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及板上有人分享的我先來分享啦喇叭PM1,訊源audiolab 8200cd這組搭配起來樂器定位清楚人聲部分清晰通透,高音不會太尖銳,不過我覺得似乎中性偏冷低頻部分速度快較Q彈,但不是到氣勢磅礡那種整體來說算是解析度高的且空間感有比以往搭配還提升,算是往我喜歡的方向走後來又新增了一台DAC,讓原本的聲音更加厚實整體又提升不少目前應該暫時告一段落了(沒錢燒了XDD)而且QUAD33有phono唱頭放大MM/MC,之後好像可以往黑膠之路邁進了?以下放幾張開箱照片分享
Donkey-Eason wrote:等不及板上有人分享的...(恕刪) PM1前用家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8&t=6359605#81664195品項看著不錯,漆面沒有劣化黏黏的?PM1 聲音是有點瘦,跟N805比低音單體較小,要厚一點跟有氣勢點可能並非訊源的問題。
Donkey-Eason wrote:等不及板上有...(恕刪) 上週末拿到機器了,保固三年。這禮拜四裝好(bridge mode)在書房裏, 是一套稱職的小系統,用來輪替原本的老綜擴,推Chario reference 300.
grahamhoward wrote:Birdy ...(恕刪) 拿到三台機器之後,有將原本搭Fyne F1-10的Bi-Amp前級拆下來,換上QUAD 33,用CD訊源,播巴赫SEI SOLO, 一張唱片還沒播完,我就決定接回原本的管機前級,因為,聽感上差異很大,原有的細節少了許多。我不是一個聽感敏銳到可以寫出恰當形容詞文字的人,只是,我不會把QUAD 33拿來搭F1-10.
有的時候切換到一種陌生的聲音會不習慣。每次朋友搬Mcintosh來 (他是麥迷),一開始我總聽不慣,總覺得有點糊矇。但是多放一陣子聽就沒有這種問題了,因為人會適應,本來聽的一些細節也會從新找到,聲音細微之處在不同器材會出現在不太一樣的「位置」,一時沒在預期的時機出現,之後重新再找到就會記憶住。當然,有的網友會說要燒雞200小時以上都可以視為話術,毫無技術成分。但我沒有這部機台沒必要護航。買新機器能覺得不好聽的人,通常有自己判斷。大部分人都是錢花下去了,只會往好的地方喊,反而沒有什麼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