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韻COS D10 v2 DAC開箱測評

yoyo0830lu wrote:
相同的前級音量設定



看到你端出這個,我就想請教你覺得COS音控和Boulder 1010音控的聽感差異
MAC Mini(Roon)--有線lan-----swich---有線lan----D10
建議用以上的接法,用Roon去播放。
1. yoyo0830lu大大 的試聽比較進度, 已經超過我腦袋思考的速度. 感謝 updated.
2. 由傳統在電腦上的Media Player (如FooBar)播放音樂, 我總認當sample由檔案取出, 除了位元或必要的格式轉換外, 就應該保留而不是加料, 送入DAC. 我是不清楚現在所謂的Roon或串流機對這些原始sample進行了那些‘額外’處理? 如果要進行加料的動作, 也應該讓使用者可以有選擇, 開啟或關閉, 不然有人喜歡, 有人不喜歡, 有人覺得不是真實. COS 的 Buffer 留了一秒的儲存空間, 如果不是要做DSP處理 (所謂的‘線性相位延遲 FIR 濾波器')要使用的話, 這一秒的儲存是太多的, 要處理網路緩衝也許只要0.1秒就夠了. COS的Buffer ON/Off 是否是是濾波器的開關? 如果是Buffer是緩衝用, 留1秒, 或是0.5秒都不影響才對, 即使是關掉 (Buffer Off), 也不可能是0秒緩存空間, 這是會掉sample(產生音爆的)。
3. COS 這家廠商, 我也是幾個月前聽另一網友提起 (我是剛進叢林的小白兔) 再看一下價位, 哇! 可以跟Auralic, HOLO Audio, DENAFRIPS 比肩. 而且是台灣本土的產品. 比較奇怪的是, 很少在外國的youtuber介紹頻道出現, 這也許是台灣廠商的困境, 市場太小, 而且是小眾市場. 站在曾為研發人員的角度, 值得鼓勵, 也佩服其勇氣.
4. 這幾天看了COS 網頁streamer module 的照片, 有幾點感想 (純粹拍腦袋)
- streamer moudule的CPU, 是NXP2120. ARM 單核, 700/800Mhz. 相比Raspberry Pi 4B, ARM 四核, 1.5Ghz. (夠用就好! 0/1轉態變化少, noise少?)
- NXP 2120 '沒有整合Ethernet'. 如果這樣, 怎麼會有Ethernet界面? 是採取APEX ax88772 Ethernet 轉 USB外掛芯. 這顆芯片, 大家經常在MAC Book Ethernet 轉USB看到. 但這顆的Ethernet是100mpbs. 而Raspberry Pi 4B, 是'整合' 1000mbps Ethernet. (夠用就好! 0/1轉態變化少, noise少?)
- 在PCB 佈局上, COS 甚至把interface與CPU分開成'兩張板子', 這樣可以降低相互間的干擾. 而Raspberry Pi 4B, ARM, 近乎是放在一張PCB上面.
- 比較特別的是, 'streamer' 是採取module方式. 意思是把 streamer 與 DAC幾乎分開, 外觀看起來在同一個盒子, 但裡面基本是兩個獨立系統. (也就是我想的, streamer 與 DAC分的越單純越好?) 一般廠商似乎是以streamer為主, DAC 為輔的在推銷(如果兩個功能都有的話)
5. Silent Angel 也有在關注, 但看 Silent Angel M1, 已經是明白說明是 Raspberry Pi為參考. Silent Angel Z1 沒有特別說明, 但看板子, 有點類似. 所以我感覺是比較是 Raspberry Pi 'Me Too' 產品. 很多streamer也都這樣設計 (因為省了軟體開發時間, open source改比較快), 但改善很多電源, 防干擾方面的處理. 我是覺得一定比原本的Raspberry Pi 4B 好, 也是一個選擇. 畢竟要由現有電腦 (PC, MAC min等) 播放音樂, 要處理訊源的成本, 遠比Raspberry Pi 要處理訊源的成本貴多了.
buick15078 wrote:
MAC Mini(Roon)--有線lan-----swich---有線lan----D10
建議用以上的接法,用Roon去播放。 


和Buick大大報告一下,小弟在音響櫃區域的網路架構都是under在同一顆TPlink的Giga switch下用RJ45 實體cable接起來的。就是如您所說的一樣來用Roon及mconnect APP來作的播放試聽比較喔。
yoyo0830lu wrote:
沒有用Wifi連D10,用Ethernet直連

請問:
1. D10 streaming module經網路線接tp-link switch嗎?
2. streaming module的 無線WiFi vs 有線網路(ZYXEL switch)音質差異?
3. D10背板buffer開關ON vs off 音質差異?
4. D10直入後級 vs 經1010前級 音質差異?
yoyo0830lu wrote:
用Roon及mconnect APP來作的播放


如兩者皆使用D10做串流,那就沒問題
那再建議D10端的網線用好的音質會影響很大。
buick15078 wrote:
如兩者皆使用D10做(恕刪)


剛剛您也可以看到小弟家中音響櫃內走網路線的狀況。簡直是一個慘不忍睹...

