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還是要自己去聽,貴的東西不一定你就會覺得比較好聽,像很多人不喜歡亞瑟的音色,很多人形容高音太尖太刺,反而造成耳朵很不舒服,比如有些武打片刀光劍影這部份,就很容易反而造成不舒服的感受。轉一篇從ptt看到的文章分享給你看看。這讓我想起好幾年前,一段在MyAV網友開的地區討論串。當時的交流遠比現在熱絡,大家也習於互相分享經驗、器材、線材。某天,有位大戶誠摯歡迎大家去他家,順便幫忙接線的一些問題。因為他的叭忘記是幾音路了,和後級連接,是他自己隨意接的,有人一看圖片發現接錯,就揪團一起去家訪。沒想到一開聲,怎麼是軟弱無力的"貓叫春"......心想這喇叭和後級的實力,遠不只如此阿~(卡耶安捏)隨即動手調整完畢,也聽了幾首,確定一切OK,順便跟主人說正確該怎麼接。後來幾日,與他相好的友人前往他家聚會,發現主人又把原錯誤配置復歸,聲音出來依舊是那"貓叫春"......他說:沒辦法,已經習慣當初的聲音了..感謝大家的好意啦~備註:習慣是很可怕的......
樓主既然是搬新家,那約朋友來家裡聚會,看看電影是一定少不了的那我會直接建議,考慮劇院效果就好了,從五隻小喇叭組+入門擴大機+萬元左右的國產重低音下手,預算三萬到四萬就可以得到超越AIO很多的劇場效果,加上比一般家用音響好上一大截的音樂品質
slbk wrote:感謝大大建議,我想後...(恕刪) 重低音是一套劇院的靈魂...而且大大的音響需求是著重在劇院效果...大大若有接受小弟循序入手的建議...先添購主喇叭...那麼...重低音應該是擺在第二順位...其次才是環繞+中置喇叭...當然環繞線要先配置好...^^
slbk wrote:家庭劇院不是說人聲都...(恕刪) 所謂家庭劇院音效是從信號來源時就做成5.1聲道的分工處理...透過5支喇叭及一支重低音把整個現場音效完整的表現出來...理論上是缺一不可的...所以以音響的規劃...若不能達到5.1的預算...那應該是從2.1出發...也就是主喇叭+重低音..但這也只是屬於立體聲的效果...也不算是劇院效果...所以要達到完整的劇院效果...明白的說是缺一不可...當然以大大的問題...無非是考慮在預算的部分及想要有較好的音效...所以小弟才會建議由主喇叭+重低音先入手...^^
個人反而有不同的見解,我個人認為要看劇院就一定要是5.1的效果,沒有環繞效果的劇院,還叫做看電影嗎?有些人住公寓不方便太大聲的,也不一定會入手重低音,因為重低音的效果是所有看電影,最容易製造鄰居的抗議,所以要看電影的話先把前中後五顆喇叭買齊,如果真的覺得效果不夠震憾,再來考慮入手重低音,有些人重低音口味並沒有吃那麼重,那不入手重低音基本上也是ok的,但環繞沒出來,根本就像看第四台的感覺一樣。
kinanson wrote:個人反而有不同的見解...(恕刪) 來提一下反向看法好了因為現在的平價劇院音響聲音大多比較偏刺激.高頻性能突出所以顯得重低音的重要重低音要補的是中頻+低頻所以只要調整良好,包括銜接與能量適度,對聽感的助益很大slbk wrote:家庭劇院不是說人聲都...(恕刪) 所以關於這一點,重低音比中置重要,沒有中置人聲也不會不見了只要空間對.軟體對,中置的效果還是會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