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原來真留了一手,不過還是沒根本解決DSD來源始終是個謎的大問題...不過說到開箱台灣售價比您美國還天價所以囉哈~~~承讓..承讓,小弟極限了 我一個月薪水2分之1要繳房貸.....這種旗艦留給手骨粗的美國人來表現您看如何

我接下來寧可把資金拿來整理房子跟買SACD了~~~~我不是那種衝旗艦但怎麼聽就是那幾片發燒片的玩家,先顧房子在顧肚子最後才是顧器材~~~
justthinking wrote:
SA10支援直接從USB...(恕刪)
你說的他確實是有很多Marantz的寶藏沒錯,但做生意的手腕讓我不是很欣賞.......小弟除了綜擴是跟他買的以外其餘都不是,不過話說回來音響店的老闆除了那些會說故事會洗刷刷的以外其實每家老闆都是各有一套本事的好老闆,只是人跟人各有緣分~~~~~找到跟自己較投緣的老闆,這才是音響入坑的開始~~~~~因為價格一漂亮你什麼都會想買

這四年一路走來小弟體會到一個月領3萬5的上班族要圓一個音響夢就有多辛苦,不過站上不少潛水的前輩很好心的帶領小弟沒讓小弟走了冤望路,加上投緣肯給漂亮價格的老闆,才可以把錢花在刀口上花在真正適合自己的位置,小弟心得 音響之路首重 生活家人...空間...器材軟體

mirthlin wrote:
恭禧熊大入手SACD...(恕刪)
我看好多前輩都是先CDP...SACD...再來就是黑膠機了,感覺事情沒那麼單純XD

近期個人也開始對訊源開始疑神疑鬼的,畢竟數位流檔案影響非常大,訊源除了音源檔外再來就是CD或黑膠了.

NA8005+PM14S1+KEF LS50
NA8005+管機+Focal Aria 936

聽那麼久總覺得不是很滿意,也許是空間問題,也許是訊源問題,但兩套的檔案都來自NAS.
提外話..您有試過DLNA跟USB DAC的差異性嗎?
hoon54大...您真神,要不是台灣沒賣Marantz TT15s2我早就入手了,不過LP要調整要注重的細節不是三兩天可以熟練,小弟是個怕麻煩的人...由小弟會先入手NA11s1就知道了,再來會入手SACD純粹是自身想要應證同一張專輯下,一個是來路不明無法證實是否出自於製作公司原母帶的DSD檔 和 同一張專輯正版SACD在同一台播放機下到底差異有多少,DSD被前端的播放程式與電腦又影響了多少,話說 NA11s1 這麼多的玩法當中,小弟最滿意的是將手上的正版光碟轉WAV放在NAS裡面由DLNA串流回 NA11s1 最為滿意,尤其用上濾波第二檔位更是圓潤甜美,直插USB跟DLNA的聽感很相近幾乎聽不太出來,但電腦以USB-B方式 播放DSD的變數就真的很大了~~~~~播放程式的自身特性加料最為明顯其次是USB線,所以綜觀串流WAV、電腦播DSD、SACD碟盤直播 來說以NA11s1串流WAV我最喜愛,雖然SA14s1的DAC號稱是由NA11s1下放模組,但說真的少了MMM加持與類比零件干擾隔離這幾樣~~~SA14s1的圓潤甜美根本不及NA11s1,但如果是電腦播放DSD來說....不管是NA11s1或SA14s1我都會予以捨棄寧可用SA14s1直播SACD........

結論....
以方便性和音質 兩方取其平衡點 NA11s1是我心中最佳的選擇,但如果是音質與高取樣兩端延伸性佳的體驗 SA14s1 的SACD直播是絕對勝出的,不過我相信SA10在直播SACD方面絕對會更棒無誤這也是小弟沒有執意要買SA11s3而先屈就SA14s1的原因之一,再回頭 NA11s1 本身的高音取樣播放有兩個非自身所造成的天險,1.DSD來源沒有公正性 2.沒有辦法直插USB直解得透過電腦這部分就已經是造成不可彌補的變數,所以如果有一天音樂製作公司全面支援而釋出DSD檔,或將DSD專輯USB晶片化 而Marantz的下一台NA10也可以USB-A直解無需再透過電腦,我會就算沒錢我也會想辦法借錢去買~~~~


另外~~站上mingyuansung大 他本來是以PM-KI Pearl+LS50播放,最近換成PM-KI Pearl+BS403 我想您可以請教他看看交流交流心得.

hoon54 wrote:
我看好多前輩都是先CDP...(恕刪)
分享DSD撥放一些心得
DSD是一種格式,SACD光碟是載體之一
目前的SACD撥放器已經愈來愈少且呈現M型化
要不是高價音樂撥放器要不就藍光撥放器
事實上多數DSD媒體現在應該是透過網路銷售居多
很多流行音樂既沒有發行DSD格式也沒有SACD光碟

所以確實如熊大所說網路上DSD不一定都是正統DSD
很多是黑膠轉錄的
問題是什麼是正統DSD?
多數錄音室並沒有DSD錄製設備
更無錄音直寫入黑膠母帶這種設備
多數DSD或SACD光碟都是先錄PCM再轉DSD格式的

因此,我們可以設想為何大家會流傳自行錄製DSD了
因為PCM或黑膠再轉錄DSD確實有不一樣聽感
而且多辦是正向改善
這些改善其實不一定是解析度這部分
雖然一般SACD等同DSD64等同PCM88.2K取樣(如果沒記錯的話)
我個人經驗是在整個圓潤度與空間感有很大提升
但是低頻衝擊力會喪失一些

