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想請教光纖線的品質是否影響音樂音質

mikechang wrote:
我也覺得數位就是數位,
CD 多 copy 幾次聲音就變差...
DVD 多 copy 幾次影像就變差...
應該不會這樣吧...
有人抓音軌抓原版的 CD 和 copy 版的 CD 會有不同結果的嗎?

試過很多次了... 原來我偏向不信這種事... 直到問每個玩音響的朋友都這樣說
可以翻前文, 假如copy聲音不會變差, 那為什麼會有Audio燒錄片?
a469988 wrote:
我想應該不是燒錄過程.所產生的的問題.
音樂片用低速燒錄.應該一樣吧!在高速燒錄時.有時會產生爆音或跳針.應該是高速燒錄過程.所產生的燒錄資訊誤差(資料片沒這方面問題)
應該是原片(正版光碟)跟燒錄片.材質上所產生的問題.
材質不一樣.雷射讀取產生的小小誤差(反射讀取產生的時間差).不一樣的燒錄片.燒錄出來.有的也會有點聲音.音質差異

說到這個... 有個類似經歷
曾在朋友那邊測過, 用好片子+低倍速燒錄, 聽起來沒問題
一般片子+高倍速燒錄, 聽起來有暴音, 但EAC轉下來資料, 與原始WAV檔案比對, 還是正確的
Chinook wrote:
很好奇的你說聽出來不一樣的地方?
是響度, 音調還是音色, 如果是音色的話, 那又是多出哪幾組或是少哪幾組泛音?
聲學都發展上千年了, 你聽出來的差異總有個根據吧.

假如要求到這種程度
那音響雜誌寫的一半文章... 都要被砍了
不過確實也該砍一下 哈~
jimpeng wrote:
線當然有jitter
可是之前不是討論過 現在DAC都有PLL可以鎖定相位
不就去掉jitter了嗎?
還是說PLL其實沒用?一定要用最小jitter的傳輸媒介才可以?

可以看一下dejitter相關的討論
既然DAC有PLL可以去掉jitter, 那為啥跑出一堆dejitter產品, 以及其技術討論?
剛剛找了CD資料,發現audio CD格式是follow紅皮書(Red Book)
其他格式就收錄在所謂的彩虹書裡,CD-ROM就是follow 黃皮書,

如果用格式思索一下,不知道有沒有網兄能分享一下這個格式是否會在資料轉錄copy過程造成miss ?不管是哪種miss....呢?

這樣來討論audio CD copy 一百次 和原來的audio CD一不一樣會不會更有意義?



唉~科學的東西畢竟不是人人皆懂, 以訛傳訛的多的是
就像是SPDIF傳輸這東西, 業界幾乎沒有人質疑它的問題. 可是就有人偏偏愛拿 jitter 來大作文章.

今天就讓你們看看真正的 jitter 吧.
用示波器, DIT 量測 AKM4114 pin24 LRCLK


量測點相片 AKM4114 pin24


DIR 量測 LRCLK AKM4114 pin24 LRCLK


量測點相片 AKM4114 pin24


測試儀器使用太克TDS220 精確度到 1GS/s
線材光纖線與Video同軸線
以 Channel 1 鎖定 DIT 的 LRCLK, 並以 Channel 2 量測 DIR LRCLK 產生的 jitter

Video同軸線: 已轉至極限 5ns 一大格, jitter 低於 1ns 所以只有一小格跳動


光纖線: 已轉至極限 5ns 一大格, jitter 低於 1ns 所以只有一小格跳動


經實驗證明, 無論經過光纖線與同軸線, jitter 皆小於 1ns, 所以我這裡也沒辦法量出更低的 jitter
如果有發燒友認為線還是問題, 那得先換音響設備才行, 因為要傳 Giga bit 的規格
至於DIT前端, 或DIR後端的 jitter, 或者CDP產生的 jitter 皆非線材所能控制, 也不是此討論主題的重點.
pupula wrote:
siltech這間公司以經費投資儀器.測試團隊,突破一般市場及電子工程業認為線材不能測出差別的論點,
跟一般電子工程師仰賴公司資源,死守既有舊知識,坐井觀天的心態,
相比之下,高下立判


那就要看他在測試什麼東西了? 而且它 siltech 也沒出光纖線
你如果是電子工程師就會看的懂上面為什麼不是方波, 因為 AKM4114 並不是高頻元件. IC 內部的半導體已經無法以這麼高速下開關...

