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你也是用劇院環擴聽音樂嗎?

我的克里斯 wrote:
分享一下之前我轉貼的報導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8&t=5974901&p=4#76511130

多聲道聽音樂要一些條件
就是 全聲道均衡
以及 相位一致


謝謝克里斯大大!!! 我一直以為自已在歇斯底里地腦補,沒想到原來是有專業工程師團隊在做這件事。

".....help to achieve a larger 'sweet spot', a greater feeling of space, and solid imaging within the immersive mix environment."

"..."With conventional surround sound technology, things are still focused in the front, and creative use of the rear channels kind of stands out. With Dolby Atmos, I felt like I was inside the track. I couldn't hear gaps between the speakers; it was really cohesive. The vibe overall was one of excitement....."

我寫的這段 "...樂器跟配樂會分別從後環繞、側環繞、後天空出現,人聲則會到處有,可是結像幾乎是會在前方中央的位置...." 就是想要表達節錄的這兩段文字,人家寫的就是香阿,雖然聆聽條件是相差十萬八千里,但是我確實感受到連結文中所描述的那種聽過就回不去了的興奮悸動,真的很謝謝克里斯大大的分享,我好像十幾年前就在版上看過你的文章XDDD 。

到這邊我應該要修改一下文章標題,將"環擴"聽音樂改為"ATMOS"聽音樂,只是我對AVR很難去描述它正確的表現,畢竟對應錄音聲道數來做播放是我認為正確的方向,然而Helios上的這篇文章又將我心中的方向帶往了atmos,希望我目前是連結中所說的"immersive"地在聽音樂,我現在的想法是,以往兩聲道配合空間處理吸音擴散及喇叭擺位所達到的聆聽感受,換成了7.2.4多聲道全景聲的方式來去完成,甚至做得到的更多。


如文章開頭所言,品味各有所好,每人對說明的文字解讀與使用迥異,實在感謝您的耐心參與話題。
Dolby Digital AC3 V.S. PCM
難得看到如此多同好討論劇院跟兩聲道,真是喜歡這樣良好的互動
個人也是一直想把劇院跟兩聲道結合
劇院不是說不能聽音樂
但一台30000的環擴要做前級,後級 還要7聲道,然後拿去跟兩聲道比實在也太苛求
其實個人試起來,YAMAHA 737 改成 5100有差,
Emotiva XPA-2 Gen3 換成 Lexicon GX-7 也有差
雖然還是跟純兩聲道有些差異,但差異也沒那麼巨大了
而且好處是環擴串流音樂方便,反而是越來越少聽兩聲道系統了
jeubow wrote:
前置喇叭上的接線是接(恕刪)


感謝說明

也在用環繞聽音樂,同時有幾套2聲道,還有一些藍芽。
不衝突,方便哪個就用哪個。
環肥燕瘦,左擁右抱

我的克里斯 wrote:
娛樂產品,有娛樂到最重要 ~

音響店也是勸我分開,但一來沒那麼多錢二來沒那麼多時間
我很愛看音樂片,劇院音樂效果不好可不行

推薦MOD奪冠之路:管風琴大賽,好好用管風琴考驗一下家裡劇院音響系統


看電影跟音樂一樣,高傳真最重要,藝術表現是音樂家、電影導演的事,不明白機器為何要分開?
luxor_w wrote:
感謝說明也在用環繞聽(恕刪)





真的,全都要啊阿阿XDDD,我把後環繞搬下來跟電腦用的書架調換,順便連訊源前級也大風吹,全音域近場聆聽聲音實在不錯,兩聲道現在比較像老朋友,熟悉的美好,待會要將真空管前級加進去劇院系統的前置喇叭,聽聽看效果如何。
Dolby Digital AC3 V.S. PCM
Lisa_Hsu wrote:
好好用管風琴考驗一下家裡劇院音響系統


管風琴獨特的風箱音管音色, 基本上讓環擴與二聲道綜擴之間的音質就比較難分辨了. 再加上管風琴如果火力全開,整間教堂或音樂廳的迴廊震撼效果, 讓二聲道比起環擴起來相形見拙. 所以在不同型態的音樂表現,雖然大部分二聲道會比環擴表現精緻, 但管風琴音樂卻是少數音樂型態當中環擴樂勝二聲道綜擴的!

舉個例子, 這個管風琴大師 E. Power Biggs在70年代錄製的巴哈管風琴觸技曲, 當時用四聲道錄製, 現在用SACD重新發行多聲道, 結果引發搶購. 大家不妨上Amazon看看, SACD一張被瘋狂地哄抬價$190美金 (傳統的二聲道LP版才賣$22美金),讓我望之興嘆! 這說明了管風琴在多聲道環擴上表現是讓人多麼血脈噴張! (不過環擴整個系統等級也不能太低下單薄就是了)
Monte920 wrote:
基本上讓環擴與二聲道綜擴之間的音質就比較難分辨了. 再加上管風琴如果火力全開,整間教堂或音樂廳的迴廊震撼效果, 讓二聲道比起環擴起來相形見拙. 所以在不同型態的音樂表現,雖然大部分二聲道會比環擴表現精緻, 但管風琴音樂卻是少數音樂型態當中環擴樂勝二聲道綜擴的


其實也不是所有兩聲道設計工程師都堅持傳統
你看Burmester的BC350,他就特別做一個Live Mode
簡單來說,就是想要多一些環境音(還特別推薦給交響樂使用)

其他也有很多喇叭商除了做360發聲,還有很多前面後面發聲的設計....大家都有注意到這些點
(還是說買那些喇叭的消費者,都玩假2聲道)

工程人員知道限制很多,完美太難,因此提出各種方案,大家喜歡就好
jeubow wrote:
謝謝克里斯大大!!!(恕刪)


推薦大大
由約翰藍儂的家人
與 atmos 的混音師
共同製作的
5.1.4 music blu-ray disc
已於 2020 年發售
atmos 版本也有上架在 Tidal
(細節報導 連結在此)

多聲道劇院規劃。歡迎來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