至於電腦撥放變數這麼多為何現在潮流紛紛趕上?
因為DSD取得已轉換為網路下載銷售了
加上DSD數量太少,其實透過軟體將PCM即時轉換為DSD撥放已是一大趨勢
而這不過也是某些正版DSD的後製過程(當然方式定有音質上差異)
因此FOOBAR、AUDIOGATE、HQPLAYER...等軟體均提供這些即時轉換功能
而這過程也正是高價DAC內部撰寫於FPGA晶片內做的事
這樣每個人不須DSD也可以先體會DSD的優點
總地說,這些發展是正確的
透過USB主要問題還是在時鐘同步性
熊大或許改善一下連接介面會有不一定想法

另外日本STEREO SOUND雜誌一直很關注DSD發展
前幾期測試其實有提到(應該是暗示)
低價位USB-DAC其實遠比高價位SACD撥放器更容易有相等甚至勝出的音質
而這些後期出現的USB-DAC其實對於USB介面已經改善很多了
透過USB撥放DSD搭配軟體升頻
這是目前很多人的選擇

話說回來
也並非DSD一定比PCM更好
最好仍取決於DAC的解碼素質及錄音檔案素質
如日本HIFI雜誌也曾對SACD、黑膠、高解析度PCM的同張唱片測試過
結果居然是高解析度PCM勝出
且好的PCM解碼器如錄音室速獲好評的LAVRY GOLD、FORSSELL MDA等
勝過平價DSD-DAC的機會還是居多

我自己以前用MYTEK 192
當時其實覺得1934介面比USB更好
不過當時USB撥放才算剛開始
現在應該非同昔日了

有機會的話很想試試RME ADI-PRO 2或T+A DSD DAC8、CRANE SONG SOLARIS等
前2者可解碼DSD,後者聽說是錄音室新一代PCM解碼強者之一
感謝pip9456大的補充,說真的DSD正統與否對某些人很重要但對於現今主流族群來說...一點都不重要,因為你可以把DSD用軟體開出頻譜來瀏覽內容,不過同時間你根本無法將SACD放到電腦光碟機把內容開出來與 檔案DSD格式同時間做品譜比較,所以既然無法同時間做同來源專輯的內容稽核比較,那DSD檔案怎麼來的我想就沒什麼意義了,不可否認你只要讓他聽到比PCM 44.1更多的內容就一定會得到讚嘆就一定是HiRes,這也是HiRes這標章在推行時根本沒有針對格式進行整合與檔案來源正確性進行稽核設定規範,就目前為止~~~SACD還是當今正版、正統高取樣來源最多的訊源這毋庸置疑,只是~~~SACD就代表高音質嗎???......哈~~~小弟只是初步涉略但聽過音響店老闆、唱片行老闆、發燒友說過地雷可多的勒,不過專業古典唱片行的老闆跟小弟說過一句話~~~~CD層都是爛的你也不要想說SACD層會好到哪去,反之...當你聽過同專輯CD錄音品質讓你驚艷讚嘆的在去找SACD是可以肯定踩地雷的機率會很低.....不過還好專業唱片行老闆得提點建議讓小弟至今還沒踩到地雷過

所以囉~~既然格式在軟、硬體商同床異夢的狀態下,一人一把號各唱各的調....到底花大錢買昂貴的DAC到底是在追求把原廠母帶進行更精準的還原,還是只是為了把手邊PCM轉DSD的檔案透過“調音”播放的更動人而已呢????這才是購買器材前必須審思的一件事

小弟倒不是一個追根究底死鑽牛角尖的人,只不過因為薪水少的緣故,在下手投資器材之前會想弄清楚知道一些事情的原貌,當然我也不是一個會盲從的人,不過有些真相真的點到為止就好...再深入真的一點意義都沒有了 所以囉小弟一點都不發燒而且我一直在用理性禁止自己超過37度半~~~~~



pip9456 wrote:
分享DSD撥放一些...(恕刪)
感謝pip9456兄說明, !!!!
小弟現在還在使用CD!
CD player還是好久之前電腦用的CDROM!
就是這一台(看到這篇,把以前的資料補到blog上面!!!):
http://little-worker2266.blogspot.tw/2017/03/teac-540e-cd.html

不過現在最常用的是電腦作為訊源!!
覺得不錯聽的音樂,才會去買CD!!

之前有在考慮買一台高階轉盤,也想體驗一下SACD!
看了pip9456兄的解說,現在小弟還是繼續聽CD!
TEAC 540E 前一陣子小弟家中兩台TEAC 540E才送給同事,因為7年前已經把電腦全都換Mac了也用不到,但真的很懷念那個時期的器材~~~~品質好又耐用,18年前還在NOVA上班時同事間都是用TEAC的SCSI光碟機在燒錄與讀音軌~~~~穩

其實真正錄音好的專輯CD層就夠嗆的了 如果以台灣買的到的純CD播放機來說我推薦Audiolab 8300CD他們家的CD用料不錯 中規中矩 對的起他的身價...

asdf921 wrote:
感謝pip9456...(恕刪)
恭喜,看到一堆機器已羨慕!!

但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小弟大概也玩了快10年,一直都是一機主義,一直停留在環擴階段,

只有聲道從5.1逐漸變成7.1.2......直到最近才終於弄了所謂的後級玩玩..

聽音樂人聲都是用模擬2聲道模式感覺就很滿足了@@

還沒能接觸到純2聲道的境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