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型主動式喇叭-Definitive Technology Incline-開箱分享

everygay wrote:
基本上這對喇叭不用...(恕刪)


調整音量是跟win同步吧

我在外部 用喇叭調整音量 win音量指示也會跟著動
且調整都滿細膩 沒有突然跳一階音量的問題唉

supra線也不賴 真的不要在換其他線 是無底洞
toraimizu wrote:
也沒有說怎樣的搭配...(恕刪)


抱歉!
誤會了...原來是借的
我個人是會把系統中線材比重調頗高的人
但是當時看到一對一萬左右主動喇叭搭上一對幾千塊的電源頭實在覺得有點過
所以才回上面那篇....

其實鍍銀線....不貴....
基本上它原先的需求應該是 不想花大錢上銀線又要有銀線的質感
甚至也想兼顧銅線的溫潤
只是試過一些鍍銀線.... 不少還是很難擺脫薄聲外加又達不到純銀線的高頻飄逸感
所以除了少數幾家有自己的堅持外,您看許多廠家的旗艦要不銅...要不銀...要不合金材質
其實就可見一斑了

沒氣沒氣...只是交流一下
其實監聽跟所謂的hifi 在見解跟實作上差異頗大
這也是個人最近因為空間小不得不去接觸監聽系統的主動喇叭
去了解到的一些事,還很粗淺
基本上你去問了音響展店家,對這些可能都不清楚
因為一般HIFI店家都不會去玩近場監聽吧
對於不少HIFIer來講,監聽喇叭後面的一些EQ根本是"多支香爐多隻鬼“的大忌

http://modernmusician.com/forums/index.php?threads/關於監聽者與喇叭的距離.215214/
你看一下應該就可以了解HIFI跟Pro audio的差異

其實線材到現今為止還是包括了太多的現今科學難解釋的事,更多人喜歡用玄學兩字
這也是不管國內外還是有人對於線材是嗤之以鼻的原因
以科學論述,訊號線、喇叭線還好解釋,那電源線跟數位線呢?
不少反線材論的反對者自己也說不出所以然
但就是有改變,不是嗎?

不過要注意,不管是器材或是線材,但尤其是線材
要仔細的分辨,所謂更換的帶來的表現是什麼?
有時是真的改善了
但其實有時是更換後更符合自己的喜好了
或是有時更換後頻段的不平衡導致某一段更明顯了,所以感覺變好了
在下判斷的時候建議要更客觀去看
就舉個例,相信不少人喜歡foobar 喜歡不少高位元新DAC晶片帶來冷冽聲底
因為認為"可以聽到更多的細節"
可是均衡嗎? 就個人而言是抱持懷疑的態度
與其聽一個冷冽,聽似高細節的不耐聽聲底
自己也繞了一圈,其實回歸音樂本質可以舒服的“聽”也許才應是最終的目的

扯遠了
回主題......
真的過陣去弄一對incline玩玩 當辦公室喇叭


banalx wrote:
調整音量是跟win...(恕刪)


***請務必照以下操作,將音量控制交由DAC才能達到最佳音質***

在開機狀態下,按住電源鍵5秒後,電源燈會持續閃爍

按音量-之後,交由喇叭上的按鈕控制音量(引述自36樓大大)

P.S.其實說明書就已經有寫上述的步驟,大家可能都沒注意看喔XD
現在amazon 特價199USD
找代購只要84K(含運+稅)!
超滿意使用中
新手來問一些問題,首先關於安全方面
這喇叭的usb線和電源線符合香港的電壓標準嗎
買哪條轉插電源線在香港符合電壓標準?
還有甚麼安全要注意嗎?因為真的不懂,抱歉問了這愚笨問題

另外看到前輩們說要升級才能發揮更好,到底該從何入手?
usb線,電源線,排插,壁插,墊?
預算不多,剛接觸應該從何升級?
抱歉問了很多問題


不好意思, 將音量控制交由DAC才能達到最佳音質***

這個的確有差別嗎 ?



Julia Alice wrote:
***請務必照以下...(恕刪)



borr wrote:
不好意思, 將音量...(恕刪)

若您有玩數位訊源就知道這差異有多大了.....

Julia Alice wrote:
若您有玩數位訊源就...(恕刪)


+1 PCM&FLAC檔 放下去 很明顯差異性....直到 Julia Alice提醒我之後 才驚覺!
想請問
這台如果接電腦
又想接耳機
有什麼方法可以接嗎?
請問一下已經使用ASUS MAXIMUS VIII HERO主機板有內建DAC
https://www.asus.com/tw/Motherboards/MAXIMUS-VIII-HERO/
我還需要用USB DAC嗎?直接走光纖輸入嗎?
以台灣1.45萬的價格 這喇叭還會是我的首選嗎?
Aishidelu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