很多, 跑 volumio 或是 Moode 等), Pi 和 X86的價錢不是一個級別的...
Pi base 的網路player 有興趣的可以參考 谷歌 "門耳朵". 個人是沒有經驗...
Roon 還有一個好處是音樂的歸納,實在很神奇, 譬如, 我如果在聽自己買的DuPre Brahms 的 cello sonata (1), DSD64格式的, Roon 會自己到 Tidal 和 Qobuz找全部同曲目的列出來(2).

點進去就可以看到詳細列表, 這個的好處是你可以藉此欣賞不同大提琴師演奏同一首的比較. 這個實在很神奇.

當然, 要如此享受的代價是 Roon + Tidal + Qobuz (而且都是hi-res 的)每個月花費不菲...
好在我現在都是 trial, 還在決定是否要選 Roon 做最後的 server, 然後 qobuz 和 Tidal 其中選一個就好.
Spotify 的話, 除非開始提供hi-res, 就停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