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is2344 wrote:音響器材最好賺的是啥...(恕刪) 我不認同,你有否看過有失明人仕可以用自己的囗發出BB聲,不用枴杖係室內行動自如,還可以避開家具上落樓梯。又有日本節目有人可以分辨自來水,泉水,過濾水。有時人經過長時間訓練後能力可以比普通人強。當然我認同線材好好賺,但不要當所有玩家都係傻,大家都係工人階層,冇效果會真金白銀買?
線材的爭議一直都很大這篇變戰文我覺得意料之中不過開版大的價值所在是分享搭配, 效果雖然因人而異, 但應該沒必要爭論(除非這篇是廣告文, 但明顯不是)我個人在器材跟器材中間的線材會講究(雖然CP值還是不大, 並不是很明顯, 但多少還是有改善)連外的電源線一直都是有基本水準就好如果會買, 多半也是為了"試試看"或"滿足感"買過最貴的電源線只有FURUTECH Alpha PS-950其他的都是萬元內的常見廠線我個人目前還沒有感覺換電源線有什麼差異過所以早早就已經停止電源線的投入了是否再更貴的電源線才有差異? 我不知道, 但預算也有限, 電源線我放在最後了
線材一定有用, 但是器材的等級要夠, 否則不一定聽的出來.贊同前面網兄說的, 換器材的升級感, 還是高過換線;不過相較於器材, 線材花費較少, 很多人會一直換線求升級感, 但是沒辦法一直換器材, 說穿了也是金錢考量.
清涼薄荷 wrote:台灣教育真的挺失敗...(恕刪) 真材實料 實際經驗 真的很重要不過夠不夠嚴謹,可不可以重復,那又是另一個層次的事.....其實就小弟的拙見,就音響而言由於類比訊號容易受干擾,因此在目前一般前後級和喇叭都是類比線路的情形下,線材的好壞是有可能影響訊號置於影響多少,使用者是否感覺出來,那又是另一回事(不過這又牽涉到個人的心理因素)置於影像部分由於已經全數位化,因此只要使用合格的HDMI線,從影像資料從訊源到顯示器應該是一樣,不會有換了線就不一樣的情形至於有人說"看起來"不一樣,就不知道是看的是"畫面"或是"DATA".....雖說眼(耳)見(聽)為憑,不過人類的眼睛耳朵容易後心理因素影響,老實說並不是很可靠.....所以還是要有器材量測,相輔相成才有客觀的答案
James wrote:音響電子元件只用直...(恕刪) 你說的這些都是最基礎最理論最理想化的情況之下電子學的交流分析中你只"假設"現在頻率高到電容可以近似短路但是你沒針對全頻段電容的阻抗變化帶來的影響對吧?真正的放大你可是要考慮到全頻段透過Superposition theorem來做相加請問你,用手算算的出來嗎?你在當中也提到了電源是否能提供瞬間需要的電流從直流分析來說,你只能分析到"穩態"但是從暫態分析來說,((BTW 電源端還需要低頻電解電容和高頻的塑膠電容你還要保證你的電容"值"在各頻段使用下不會衰減)我在這邊假設電容理想能供應全頻段的瞬態電流那請問你的電線可以嗎?你的電線給予1Hz、5kHz、15kHz的電流動態夠嗎?當你電線中的雜散元件會不會使上面個頻段的電流造成相位差和衰減呢?此時你還能保證你在1Hz、5kHz、15kHz,瞬間BJT的工作點是正確的嗎?當中也太多太多"你"模擬不出來的model但說簡單一點當你把你的電線加入了R/L/C之後不用太大,你就 R=5mohm/L=5nH/C=幾十pF劃出你的波德圖你就知道你的電源到前級放大到底有沒有衰減了只能說你還學的太淺了...
bogie wrote:你說的這些都是最基礎...(恕刪) bogie兄真是高手一語道出盲點......電子電路分析是有前提,不過很多人大該都忘了......題目一拿到就直接電容器短路、電感器開路.....這些東西應該在頻率響應的部分會有提到當時小弟對這一章節只有一知半解,線大慨已經會還老師了
其實線材好壞影響沒那麼大 (這邊指的是5000元起跳的電源線)當然最爛的和最好的線放在一起比...一定會有差距但就投資報酬率而言改善電源及插座品質應該會比買好的電源線划算==================================其實只要聽的時候不要出現奇奇怪怪的雜音就是好的音響組花費部分: 電源組 + 壁插 + 電源線 = 擴大機, 這樣子的比例就很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