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部分:
105萬的確實有比3.5萬的多了點泛音,在蔡琴的人聲最為明顯
還有很多樂器一起演奏時,各個樂器的音像和細節,105萬的確實也比3.5萬的較為清晰可辨
音響系統:
可能是因為我的空間有輕微的回音(音場好但細節較差),所以我就聽不出明顯的差異了
心得:
1.這次檔案的聆聽比較,會覺得很考驗自己的聆聽記憶能力,這也許是因為沒有強烈明顯的差異變化
2.覺得樓主應該要以管弦樂或交響樂曲作為測試轉檔的曲目,因為大多數流行樂曲都是在獨立空間收音後,再做混音的後製工程,不像管弦樂或交響樂是以多支麥克風的同步收音,最能考驗音響系統的所有狀況。
例如:上週六在燒友家聽人聲流行發燒片一切都很棒很正常,但聽我帶去的古典女高音和管絃樂曲時,就發現人聲和獨奏小提琴音像失焦,女高音人聲和獨奏小提琴的聲音是從兩支喇叭出來,而不是聚焦在兩支喇叭之間的中間或某一個點,需要調整喇叭的toe in角度了
小弟心得如下
原本我是不太注意CD RIP成數位檔案的人,因為我自己是電子相關產業覺得很玄才抱著懷疑的態度來試
由於很久沒開音響了,晚餐過後我原本想自己一個人比較,沒想到太大聲引起老婆的注意,所以就來一起聽
我目前設備是B&W 805D+dartzeel 8550、dCS puccini+clock+PC,電源處理是PS AUDIO P10
完全沒想到差異比我想的還要大很多!
先講3.5萬 VS 105萬的檔案,105萬的立體感好很多,動態感更明顯,3.5萬的各方面都比較平淡
三組檔案都是同樣的差距,聽過105萬的就不會想聽3.5萬的了,很厲害!
然後我切到CAT狂人 VS 配件狂人這一組,這張民歌蔡琴我想大家都有,應該都很熟了,但一開聲我覺得差異還更大
可我一開始的聽感跟我老婆有點分歧
我以為配件狂人版解析更高也更有厚度,但是CAT狂人的檔案卻又更細滑一點,好像更有音樂性
但學過音樂的老婆指出,CAT狂人版的各聲部與伴奏明顯分得更開,也更流暢,她請我聽民歌蔡琴第7首13-30秒附近來比較
我注意到了層次與質感的問題,簡單來說配件狂人版聲底就沒有CAT狂人版的那種連續性,而細節解析也有落差
CAT狂人版整體的高頻泛音表現有拉上去,人聲焦點也更明確,音場舞台感表現也更完整
趙鵬這首"船歌"剛好也是我喜歡的曲目,所以感受更直接一些
沒有這次foy兄的檔案分享我都還不知道原來Rip CD也是還有那麼多的配件周邊細節需要講究的,不管科學玄學,聽感說明一切,就像我們公司的信條,魔鬼藏在細節裡,感謝foy兄,真是受教了!
雖然時間比較晚,但是還是圓滿達成了。
在這次家訪之前,其實有看到許多網友前輩提出的一些看法及討論,
我自己是電腦訊源的用家,自己聽的音樂也是自己用電腦RIP的,
我也發現當RIP的電腦設備提升時,RIP出來的音樂檔案聽起來會有所變化,
RIP就是把CD的檔案轉成資料讓器材可以存在硬碟讀取和撥放,
提升RIP器材就像是播放CD玩家提升自己的純轉盤一樣。
我自己也擁有一些數位轉盤,不一樣的數位轉盤對音質的差異都是巨大的,
按照這樣的思維來探討RIP這一塊,不一樣的RIP設備如果產生檔案上的聽感差異,
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跟FOY大家訪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感受到FOY大的對音樂的熱情,
我自己也非常喜歡做一些測試和比較,對我來說自己實地的去比較和嘗試,
無論結果是否和網路上前輩分享的看法是否相同,但對自己來說都是富有收穫的。
FOY大這次也有把我帶去的檔案放到網路上,RIP的CD都是同一片由FOY大提供的,
有興趣的前輩們也可以聽看看差異,或許會有不同的心得!
PS:不過小弟認為燒友交流分享切磋是好事,如果把這樣的事情做成了商業行為,那就較為不妥,我們是喜歡音樂對音樂有熱情喜歡自己嘗試的玩家,不是想做生意的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