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買音響有這麼便宜?

音響台灣就是貴,代理商開那鬼價格

給國外代購賺手續費還比台灣便宜

真的把我們台灣人當白痴...
這就是台灣...
把消費者當盤子

直接國外售價*2 or *3賣給你
屢見不鮮。

水貨(從別國直接買,自行平行輸入),台灣無保固
若壞掉需寄回原先購買國維修,美國算遠,中國大陸快遞就很快

代理商公司貨,有台灣本地保固
但是坑,尤其台灣的代理商各種坑......墾丁價你懂的

看東西。如果代理商公司貨買一台,同樣錢水貨可以買到兩台,當然買水貨。壞了直接仍了,也比保固划算。再說難道就那麼簑,買啥壞啥,那都是代理商的話術。

如果對該商品的品質有信心,水貨又便宜超多,那就買水貨吧。保固就當沒有了,賭一把。

其實喇叭這種東西也不算精密物品,就算壞了坊間應該也可以找到店家維修(音響店,或專修喇叭的店)。換條線,換顆電容什麼的,付維修費。


美國有州消費稅,各州的消費稅都不同。
不像台灣是不分縣市通通 5%消費稅(有開發票的情況)。

官網如果比較貴,要看清是否含稅(該州的消費稅)。

亞馬遜行銷全球的,標價不會含稅,稅另外算。賣外國人通常就是標價,賣他們美國人才會另外加上消費稅。至於買家國家的關稅,那是買家的事,賣家不負責。

關稅要看用什麼名稱入關,比方假設音響有課稅,物品名稱可以用"電子零件"...之類的,也許就不必課稅。不過海關有隨機抽撿,如果被抽到,還是要補稅,名稱不符的也許補更多也不一定,賭一把。這個要去查資料,哪些物品有課稅,稅金多少,替換名稱要換什麼比較好。
關於稅的部分,如果是amazon自營的產品的話(就是sold by Amazon的那種)他在結帳的時侯看到的價格就含預先含稅了,多退,少不補,所以海關沒有收的話Amazon會再退回信用卡裡,目前我買過兩樣各15000上下的東西,稅最後都退回來給我了,小麻煩就是要等個幾星期錢才會退回來。
世界在進步,台灣代理商也要跟上腳步.
現在網路一上就可以直接跟全世界網店購買價格合理售後服務也好的音響產品,誰還要當冤大頭在台灣買又貴保固又糟的產品....
感謝大有為政府,認為音響是有錢人在享受的,抽你10%貨物稅是應該的,抽了幾拾年,沒有人持續反對就一路抽下來。

跟汽機車一樣,也是用關稅、貨物稅保護國產車,保護了幾拾年,到現在也是連出口汽車都跌跌撞撞沒什麼成就,連韓國人都輾壓過去了。

音響、電器、筆電本來就有個人進口購買免檢驗等規定,只要自己摸熟國外網路購買方法都可以撿便宜,沒有英文及網路能力就只能讓國內代理賺了,這是天經地義。

保固問題除非能自己安排,不然就是水貨賣的好的規模大了也有人修,不然就是跟它賭了,也沒什麼。

只是真的現在的代理商眼界還不夠,以為所有消費者都還是任意可宰割,價差太大是創造水貨跟個人網路購買的興起。

就因為代理商有這種心態,所以我才會說如果價差是只貴國外2成就是佛心的,但也不要磨滅稅費的存在的問題。

在台灣買有些日貨比較貴,我覺得能接受,但在日本買麥景圖便宜很多,是發生什麼化學變化了嗎,其實電壓的不同有些機種,願意拆機的,都只是解焊換插接腳而已,小弟焊接功力差,不敢搞
jackwell wrote:
如果價差是只貴國外2成就是佛心的,但也不要磨滅稅費的存在的問題。


代理商進口要繳稅,個人進口也要繳稅。而且個人進口繳的稅更多(因為個人購買到岸價格通常都會比代理商高不少)
稅費存在不是價差的理由

個人購買到岸價格=離岸價格(國外的零售價)+運費(往往都是昂貴的小量空運)+保險
代理商到岸價格=離岸價格(國外的批發價)+運費(往往都是海運)+保險
稅後金額=到岸價格*(1+進口稅率)*(1+貨物稅率)*(1+營業稅率)

jackwell wrote:
不要理盲,音響產品...(恕刪)


我回覆一下我的經驗...

當初購買確實會多上關稅一筆費用

我買了一組5.1聲道的小喇吧 + Onkyo的擴大機

收到之後沒多久,就收到退稅的信了xd

整個價錢更優惠~~
白鷺鷥 wrote:


代理商進口要繳稅...(恕刪)

個人可以賭人品運氣不會課稅,代理或是進口商是不行的。


這是現在自己懂的網購的人偶爾的甜頭,但不是每次都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