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805 + Marantz model 30 + Rose RS201

bond_007 wrote:
很棒的分享, 五分奉(恕刪)



感謝大大~~
BW 805如要以Marantz搭配,對等性來說應該是挑PM10這等級的...
bond_007 wrote:
我是805 D3配McIntosh 前級+後級(建議150w以上), 讚得不得了, 低音超強, 不用加超低音了!

805D3的頻率響應42hz~28khz ,  極低音的樂器例如管風琴最低的那一排音階大概都聽不到了,低音大提琴可能有幾個音也聽不到了。  805D3能被聽到的, 可能只是那些極低音樂器音符的泛音。 

主動式超低音用在二聲道, 主要是補低音的向下延伸, 補805D3發不出來的聲音。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極低音的樂器例如管風琴最低的那一排音階大概都聽不到了,低音大提琴可能有幾個音也聽不到了



這些樂器的最低音階都還是聽得到的, 不會聽不到. 只是, 那種會震胸或麻皮膚的感覺, 805D3如果沒有重低音的輔助, 那就感覺不出來.

我的805D3也都是有配搭重低音的. 若說低音延伸最強的, 我的經驗是Marantz PM11S3, 即使Bass的調整是0, 沒有增益, 它的震胸低音還是非常強, 強到我老婆常常在抗議, 連低音大提琴的撥弦都會震胸. 現在我前級把它換成McIntosh C2600, 同樣也是接重低音喇叭, 低音延伸也是非常好, 但重低音就沒有那麼可怕, 而是均衡許多.
要測試低音的延伸我個人建議這片Vivaldi Stravaganza SACD (或原廠的DSD檔). 其他網上音樂雖然有提供這片, 但要有原廠DSD才能提供全域的高低音頻.

這片的曲子大致上都不需要把音量開很大聲, 但是當中有許多曲子伴有管風琴或低音大提琴撥弦的合奏, 如果家裡音響器材有夠好, 即使音量不大聲也可以感受到背後這兩個樂器在超低音時的震皮膚表現.

不過對我而言, 更重要的是哪個器材能夠提供更甜更自然的小提琴音色, 至於重不重音反倒是在其次. 在這方面, McIntosh C2600明顯好過PM11S3.

挖洗不良中年和Monte920兩位大大很讚的回覆, 五分奉上請查收!
Monte920 wrote:
這些樂器的最低音階都還是聽得到的, 不會聽不到. 只是, 那種會震胸或麻皮膚的感覺, 805D3如果沒有重低音的輔助, 那就感覺不出來.

這些樂器的最低音階雖然都還是聽得到, 但聽到的很可能只是那個音階的泛音序列. 例如, 管風琴最低的那個C1, 基頻是32.7 Hz, 這個頻率就算805D3真的能發出來, 可能也比蚊子叫還小聲. 它的第一泛音65.4Hz, 805D3就能正常發聲了, 65.4Hz實際上也是很低的音, 能量夠強它一樣可以拍胸口.

如果要做測試, 建議用訊號產生器所產生的單一正弦波來測試, 可以從音響測試CD或無損檔找到, 網路上也有網站提供, 例如: Online Tone Generator
使用網站的要先確定自己的作業系統能重播這個頻率. 我試過ipad airplay有上下限的頻率限制, 電腦USB直接連接就沒問題.

PS. 極低頻很挑戰喇叭跟擴大機, 到某個頻率聽不到了就不用再往下測試了.
「頻率」理論是如此沒錯,可是在實際生活應用上卻有點出入。
⨀極﹙超﹚低頻給的是音壓,就是音響迷口中的"捲褲管、捶心肝"啦!如廿幾年前侏羅紀公園--遠方暴龍腳步激起水溏漣漪那畫面,有4、50Hz就很爽,有Fu了!不是嗎?當然,不否認20Hz效果的確更好。
⨀極﹙超﹚高頻給的是汎音,即是一般人所說口齒音、氣聲,可以增加空間與空靈感,近十年來更成為「高解析」的表徵,但氣氛拿掐不好就變的很假。
這些「奇蒙子易」對聽音樂的人來說其實影響不大,還有可能對某些人反而是困擾,高頻容易有頭疼、低頻容易有噁心等不耐聽現象,所以很多黑膠老錄音,大家都說好聽,但用頻譜儀測卻是慘不忍睹的原因所在。
20、20KHz兩端﹙含﹚以外頻率,對一般人來說幾乎可以"無視"﹙聽不到嘛!﹚,當然不排除有特異人士,可以聽到更高或更低的頻率,但無論如何少一點感官刺激,並不會影響音樂聆聽樂趣,更何況在可聽範圍內「質」也是同等重要﹙也有人聽不出差別﹚的事,個人認為聽出松香、彈跳…的美比Hz來得重要一點,只是個人看法,這也就是請樓主挑選「優質」擴大機原因所在,別枉費一對優質的喇叭才是。
lingo1388 wrote:
⨀極﹙超﹚高頻給的是汎音,即是一般人所說口齒音、氣聲,可以增加空間與空靈感,


應該這麼說,一般人所說口齒音、氣聲不算是泛音, 泛音是發聲體發出的基音所產生的倍音,會增加空間與空靈感, 聽感上會增加音樂豐潤程度及樂音末端延伸感覺 . 像是三角鐵餘音繞樑的感受
高低兩端延伸並不是說耳朵聽不見就不重要,本來就有的東西能完整表達當然最好,器材若無法兩端完整表達或空間因素關係,只要讓兩端平滑衰減下來就不會突兀,聽感會自然許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