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梗的話題,但還是再說一次,懂得就懂線材不是玄學,是材料學不同的材料導體,粗細比例,焊錫成分都會影響電流經過,出來聲音的特性變化其實你去改器材的內線,電阻電容什麼一樣聲音會變化但大多人的廠機沒辦法改裡面的東西用線材調音最方便,也最多人用再來有人說空間搞好就夠了,這也不完全正確空間處理好是基本,或是空間就是個固定參數當你空間固定了,器材固定了線材就是拿做最後的修飾用的當然你如果整體用的太偏(例如全銀)那局部的線材修飾可能也拉不回來
FallenGundam wrote:那個yt看看就好喇叭...(恕刪) 原來JBL、哈曼卡頓資深聲學工程師、AP高級經理、業界HIFI技術設計資深顧問、國際級資深技術類講師,收到過各種主流聲學音響公司邀請的t0級大師,說的話聽聽就好,真相總是那樣的殘酷。
Youtube上的美食專家說某間店的什麼菜很好吃,結果自己去吃了覺得很普通, 那是要相信美食專家,懷疑自己不懂品味,還是相信自己實吃的判斷?網路資訊五花八門,各有立場及目的,不要被牽著鼻子走,自己多看多聽,實際體驗最實在。
還有個想法想請教前輩們,音質的好與壞、調音的時候本質到底是?看了上面前輩們的說明,大致是利用設備裡的高檔的電子元件、線材達到最小的訊號損失、再加上各家設備與個人喜歡的音色去增減、再加多個位置揚聲器「模擬」真實音場。那如果今天以不損失接近或補償成實際真實音色去調(不增加美化修飾調整),是否就是「好聲音本質的基準」?例如早期百貨公司,賣琴的都會有一台自動彈奏的鋼琴,當初詢問改裝整台琴的報價10~20w;假設直接買一台放家聽,這不就是最真最準的音源,跟花了大筆錢設備還不一定能重現樂器真實音色! 所以這所謂的「真跟好」是否就是高檔設備玩家追求的呢??
線材能不能聽得出來, 那當然的問題是你聽不聽的出來你以為那些會花幾百萬, 幾千萬的用家的耳朵都長海草嗎?其實, 音響系統不需要很高價位, 就可以分辨出線材的差異, 但確實, 影響聲音表現的差距, 還是以揚聲器改變最大, 訊號源與擴大機的差異次之, 線材的差距比較小如果有人要跟你爭辯線材沒差的時候, 你就笑笑的回應就好的, 至少這些人是很坦承的承認他們的系統調校的還沒到位, 或者是耳朵還沒能分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