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影音使用方面來說卻是完全用不到這些效能的進步
而且對純聲音使用來說,效能卻是越低越好
因為這樣可以避免高頻工作產生的錯誤與干擾
像我使用的錄音機,cpu僅是p200等級,使用崁入式作業系統
所以相當穩定,從來不曾當機過
其實若只是影音播放的話
使用改裝過的高清機就有非常好的聲音表現
由於改裝過的高清機整個聲音的性能提升很多
所以對於訊源的要求也會變高
使用若是RIP CD的過程不良,使用不佳的儲存媒體(ex. 2.5"硬碟)
那麼訊源的缺點就會被改裝過的高清機看的一清二楚
要打造音樂專用BitStream Player
使用工業級主機板是最為合適的
這塊是研華的工業控制主機板,規格請參閱
http://buy.advantech.com.tw/AIMB-252VG-M0A1E/AIMB-252VG-M0A1E/model-AIMB-252VG-M0A1E.htm
這塊主機板也很適合裝Windows XP Embedded
Windows XP Embedded可以自由決定需要加入的元件
算是瘦身後的精簡型Windows XP
Windows XP Embedded的討論請參閱
http://5i01.com/topicdetail.php?f=159&t=43397&p=1
工業控制主機板都有LCD面板接線座&背光電源
有些廠商就用工業控制主機板寫入linux後
就可以是一台幾十萬的數位流播放器了
要想將PC變成一台音樂專用BitStream Player的話
就不能只是將主機板裝入機殼而已
所有的環節都要以音響機器的標準下去規劃
這樣才能有HihEnd級的CAT設備
無風扇PC的熱量排除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由於這塊主機板的GPU熱量大
所以必須將GPU的散熱片偶合至CPU的散熱片
然後再將GPU & CPU的熱量導入底板排除
CD會慢慢退出主流媒體之列
其實每個不同時代都會有不同的訊源出現
不同的訊源當然操作的方式&特質也不同
所以也不會有所謂取代的問題
就好像CD並沒有將LP完全取代一樣
數位流將來也不會將CD完全取代的
當然有更多樣的訊源選擇
對我們來說是好事一件
像有些燒友都是LP & CD系統並存一樣
數位流與LP & CD系統並存也不會有問題
平心而論
現在中階的LP & CD音響系統選擇很少或是沒有
所以數位流是填補現在中階音響系統的希望
而在適當的調配下
數位流一樣可以晉身於HighEnd音響之列
PC本身就不是設計給音響系統使用的
所以所謂適當的調配
就是要將PC當成音響器材一般
給PC一個音響級的環境
這樣數位流才會有豐富的音樂性&韻味出來
舉個例子來說
市面上接硬碟的SATA線為了容易生產與降低成本
大部分使用的是單蕊鋁線,少數是單蕊銅線
至於單蕊銀線則非常少見
而以SATA or USB的信號而言
使用多蕊銀線才是最理想的選擇
試想
即便是一部用盡心力下去配置的PC數位流系統
結果卻誤用了單蕊鋁SATA線
那麼終究還是跨不進HighEnd級音響器材的門檻的
近日收到SATA線的網友,
相信換用後的結果會令人驚訝
據某位網兄所言:
原來我的電腦CD訊源最弱的地方就在SATA線
說實在的
SATA線這個關鍵沒有打通的話
任何PC優化的效益都無法達到百分之百
針對網兄的詢問
SATA線好壞的關鍵為何?
影響SATA線最大的關鍵在於導體
沒有優良的導體,是不可能作出一條優良的SATA線
不過很不幸的是,
市面上並沒有適合作為SATA線的規格品線材
所以要做一條好的SATA線
首先就必須要自己下去投產SATA線內部導體才行
影響SATA線的第二個關鍵在於結構
SATA線的結構不但會影響電氣規格
同時與聽感也息息相關
高的信噪比才會有漆黑的背景
夠高的頻寬才會有良好的高低頻延伸
雖然市面上現成的SATA線包一包,做做隔離也能有很好的背景漆黑度
不過很不幸的是
市面上現成SATA線的頻寬普遍都不足
展現在聽感上就是高頻的泛音&堂音無法完整傳送出來
而且低頻的延伸也不足,無法發出很沉潛的低音
雖然極佳的電氣特性是一條好的SATA線必備的條件
不過很不幸的是
現在即便是最精密的測試儀器仍然無法測出影響細微聽感的參數
所以現在SATA線仍然要以手工製作
先針對不同型式的內部導體作最優化的電氣結構
然後再依據實際的聽感下去微調結構
畢竟音響用的SATA線是拿來聽的
除了電氣規格要漂亮外
順耳好聽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