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udio Evoke 20 跟 B&W 706 S2 怎麼選擇?

allofyou wrote:
而Emit 50落地式雖然是1個高音,1個中音,2個低音揚聲器,但怎麼聽就是低音延伸性不足,有點虛。中高音差不多,屬於暖音質,聽起來順順的,很平滑


我聽過Emit跟evoke 50, 聽感跟你類似.
Emit低頻很貧弱...至少要到Evoke才勉強有Q彈的低頻...
擁有迷人的中頻 (或說箱音!?)
只是接近20這價位其他廠牌選擇很多...

我也有去聽過B&W 702s2,動態,低頻,音場都不錯。
考量預算可以考慮703s2。
allofyou wrote:
我今天有跑去試聽,想...(恕刪)


世界級大廠就是這樣
級距劃分很好
不過設定成落地的低頻延伸不如書架
就難以理解了
ccc449 wrote:
世界級大廠就是這樣級...(恕刪)

雖然B&W很棒,屬於乾淨清亮的聲音,但我覺得稍微偏冷,聽起來有點壓力,所以後來我選擇Dynaudio 偏暖的聲音。而之前寫者有人推薦降一級,改成落地式的,才特意跑去聽一下Emit 50,結果也相當意外,落地式居然連我這個外行人,都可以聽出低音延伸性不足,不如Evoke 20。

嘿嘿~~已經決定Dynaudio了,也沒有想再換,但今天聽到陳寗說他不會買Dynaudio的喇叭,不是因為它的喇叭不好,而是因為它的二手價不好,稍微有點後悔,早知道,應該用同樣的價格,買Dynaudio更高級的二手喇叭。

不知各位大哥誰知道可以去哪裡購買2手好的喇叭?麻煩推薦一下!
ccc449
兩家比較起來,我的聽感和樓主一致。近代的B&W在高音的部份高機率偏多,這在國外評測或燒友討論都很常見,要稍微注意搭配
ccc449
B&W和阿Q的二手價真的誇張。但Dynaudio二手價並不差,排除前面的特例,Dyna算保值了。二手要多聽多看,可以先從開價合理、長久經營的二手商開始入門,同時蹲社團觀察,不用急著下手
雖然樓主已經決定, 這篇遲來的YT比較影片可以看看,
BOOKSHELF SPEAKER COMPARISON

大概也知道為啥樓主說Dy偏暖
Evoke系列對高音好像有故意Sharp roll off (不知道能不能這樣說?), 他故意在高音稍微抑制, 聽起來沒那麼亮, 有些我想聽到的鋼琴尾音Evoke就會不給你聽...

另外陳甯的觀念似乎有滿多爭議, 有在看他的影片, 只能說大多觀點是OK, 但他還是有給我一種"商人"的感覺,
我不是老手, 但是滿多老玩家不太喜歡他
GaryShen wrote:
雖然樓主已經決定, ...(恕刪)


絲質高音末尾本來就不像 金屬振膜高音那麼明顯,應該是材質特性使然. 或許現在大多人可以接受非絲質高音的特性吧.

至於這網紅,不少資歷深的音響用家,尤其是早期會買發燒零件diy 改機的玩家知道. 其實看他的影片也沒什麼,就一般般基礎該知道的事,涉及2聲道的大部就b&w和fyne及AQ.顯然就是業配網紅. 對於其他的品牌,看來可能是沒什麼太深入涉獵. 我說的涉獵是有真正長時段的使用及調教.

b&w 這幾年8系列採限定經銷行銷策略(反正貨就那些),搞得2手價已經是炒作高價第2名了,不少人直接放棄,寧可另尋其他同級高階品牌2手喇叭, dy的2手價會不好嗎?只要不離譜一樣好賣的很,價格並不差. 如果dy 找他業配,相信他立馬改口解釋. 不過前天他直接點名亞瑟他絕對不會買,因為者喇叭沒上限,沒下限,更讓蠻多人xx了. 雖然亞瑟不是我的菜,我也不會如此作踐,不明白他是怎麼得到沒上限也沒下限的結果?有什麼客觀數據的嗎?還是有不愉快的經驗? 這樣的網紅,也只是覺得好笑.坦白說一個不是實體開店的業主,也非音響雜誌職業資深主筆,或是音響店家,我很難相信這個人有多廣的音響鑑識(能力).

樓主既已選定,把這套用功發揮效能,當作自己目前的標準,有機會和同好切磋,就會有不同體會. 真的,看看這網紅當消磨時間即可.
steventsao.tw
不是沒上下限,而是 推的好的 擴大機要求下限蠻高的,然後換更好的推也不會有更高的表現上限
GaryShen
哥有聽過evoke嗎? Dy很多都是絲質軟半球, 但不是每個都跟evoke一樣喔
我是建議你找網上大老 upsir 談一下,我反而是建議 環繞前級 加 主動式喇叭,不然就是,環擴 + MK, 大型喇叭的低音,再好也好不過 好的重低音
DALI RUBICON 2
steventsao.tw wrote:
大型喇叭的低音,再好也好不過 好的重低音


這兩句很有商榷餘地! 就多聲道環繞而言是沒什麼不對,2聲道純聽音樂則不然.

如果注重的是環繞效果上的發揮,重低音是吃重的腳色. 但是如果是2聲道較注重,那所謂"好的重低音"可能要花費有個程度,以及環擴上重低音的設定及調校. 大如四件式喇叭,本身重(超)低音以2聲道播放立體聲音樂來說,重低音的音量大抵只補上最低部分頻段的一些量感, 當然重低音位置,分頻點,相位都會影響聲音最終結果.

環繞擴大機的多聲道環繞效果調好後, 包圍感,動態,衝擊性....等等特效都很過癮,但這重低音在聽2聲道音樂時會不會過頭?恐怕多聲道音樂都過頭了. 這其實就指明了另外加上的重低音與2聲道時主聲道之間的參數匹配問題.
tt_koupe wrote:
這兩句很有商榷餘地!...(恕刪)
. 其實你上面的說法不就代表你知道問題在那,只是為了爽度,把量加大不是嗎?然後音樂2.1 時就不對勁了。但 這樣真不可二者兼得嗎?有的環擴 是可以設定 兩個曲線的,然後再選擇一下就好。
steventsao.tw wrote:
. 其實你上面的說法...(恕刪)


錯!那是你誤解,代表你不懂我文內的意思.
我看過太多太多這樣,也幫很多用家修正這樣的問題,有解決的,也很多妥協的.

可能你的認知在於低音口徑越大越好?這要看這個主動式低音擴大機控制的能力如何. 舉個例子,muse 18曾經風騷一時.問題就在跟不上其它聲道的"速度",發和收都慢.

至於你說的"有的環擴 是可以設定 兩個曲線的",對! 很高興有人提到這事兒. 有的,p牌很早就有6組,很好用,但看到不多店家幫用家設定. 那沒有的能兼得嗎?只能妥協,這是安裝設定者的功力, 還擴自動設定跑完後,效果有幾成?相信你很有感, 通常超低音數據最有趣,要修正的最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