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如果您的耳朵可以聽出聲音好在哪邊的話,我的建議是不要被預算給綁死,免得將來花更多錢,如果是玩票性質覺得有聲音有一套還可以的組合長期聽就算了,不然以您目前的預算,我會建議您買二手的喇叭25-30萬左右或是全新訂價60萬以上的喇叭,這樣以後你再換器材的時候,至少可以先不用考慮喇叭,因為要替換掉原來的可能要百萬以上了,這樣您最初花的六十萬就保留下來了,如果當初礙於預算去配一套看似平均的組合,最後往往都是全部賣掉,我的建議會跟樓上某樓建議一樣,喇叭先搞定,再來擴大機,訊源部份行有餘力再做,不然先將就著。
喇叭:Q Acoustics Concept 500
https://review.u-audio.com.tw/reviewdetail.asp?reviewid=1790
擴大機:T+A PA1000E
https://news.u-audio.com.tw/newsdetail.asp?newsid=7059
我自己是今年年初購入這對喇叭(CONCEPT 500 開箱文),但擴大機還是沿用舊的中階環擴,聲音就已經比以前好一大截了,最近去實際聽過這個組合後,就決定有機會一定要把這台兩聲道綜擴帶回家!
如果住台北的話,可以去中華路上的概念音響找曾先生試聽看看,如果聲音想要更好,現場也有MBL的擴大機可以搭配。
60萬平均分配下去, 可以買到中階的音響系統; 缺點是當自己的聽力提升後, 會想換更好的設備, 可能要整套打掉重練, 多換幾次就進入人稱的「玩音響窮三代」的換換病錢坑。若是聰明的分配, 可以買到頂階的音響系統。
低階音響系統: 聲音聽起來有弱點(例如有箱音、聲音模糊、高音尖銳刺耳、低音生硬浮濫), 聲音動態像淺碟一樣, 動態變化的維度很有限。
中階音響系統: 聲音聽起來有優點(例如沒有箱音、聲音解析度高、低音寬鬆), 聲音動態不錯, 但動態變化的維度有一定的極限。
頂階音響系統: 聲音聽起來具備極佳的優點(例如動態極快、高中低音音場廣大、高音溫甜圓潤、中音豐美醇厚、低音下沉無極限), 聲音動態極佳, 動態變化的維度無極限感。
我現在的主要二聲道系統, 是頂階的B&W 805D3+McIntosh前後級擴大機, 每次在家聽都可以欣賞到頂階不可思議的天籟之音。到音響展跟數百萬的系統比較, 覺得互有優點, 自家的系統已經有音響展百萬以上音響的聲音品質。聽店家的一般音響、電影院的音響、週遭環境的音樂, 都可發覺這些設備的聲音動態維度不足。
以B&W 805D3+McIntosh前後級擴大機建構出來的系統為例, 整套系統的定價大概要到一百萬; 若是願意一步一步建構(例如先買頂階的喇叭, 配合較差的其他設備)或買二手品, 60萬還是建構得出頂階的音響系統。當然若願意花更多錢, 就更容易建構出頂階的音響系統了。
頂階音響系統的聲音, 可以發揮到最佳聲音動態維度, 超越一般人的維度素養, 所以聽頂階音響系統的聲音(感覺不到動態維度極限的聲音), 可以對身心靈(的維度)進行提升。
bond_007 wrote:
多比較, 聽一聽百萬以上、數百萬、上千萬的系統, 知道好音響系統的聲音好在哪裡
其實這是非常好的建議,也常和友人及朋友的朋友說,如果不知該有多少預算,先抓個總數,然後在這預算的上下某個差距都實際聽看看,同樣的音樂片段試試,一來可以了解自己到底能否真的分辨價高價低的差異,再評斷該花到何種程度是你可以接受的.
通常從下往上聽都會覺得越高價越好,這很正常,但可能無法自己感受差距大小,這無妨,再從高價聽回低價就會有不同感受. 常聽且擁有高價音響的用家來評論較低價音響表現,大約都有個較明確而合理的說法,那些只有常聽或用有較低家音響的用家,程度即是如此要怎麼往上評價?怎麼建議?
但是去店家千萬別漏餡,店家若認定你預算後,通常不會再讓你聽高蠻多預算的系統,原因很簡單,怕很多人因預算考慮,合預算的不滿意,高價的滿意又沒這預算,結果就沒下訂,這生意就泡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