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io_Lin wrote:
搞不懂為什麼你會衍...(恕刪)
我不是貼標簽,只是舉例罷了。我說的 "你", 只是"我"的一個對照組的稱呼,請勿誤解。
你說得那麼多,不就表示我說的合理,每個人聆聽習慣,設備,空間,經費,差異那麼大,誰適合那一種,跟本就不能用功率,靈敏度這麼單純來看。
經費不足,用大功率AB擴,會是個災難,我是這樣看的。也是我指的對照組。
相思,靈敏度很低我也同意,我買回來時就嚇一下,還特別翻規格檢查,我當時也覺得跟規格有差不少。
但相思對我來說,還算不難推的(2A3推得動,我就一定推得動),反正低頻量感小音箱本來就難勉強,但至少最重要的中頻整個頻段都出得來,高頻多出點力也至少聽得到。至少比我以前朋友丟給我的 bose 301 好推多了,中頻沒用很大力,跟本出不來,對我來說,跟本推不動,三頻出來的時間差太多,我設計一台出力比較大的 kt88, 連喇叭一起送給朋友了,他剛好大空間適合用。他用得非常高興。
上面這段的意思,對我來說,喇叭首先看的不是靈敏度,反而是三頻均不均衡比較重要。
我以前推相思,每台五極管的功率都改到最大,不然高頻音場可能出不來。現在推 be718, 高頻好推,回過頭又把目前用的五極管機,改成三極管形式,這樣中低頻厚度會好一點(低頻動態會變弱,但對我不是太重要)。這一段是我的考量,跟你的環境也許差異很大。這也是我說的,音響器材的考量,沒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