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cche wrote:認同到玩家家裏交流試聽
哼人家守株待兔翹者二...(恕刪)
570 wrote:
這個我很早也有講過 ...AYRE特有的空氣感,你看有人買單了,不管當初開發是嘔心瀝血還是無心插柳
我就針對該特質大書特書,實際上全階段的產品的"品質與革新"真的有沒有隨售價
差異化那不重要,也沒人知道,我只要把空氣感的調整參數比照售價階級化就行了。(恕刪)
我就是因為AYRE的空氣感買單的人,當時是沒試聽過就買了AYRE AX7二手
買回家驚為天人,比售價5800美金的CONRAD JOHNSON CA200高頻空氣感好太多了
後來換難推的喇叭後,也換成V5+K5前後級,不過AYRE等級不是依照空氣感多寡
而是功率與驅動力,AYRE創辦人也說他家的AMP從高階到綜擴,音質都差異不大
差別在功率,對於不好推的喇叭,功率是很重要的,大功率零件多,配對精密度也比小瓦數綜擴要求更多,人工成本也貴很多
我從AX7換成K5+V5,高頻空氣感、音質及細節能力幾乎是一樣的,沒有啥升級感
差別就是低頻的驅動力、量感、規模感,但K5+V5跟其他同價位AMP比起來
還是有人覺得低頻量感不夠多
高頻空氣感跟中低豐滿度就是雙面刃,很難兩全其美(若有AYRE的高頻+Gryphon中低頻的器材,只要價格負擔的起我一定買)
音響品牌音色差異化才是重點,器材到達一定的等級後,基本的音響性要素都差不多了
這時消費者選器材品牌原則就是"個人"對音色特質的偏好,而這偏好是沒有絕對標準的
這也是中高階組合音響這麼小眾的市場卻有這麼多的品牌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