今天你可以說這台儀器很 Low-end 這點我承認. 但是也請你提出你的實驗數據, 不然也提供 siltech 的數據證明.. 不然一切都是空話. 我期待高下立判的證據? 不然真正的理論派或者空洞派是誰呢?
只會引用廠商的片斷文章, 然後斷章取義~

而且講句難聽的 siltech 只是家線材廠商而已... 它可以把它的線講成神器, 可是得先拿到凡間的器材來用
對啦~它的線可以通過 70Ghz 那你的 SPDIF 能嗎?
SPDIF 設計頻寬同軸6Mhz, 光纖 15Mhz, 還需要我拿大砲來打小鳥嗎?
拿示波器的頻寬來說嘴, 就真的讓我覺得不只這記者外行, 大概連接受訪問的人也外行了.

太克的 TDS 8 系列是取樣示波器, 它設計理念是用極高的取樣速度配合強大的 trigger 功能來抓取很例外的狀況, 特別是高速通訊界面 debugging 的神器. 因為它的頻寬很寬, 已經可以包含一部份 VNA 的功能, 甚至連 S 參數都可以量.

但 TDS 8 系列的使用者用它來幹嘛呢 ? 一般是用在高速 serial bus 的 debugging, TDR 分析, 光通訊的 characterization. 接單生產, 你要買太克還不一定賣, 因為這是 highly customization 的機器. 說實話, 我不太相信太克會把一台這麼新的機器, 賣給一家拿去測音頻訊號線的廠商, 因為這完全無法建立該台儀器的 benchmark.

如果 siltech 不是神棍, 我比較期望看到的儀器是反射式電子顯微鏡, 用來做晶相分析, 也許還有那麼一點道理.

講到頻寬, 其實很多低價的 AB 類設計的綜擴, 輸入沒做 LPF, 功放級都可以到近 1MHz 還不會 ringing 呢.


請問各位電子工程師,有沒有眼熟的儀器呢?因為我也怕被神棍唬了...雖然我是聽出來差異很大啦,不過總是將原理弄懂最好...既然CDP 傳送的SPDIF訊號 jitter 不是問題,那麼,是哪個原因造成的這種這麼巨大的差異性呢?
另外,傳導線在傳遞這種SPDIF biphase mark code時,訊號裡面的clock訊號會被影響嗎?

以下是聽說在siltech工廠裡拍攝的...







TDR DSA 8200 ?


Agilent 86100A Digital Communication Analyzer ?


Audio Precision analyser ?


另外以下是siltech原廠標示的線材spec.不知這裡有沒有大師協助解說一下...
感謝喔
Haily wrote:
那就要看他在測試什麼東西了? 而且它 siltech 也沒出光纖線
你如果是電子工程師就會看的懂上面為什麼不是方波, 因為 AKM4114 並不是高頻元件. IC 內部的半導體已經無法以這麼高速下開關...

今天你可以說這台儀器很 Low-end 這點我承認. 但是也請你提出你的實驗數據, 不然也提供 siltech 的數據證明.. 不然一切都是空話. 我期待高下立判的證據? 不然真正的理論派或者空洞派是誰呢?
只會引用廠商的片斷文章, 然後斷章取義~

而且講句難聽的 siltech 只是家線材廠商而已... 它可以把它的線講成神器, 可是得先拿到凡間的器材來用
對啦~它的線可以通過 70Ghz 那你的 SPDIF 能嗎?
SPDIF 設計頻寬同軸6Mhz, 光纖 15Mhz, 還需要我拿大砲來打小鳥嗎?


其實我找不到以前有一篇文章的實驗論述關於75ohm ,110ohm, TOSLINK 光纖 的jitter比較...
以下的論調會不會是Siltech捨光纖就75ohm SPDIF or 110ohm AES/EBU 的原因呢?


數字音響設備的數字信號傳輸界面有三種類型,各有優缺點,而以75Ω同軸式數字傳輸最完美,由此而產生的時基誤差最小,其中BNC插頭座的表現又優于RCA插頭座,110Ω平衡式AES/EBU卡農插頭座雖有可靠性高的優點,但工作頻帶較窄,時基誤差率較高(均為BNC的10倍)。光纖中的TA&T玻璃光纖雖是理想的數字傳輸模式,但它的發射器和接收器卻是產生時基誤差的元凶(約為BNC的20倍)。Toslink光纖的性能排在最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