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地棒接地對聲音的效果比拉基本的專線(只有做粗的電源分流線,無熔絲開關..etc.)的效果還顯著很多很多..,但是跟家電,燈光同一個迴路像電燈開關,黑膠唱盤的開關..etc.做動時還是會有些微電壓的差異造成突波介入音響系統(波的一聲..)..,請問有師兄可有良方解法嗎??..謝謝!~
typist wrote:小弟我只是小小RD一名</blockquote請息怒,只是互相交流,基本上雙方認知不同,讓電源地端打接地棒到大地,以此切入的確有預防漏電,但我要陳述的,包括現在這樓要分享的,並不是為了安全,而是讓接地處理後器材因屏蔽抗擾等而提升聲音素質,又照實陳述音響接機殼接大地真正原因,為了遮蔽永遠大於預防漏電,而事實接機殼的害處,反而會因電源插頭火線與水線插反,導致機箱有感電,這在管機最容易發生,這剛好與預防漏電背道而駛,而音響電路有接地(機殼)絕對不是為了應付電檢預防漏電這一項目,話到此為止,我不想打嘴砲。
更換了幾種接法,順便發表一些簡單的心得:藉由模擬接地的方式來消除迴路中的雜訊,對音響系統提升的部分我覺得是以下幾點:1.音樂播放時所帶動空氣感,也可以說是背景變得更黑、寧靜。2.音樂曲線毛噪感降低,在相同的音量下,未接地盒之前會變得些許刺耳、壓迫。3.解析清晰、細節增多,但我覺得是聽感上的錯覺,並不是真的提升。4.能量感變強,低頻的Q度提升。接法的話,接到地線接孔、器材機殼就會有效果,但,是不是最佳的接點真的需要多試幾個地方,目前的組合是擴大機外殼(有標示接地符號)、專線地線、隔變及專線排插,專線的地線接上之後感覺很明顯,擴大機外殼接上則是高音單體發出的嘶聲變得更小,過幾天改裝些小玩意兒再上來分享。
jeubow wrote:繼續將接地盒的端子...(恕刪) 這接地盒我最近也買一個,不過主要是拿來做訊號端接地用。電源端能做的我這裡差不多就是三根地棒 + 冷氣機排水管引到泥土端,然後用汰換下來的 4 條當初 bi-wire 的鍍銀喇叭線做接地線串接一塊 10 oz 的 Canadian Mint...我下一次可能找一位甲乙級的在 3F 申請一個台電的獨立電表,這樣我就不用找 Furukawa 的電纜要拉 20 米左右從 辦公室的 1F 表後總開關拉到 3F 音響室,反而節省很多預算!..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