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說說心得...聆聽位置原來才是重點

Puff Daddy wrote:
這邊看起來沒問題.w...(恕刪)

我這版本的奧德賽也是8個位置
腳架目前是用原廠附贈紙做的腳架 還堪用
這後環繞其實是舊的喇叭了 20年應該有
在想要修一修 還是換新的 還在猶豫中

想問說為什麼都要設成small
喇叭不是本來就設計成可以全頻段輸出
讓主喇叭去分攤重低音的工作 不會比較好嗎? 這點有疑惑

還有想請教一下amp中有一個distance
這個距離是做什麼的呢
我主喇叭跟重低音放一起
但distance的結果是 主喇叭3m 重低音0m
之前音響店老闆是跟我說全部調成0比較好調整 但就是不懂功能
[自刪]
w96150 wrote:
我這版本的奧德賽也是8(恕刪)


\\想問說為什麼都要設成small
.....主喇叭分頻之後的低音給重低音工作 。
\\喇叭不是本來就設計成可以全頻段輸出
....可以是可以只是主喇叭延伸不夠低。
\\讓主喇叭去分攤重低音的工作 不會比較好嗎? 這點有疑惑
....只要主喇叭延伸夠低可以的。


還有想請教一下amp中有一個distance
這個距離是做什麼的呢
我主喇叭跟重低音放一起
\\但distance的結果是 主喇叭3m 重低音0m
.......重低音0m.....錯!
\\之前音響店老闆是跟我說全部調成0比較好調整 但就是不懂功能
.....那老闆要在學習....
upsir wrote:
\\想問說為什麼都要...(恕刪)

感謝UPS大的解答
看來要落地喇叭才能設成大
這個distance 重低音0m是自動校調的結果
我也覺得怪怪的
ju5888 wrote:
聲音「繞射」會沿著牆(恕刪)


很專業的分享
w96150 wrote:
我這版本的奧德賽也是8個位置
腳架目前是用原廠附贈紙做的腳架 還堪用
這後環繞其實是舊的喇叭了 20年應該有
在想要修一修 還是換新的 還在猶豫中

奧德賽測量的位置越多越好.

呵呵, 我還以為你不知道要拿原廠紙腳架出來用. 既然知道有, 有空時拿出來用正確的高度再跑一次奧德賽吧.

若是 20年的舊喇叭, 可能低音單體的懸邊都爛了... 可以換新的了...

w96150 wrote:
想問說為什麼都要設成small
喇叭不是本來就設計成可以全頻段輸出
讓主喇叭去分攤重低音的工作 不會比較好嗎? 這點有疑惑

設成 small 就是要讓重低音去負責最吃力的 80 Hz 以下低頻部分啊.

喇叭可以全頻段輸出不代表 它是最適合負責 80 Hz 以下低頻的. 還是交給最適合的重低音吧. 更不用說, 通常同樣等級的重低音延伸比喇叭好太多了.

所以, 讓重低音去分攤主喇叭的工作, 才是正確的.

你看, 你的 AVR 是 兩聲道時每聲道 95 瓦, 但是 AVR 總功率是500瓦, 500瓦是5聲道一起分, 影像部分也要分一杯羹. 這樣開5聲道時, 每聲道還剩多少瓦? 70瓦? 你的 SVS PB2000 本身功率就500瓦了, 而且它是專門在負責低頻的. 所以你覺得 80 Hz 以下低頻應該是要交給 主喇叭 (每聲道 70 瓦, 還要負責分頻點 80 Hz 以上的頻率) 還是重低音 (500瓦)?

w96150 wrote:
還有想請教一下amp中有一個distance
這個距離是做什麼的呢
我主喇叭跟重低音放一起
但distance的結果是 主喇叭3m 重低音0m
之前音響店老闆是跟我說全部調成0比較好調整 但就是不懂功能

AVR 的 distance 其實是 麥 測量從 '喇叭發出測試音' 到 '置於皇帝位的麥' 收到的時間, 再換算成距離的結果.

一般喇叭的測試音比較不受環境影響, 所以 distance 幾乎就是等於實際 '喇叭到測量麥' 的距離. 但是, 重低音的測設音 因為 重低音的擴大機板或多或少會有延遲, 還有空間因素, 重低音的 distance 通常不會等於實際 '重低音到測量麥' 的距離.

但你的例子, 重低音0m 是有問題的. But, 你之前跑奧德賽時操作不正確. 再重新跑一次奧德賽後再說吧.

蛤??? "之前音響店老闆是跟我說全部調成0比較好調整"

這家音響電老闆的素質堪憂啊... 太不專業了.

所以我真的寧願網購, 再自己找答案.
w96150 wrote:
看來要落地喇叭才能設成大
這個distance 重低音0m是自動校調的結果
我也覺得怪怪的

不對. 喇叭的大小和 自動音場調整中喇叭設成大小 沒有直接的關聯.

一般來說, 有使用重低音就應該設成小.

延伸比較好的喇叭可以試試看 設成小, 但是分頻點設 60Hz. 這看個人喜好. 但是我還是強烈建議, 有使用像樣的重低音時, 分頻點就設在 80 Hz 吧.
Puff Daddy wrote:
2015 年中開始搞現在的劇院時, 當時擴大機是 Pioneer. MCACC 比 Denon 的奧德賽複雜多了. 但是 MCACC 無法幫我搞定低頻, 所以也沒什麼好玩的.(恕刪)


別客氣,常浸在這個版大概有1~2年時光(之前都在別網),看到常回覆文章的id有哪些,有多少實質內容,有甚麼程度大約瞭解.

我私下比較傾向p牌,在mcacc上面花比較多的時間著墨,雖然日系牌子都碰,各有所長.不過超低音這傢伙卻是所有日系都不靈光的.所以超低音都自己從各類型影音參考片來手動設定,所以各廠牌的低頻管理對我來說其實不太重要,反正都要手動修改,事實上幾乎每個案例autosetup跑完超低音都蠻令人xx的.

這個主題蠻好的,讓新進買家了解怎麼開始進行"正確"的設定...... 這才是正面的論壇
w96150 wrote:
這個distance(恕刪)

就是個喇叭到耳朵的距離, 意義上是若每個喇叭同時發出聲音,必須同時到達耳朵,整個環繞音場才是以你為中心完整的.在類比pro-logic時代是 教你拿尺直接量測距離. 這參數提供解碼後的各聲道音效能完整銜接成一個音場,才不會有空隙或重疊.
Puff Daddy wrote:
奧德賽測量的位置越多(恕刪)

其實我一開始是用手拿哈哈 最一開始
量測了幾次後才發現有原廠的可以用

原來如此 那絕對是重低音的500瓦比較好
這麼說我就懂了

不過事實上我貼的這份奧德賽是今天量測的
距離和高度 60cm 那些我都有聽進去 照著做的
但不知道為什麼重低音卻是0m這個數值
還有重低音超級小聲的 我就算動擴大機的db也沒什麼感覺
非得要我去調整重低音的增益才有感覺

音量大小這一塊還是不大懂 一定要有儀器才有辦法嗎?
擴大機的自動校條跑起來後 各聲道的聲音是差不多
唯獨重低音音量麻煩了點 不知道怎樣是正常的音量 而不是太強或太弱
大大們用REW測試時 都是放什麼影片


順道想問一個疑惑
我知道這問題蠻...搞笑的
我看蠻多影片重低音單體會前後震動
不過我的重低音再發聲時 都只有微量震動
這是和音量有關嗎? 蠻好奇那個震動原因的

範例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QpS5_HNg-o
4:53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