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所謂”主動喇叭”就是被動喇叭內建功率模組,慎重其事者會考慮分頻和容積…問題,理論上,條件一致(好像很難)就聲音表現角度,主動喇叭絕對優於被動喇叭,因:電子分音系統,最短距的喇叭線(好聲保證),外帶節約成本(至少省了機殼、面板和喇叭線),利於空間使用(無須擴大機堆疊)…,至於「用料」那是外行人說法,在商言商,開發新產品比沿用成品的成本高的太多太多,尤其”音響”這種不是大量生產的商品,相信有人會做傻事嗎?
又有人說”主動式”容易故障!依經驗,功率組會較單體”故障率”高(印象值!!擴大機有保固15~20年的?喇叭活到這歲數的有多少)但,無論內建或外置,損壞處理不都是”送修”嗎?到底有那裡不同??事實上,須知”故障”是品質問題與在前級,後級,喇叭等位置無關!!類此(就不一一列舉)以訛傳訛似乎在01這裡好像特別興盛!
說半天,總要有點貢獻:
1.按樓主描述,房間長寬可能在三公尺左右,扣除背側牆空間所剩不多,如果要塞TANNOY西敏寺一對恐怕…人會進不不了書房(殘響...不必想也知道),哈哈~開玩笑的;建議先做空間陳設規劃(併電源),來決定喇叭(應該就是書架大小)是獨立或桌面置放,再考慮聆聽音樂類型,答案就會很明朗了!
至於是家用、主動、鑑聽,其實,只要適合聆聽條件都會是好音響,想想我們會比製造廠商或專業錄音室那些大師還厲害嗎?別再有成見了!!
2.預算:主動1萬,被動15萬!?拿多媒體喇叭來比HIFI入門,簡直就是台語**比雞腿??差距太大了吧!?衷心建議去聽聽十萬元級以上(已經有這預算不是嗎?)的主動(鑑聽)喇叭,保證會有不同看法.
benbencake wrote:
耳機我是SONY系統(恕刪)
這裡有套不錯的小空間系統,給您參考
聲音解析高,又耐聽!
5萬元內搞定的小空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