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26173300 wrote:A200 重 S2000...(恕刪) 有類似的經驗,買了一對喇叭回來,一個箱子外觀還好,裏面的防震墊材都好好的,另一個保麗龍似乎從旁邊被刀片畫開,再用膠帶隨便貼貼,裏面的墊材則是用塞進去的感覺.....無法求證是賣家出貨時即如此、還是中間的快遞、集貨商、海關檢查....好在喇叭沒事。
typist wrote:我也不曉得要怎麼說...換個東西來看好了,拿相機鏡頭來說,不同鏡頭拍...(恕刪) 你舉的這個例子,恰恰說明了,紀錄、重播 視覺、聽覺這類感官的,沒有所謂的「正確」。正確是一種絕對概念。數位時期CANON為什麼共識是拿來拍人比較好,NIKON拿來拍風景較好,其實不就是色彩演繹的因素佔居多。同個場景,拿C家接Distagon T*21 F2.8蔡頭拍,和N家接Distagon T*21 F2.8蔡頭拍,二張照片一樣嗎?這二張照片,和現場實景一模一樣嗎?「正確」嗎?如果你的答案是「不同」,相同的道理,重播的聲音也沒有「正確」這事,和紀錄瞬間畫面的照片一樣,都是美不美,自己喜不喜歡而已。正確是一種絕對概念。
cwh1210 wrote:你舉的這個例子,恰...(恕刪) 小弟對t大"正確"的解讀覺得指的是發出原發聲源(以樂器為例)該有的聲音而他提到的另2品牌音色的不同可以想像是不同品牌的相同種類樂器發出來的聲音各有其特色雖然特性不太一樣都還是原來的樂器至於好聽不正確的聲音應該就是不是該樂器會發出來的聲音雖然不正確可是不見得是優點或缺點搞不好這不正確剛好彌補了原樂器的缺點也說不定一般人聽音樂沒有實際聽過及熟悉樂器演奏現況應該很難分辨甚麼是好聽的聲音甚麼是正確的聲音這種狀況下當然會挑自己聽來好聽的聲音
cwh1210 wrote:你舉的這個例子,恰...(恕刪) 為了辯而辯? 我沒有能力、也不想去改變你的看法。如前所述,就A200來說,就覺得它的聲音不正確,同價位、或更低價位有更多選擇。怎取捨,當然還是花錢的人自己決定了。我自己剛從大陸回來,買了R1800,並不是R1800多厲害,單純就這價位下,我找不到更好的選擇:R1800台灣售價:台幣3700~3850之間,而且還是沒有BT的版本。R1800大陸實售價:不到台幣2500、買的是最新有BT的版本,還送了一隻耳機。
leecheelin wrote:小弟對t大'正確'...(恕刪) 感謝分享。我的想法:以過去來說,我根本就沒接觸過鋼琴,就算是在音樂會現場,我肯定也是無法區分Steinway與YAMAHA,若進一步要我從喇叭發出的聲音去區分,那肯定就更難了。聽了好一陣子鋼琴的人就能區分嗎? 我覺得也不一定。如果這一個人聽了好幾年鋼琴的音樂,但都是「隨意」的聽過去,那也不一定聽多了就分的出來。換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一個人根本就不聽鋼琴,那他也不必在乎鋼琴←這樣事情也就簡單許多。說實話,我花了一段時間特別針對不同的鋼琴與小提琴來比較。很多人有所謂的金耳,我是沒有,是特別拿不同的CD來比較,重覆聽同一小段來練習。有朋友非常厲害,很容易聽個兩三曲,就能分辦,甚致連吉它也分的出來!!
不好意思借串發問。我自己在光華聽過幾次A200,本身也蠻喜歡A200的聲音。之前一度也有衝動想買下去了,不過我也很怕掏過來的過程會摔壞,所以遲遲未出手。我想問的是,如果類似的價位帶(NT18000~20000),那這顆古力奇Klipsch R-15M,大大們覺得如何呢?之前我在Youtube看過一個外國人在評測A200,雖然我覺得他業配的成分很濃。不過他把A200類似價位的幾個對手拿出來PK,我也是覺得蠻有意思的!Digital Stereophony 喇叭評測看完他這些評測,我自己是對Klipsch R-15M和Yamaha HS5也挺感興趣的。不過,我不知道要去哪裡試聽而已...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