有看到這兩期音響論壇中有在討論音響專用發燒網路線的專輯,心裡的OS是如果只是換條Siltech的網路線,聲音又得到大幅度改善也就罷了。可是如果沒有跟著調整更換TPlink LAN Switch,與調整降低其它接在同一個Switch下面的設備的交互影響,對音質是真的會有改善嗎?我相信這會是實際上大多數一般家庭會實際面臨到的實況。

將家中電腦網路使用環境要與二聲道發燒音響系統整合時會遇到的問題,可能先要有一個容易讓大家理解的論述出來後,才能讓這兩個不同屬性的應用情境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喔!
不用全換那太傷本,只要接D10用好的的網線(telegartner頭)就可以,當然如switch在加個線電就更好。
PS:1.網線(telegartner頭)可試著跟人(音響店)借看看。
2.你的系統接法跟我差不多。
3.網線或線電、switch等越靠近串流機影響越大,反之者相反。

yoyo0830lu wrote:
剛剛您也可以看到小弟家中音響櫃內走網路線的狀況。簡直是一個慘不忍睹


PY8888 wrote:
1. D10 streaming module經網路線接tp-link switch嗎?
2. streaming module的 無線WiFi vs 有線網路(ZYXEL switch)音質差異?
3. D10背板buffer開關ON vs off 音質差異?
4. D10直入後級 vs 經1010前級 音質差異?


P大這幾題其中的2、3兩題,在下需要多一點的時間調整家中環境才能測試回應,我先回您1、4兩項。

ANS1:Yes, 的streaming module是經過網路線接至TP-link switch,同時Macmini也皆在同一個Switch上。

ANS4: 這一題需要比較謹慎一些回答...這題是申論題,回應的是我個人的感受,所以同樣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要先說在最前面喔。

測試環境,同樣利用D10 Streamer 播放Tidal上的樂曲。後級使用Boulder 1060,喇叭線使用Siltech LS-188 Classic MK2連接Spendor SP100 R2。

D10本身的音量控制由+6dB ~ -63.5dB,每增減一下音量鍵調整0.5dB,代表總共音量可調整為140階
1010本身的音量控制則由0dB ~ -100dB,每增減一下音量鍵調整0.5dB,代表總共音量可調整為200階

利用D10直入後級播放音樂時,大約設在-30dB時的音量大小





相較於對照組Boulder 1010, D10 v2音量-30dB時約與1010音量設定在-45dB的感覺相同。






提醒一下D10這時屬於By pass的狀態,故將其音量設置在+-0dB






由於1010可調整的音量階數較為細膩,整體在調整音量個過程中,比較能夠調整到自己所想要聽到的細節。

而以比較兩種聆聽方式所聽到的聲音質量來談,D10直入後級的方式所給人的感覺是比較直接有力量的聲響。剛剛主要使用的曲目是德步西貝加瑪斯卡組曲內的『月光』鋼琴奏鳴曲。在鋼琴獨奏時,D10直入的這個組合在每個按琴鍵時所製造出的聲響是比較清亮而直接,迴響聲音稍大一瞇瞇。

而在使用1010為前級時,所得到的聲響是非常中性沒有任何渲染的感覺,就是不多也不少,中規中矩的恰到好處的聲音。同一曲目這兩種稍微一點不同的感覺我在不同的演奏環境下都曾聽到過,所以沒有誰比誰好聲的感覺。不是說想討好哪一邊,而是真的都是非常自然的聲響,個人覺得是聆聽者都有支持、都會喜歡的狀況。

至於另外兩題就容我再花一點時間測試再和大家報告囉!
vicsrliu wrote:
1. yoyo0830lu...(恕刪)


V大您的內容真的是相當的專業,有些內容我真的無法直接回應您,所以直接向擁有較多COS資訊的資源尋求協助,以下內容供您參考:

Buffer 或者我們該稱為 fifo(first in first out). 有些人會誤會為類比的 buffer. 一秒鐘是因為dsp 傳 data 給 dac 的時候是根據D10自己的 clock(這個 clock/oscillator 非常重要,影響聲音很大)。可是送 data給D10的device是根據它自己的clock送。這兩個clock當然不同步。我們根據最 worst case的精準度誤差估算。一張cd的資料量在一秒的buffer下不會 overflow or drained out.

Streaming 分開純粹是設計來的。也就是 streaming 可以講就是加進去的。你講的 cpu & Ethernet 都沒錯。對音響來講,digital是必要之惡。因為digital是干擾源。當然沒它又不行。😁 dsp 我們是用TI的。它的 processing power已經被我們榨乾了。所以也沒辦法處理 streaming.

Raspberry pi 其實蠻有意思的。我做軟體的 partner 做出來一個用它做昇頻的程式。理論上它也可以處理 streaming. 不過我 partner 蠻保守的。streaming 的軟體需要測試的部份實在很多。所以目前還沒有…基本上下一代我們希望是用這一等級的 processor. 把 昇頻,streaming 甚至其它的整合在一塊...

不知道以上的內容您是否能瞭解其中的意義,我只能說我看完後七竅看起來開了六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