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共振喇叭,可以解決體積大小問題...
ysan wrote:
再者低頻響應能到20~30H的喇叭應該很好找吧
像Dynaudio Focus 400XD 频率響應 (±3dB) 29Hz–24kHz
Focus 600XD 频率響應 (±3dB) 20Hz–24kHz
一般而言要能喇叭低頻響應要低到20~30Hz除了單體要大外箱體空間也要夠幾乎要落地型喇叭才有辦法
一般書架型喇叭低頻響應最低大概都只到30~40Hz


雖然規格標示是如此(表面上)

不過也要看實測出來的等響曲線(店家和廠商根本不會做這種事)

畢竟低頻在量感衰退幅度上要比中,高頻來得大

不見得能聽到實際上有這麼低的頻率,多半還是泛音多於基音


另外單體大的缺點是速度感不足

單體越大,振動速度就越難跟得上高音單體

所以目前音響商往往在低音單體大多使用8吋以下(也好量產)



用短衝程的單體就好了,長衝程再怎麼搞速度還是跟不上短衝程的單體。


MAX-MAN wrote:
雖然規格標示是如此...(恕刪)
所以不會把低音單體當高音單體用,而是透過分音器讓低音單體和高音單體分工合作。

當低音單體有能力往上延伸到8kHz或10kHz,分頻點在2k附近會有問題嗎?

高音單體再快還是要配合(工作範圍)訊號的週期變化,當然低音單體也是配合(工作範圍)訊號的週期變化,而不是什麼低音要跟上高音的速度。
MAX-MAN wrote:
單體越大,振動速度就越難跟得上高音單體...(恕刪)
短衝程是讓反應速度快的方法之一,

但是精良的磁鐵引擎即使配上金屬錐盆、寬厚的橡膠懸邊、衝程超過5公分(P-P)、口徑達18吋,往上延伸可超過1.5kHz、往下延伸可達20Hz(Fs)。

多比較一些單體的性能(PA/Pro或Hi-Fi),就可發現只衡量口徑或衝程會有誤判性能的機會,且機率不低。
其實這問題很簡單 ,

在尋求理論解之前 , 可以先做個實驗 ,

把高音單體拆下來 , 然後直接接擴大機(單聲道即可) ,

接著播放只有單一頻率的測試片 , 或是用訊號產生器產生低頻來測 ,

最後依據實驗結果回頭去看理論 , 保證立馬懂 ...

ps : 小心不要因為沒聲音就猛轉音量 ..
Levelzero wrote:
所以不會把低音單體當...(恕刪)


所以我說低音要8吋以下比較理想

Levelzero wrote:
短衝程是讓反應速度快...(恕刪)


磁鐵確實是看不見的KNOW-HOW

CROCKETT wrote:
其實這問題很簡單 ,...(恕刪)


別鬧了好不好!還真的把單體拆下來

就算裝回去這喇叭也已經半殘了


建議樓主去認識認識各類"樂器"的構造

就知道喇叭低音單體為什麼要比較大

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


MAX-MAN wrote:
所以我說低音要8吋...(恕刪)
8吋以上或以下各有優缺點,不過我聽過的頂級千萬系統低音還是要10吋以上低頻的權威感密度重量感還是較8吋更好
在設計和應用上有某幾樣優點和比較理想不一樣吧,還是您能夠分享是如何的理想了?
MAX-MAN wrote:
所以我說低音要8吋以下比較理想
(1)所以您還是堅信要產生很低的頻率需要在夠大的空間裡?

(2)怎麼會變成是在說低頻駐波的問題?
Monte920 wrote:
要產生一個30Hz的聲波要有夠大的空間...(恕刪)

Monte920 wrote:
產生低音本來就是要有空間與能量的結合,才能推動空氣傳送音波...(恕刪)

Monte920 wrote:
我只是說低頻的駐波的問題而已啦,沒有這麼難懂的...(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