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update marantz PM5004+CD5004+WHARFEDALE DIAMOND 9.2

hi

我買了5004的老大8004實在是很夠力,推落地式的實在很夠力都不用轉到一半以上,恭喜大大入手了好機器,希望大大可以好好享受run機的樂趣大概400個小時就會成熟了吧!

最後順便建議下,擴大機上面不要壓東西,聲音會有差,可以試玩看看,我記得說明書上就有寫不要壓了。
為了猛想奔馳的但依存到錢就想亂花
喇叭下放角錐真的比較好嗎?我是讓喇叭坐坐墊或防滑墊!(落地式的)

艾澤拉斯浪人 wrote:
AMP需要散熱
建議疊在CD上方

左側的櫃子...
好像沒機會上喇叭腳架了, 可惜
之前經驗是, 穩固的腳架, 會提升喇叭的解析度及景深, 神奇得亂七八糟

超低音必加
調整得好, 會讓音樂更完整呈現

PM/CD5004是入門好機, 讚!
...(恕刪)




請問重低音必加麼?!

我的音響師傅說正常音樂不需要重低音
因為一般聲音的赫阻人耳都聽得到 "重低音"是要聽一些人耳聽不到的超低頻 只有在電影特效才有
所以他叫我不要養成的聽重低音的壞習慣
所以我也聽從他的建議將重低音拔掉 只聽"自然"的音樂

但是無可避免 當在聽流行嗨歌 或是KTV飆歌時
沒有了重低音 實在軟趴趴的不帶勁!!

shang66 wrote:
喇叭下放角錐真的比較...(恕刪)


喇叭下無論放什麼 作用都在避震

放坐墊或防滑墊不是不行 但是建議只放三腳或四腳(3點或4點避震)

放一整片坐墊或防滑墊反而沒有避震 還可能增加震動

不想買腳椎的話 蜻蜓牌橡皮擦可以試試

只要接觸面積小 有避震效果都可以拿來當腳椎

供參考
shang66 wrote:
喇叭下放角錐真的比較...(恕刪)

建議喇叭底下不要放軟墊或有彈性的東西
把單體的振動想成是出拳
站在硬地板出拳, 肯定比站在彈簧床上來得扎實

kyfun02 wrote:
請問重低音必加麼?!...(恕刪)

說必不必加也是可以討論
如果我前置夠大, 大到使用12"低音, 應該就不用加超低音了...或是加15"超低音
單體尺寸與能發出的頻率有絕對的關係, 如果前置低音單體是在8"以下, 建議加一下超低音

超低音調得好就像吃爌肉
多一點太油, 少一點則太瘦
多調多試超低音的音量與低通, 找出前置與超低音完美銜接甜蜜點

劇院組不用說, 環擴可以自動設定
自己的電腦喇叭是創新未來的T40, 低音2.5"...將訊號線一分二另外接了一個10"超低音
有次朋友來聽音樂, 突然說"那個超低音是不是沒打開?"
我走上前將超低音的電源關掉
他馬上接著說"原來有開喔, 那開著好了,比較好聽"
這例子應該可以想像那樣的感覺吧
我不想當男子漢, 我只想要我的小毛毯
kyfun02 wrote:
請問重低音必加麼?!...(恕刪)


主聲道弄優質一點,搭配好的擴大機,可以聽到延伸極好的低頻

重低音是看電影的東西,就算弄上去也只是打亂原本主聲道的頻率響應而已
pcian wrote:
喇叭下無論放什麼 作...(恕刪)


那角錐底下放大理石不會震動嘛!?我的喇叭在和式地板上,底下是地毯。

kyfun02 wrote:
請問重低音必加麼?!...但是無可避免 當在聽流行嗨歌 或是KTV飆歌時
沒有了重低音 實在軟趴趴的不帶勁!!(恕刪)


你說的其實是指"低音",不是超低音!流行歌曲 或是KTV都是低音較多,超低音很少!KTV的擴大機都是加強低音,所以很強勁,拿來看電影也不錯,中置和環繞另外,再加超低音,你會覺得二輪的電影院也沒你家好!
為何會冷清,我告訴你我的看法,我認為二聲道沒有學問可言,只有口袋深淺而已,擁有神器的大老就是號令群雄,誰敢不從罷了。

1. 首先喇叭線幾蕊是用來調音,沒有能量改善的效果,因為你所有器材電流經過的地方不管是電路版還是分音器電容電線還是端子鈑件,全部都細小的可憐加上不若喇叭線的貴金屬來的純正只是普通的金屬導體而已,除非你全部加以重度改裝,但那又是另外一件事情,所以訊號線還可以怪力亂神,喇叭線就免了,真的能找到小線徑純正的4N銅就夠用了。

2. 現在高價數類器材訊源及前級都在灌輸你因為數位部分有多獨特,所以產出了令你驚艷的東西。

事實上數位及機械伺服的東西到了一定的等級後,早就進化到人耳不可分辨的地步,剩下的都是使用型號分級調音的技倆來讓你買單,比如說 MBL 是可以用一台日製的平價CDP在類比端加以施用獨門技法加料後去營造出 mbl 的 聲底,而不用花太多的錢。 這就是事實的真相。

二聲道除了讓人快樂外也是聲價的工具。

3. 調音的東西可以diy最好,像大老買砂紙說有碳可以隔離,這個花不了多少錢沒關係。
可是如果幾千塊的黑檀木卡蹦等等是你一個月的飯錢的話,這種錢就不要花了。

觀念正確很重要,像36樓的 kohonen 的看法就很正確, 高價的喇叭可以兼顧多音路的相位同步,低價的喇叭礙於成本無法校正,所以單體就要求大求少,而不是採用四單體的廉價型號。 使用HF加上重低音後 二聲道擴大器沒有搭載相位同步功能,的確會跟主喇叭低音單體各自為政,聽起來只會濁而已。

套句最近一個超級網友講的巫術這個形容詞,這還蠻貼近的,巫術及科學只有一線之隔,希望大家朝科學邁進。


最後恭喜開箱

570 wrote:
為何會冷清,我告訴你...(恕刪)


雖然現下純音響界還是挺渾沌的圈圈
但是與之相關的科學,例如聲學.電子學.材料學都是相當的客觀領域
只是看個人相信與否罷了

預算多理論上要的到比較好的聲音當然容易一些
可是要比高下可以個別組一套30k預算的音響
大概從器材清單中就可以略顯功力如何了
同意570大大的看法,現在音響界搬出"科學"二字馬上被砲。

(例如之前看過的討論問題:數位訊號不是0101組成?為何不同的光碟機做RIP出來聲音會不同...等等問題?提出科學觀點的大大被砲的體無完膚。)

與其相信"巫術"不如篤信自己的耳朵,自己聽得高興就好,別在意那些"天龍人"的想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