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使用1411kbps時候 線材影響因該不大當你使用24bit/192kHz母帶直刻盤 再來考慮線材影響吧不然其實兩種都可以買自己回家比試比試吧不用聽人說哪種好就哪種好某些國家說蟋蟀蜘蛛好吃 你就會覺得好吃嗎?當然可以把我的話當空氣略過以上皆為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Echotw wrote:我是聽不出來差異但是...(恕刪) 看來這問題已經討論很多年了.我也是最近把不同的TOSLINK線接接看..但真的聲音是不同的.那差異是聽得出來的..使用 audio precision 2722 量測不同光纖線..說真的..我竟然量不出他的差異..還真不曉得時否有高人.能解釋..因為這推翻了我的認知......應該沒有差異啊!..
hsainlin wrote:audio precision 2722 量測值就只有那幾個指標,db sn noise Hz 不外呼就這些。但人耳大腦聽出來的東西比機器的指標多了好幾倍,也許百倍。就只能這樣解釋囉
要是連數位都可以有這麼多奇怪的解釋,那各位早就沒有辦法討論這麼久了因為電腦可能隨時都會送出不一樣的資料了對於音響我是真的不懂,但是從媒體儲存方面來看,我也是對數位會因標準的線材卻有不同結果 絕對的疵之以鼻那每台機器每條線生產誤差,怎麼都沒被他們聽出來?不是科學是否要挑戰人耳,實在是自認有差的, 幾乎是在挑戰地球上的一切數位化了難道人腦處理的量大過全世界數位?堅持卻又每天默默的在接受著一切數位, 就只有對聲音這塊有著奇妙的堅持 實在神奇
changpizz wrote:要是連數位都可以有這...(恕刪) 電腦的資訊處理能力或者較人腦強,但功能性遠比不上人腦,學過計算機概論的資訊人都知道,電腦其實是很蠢的,因為它只會照邏輯走,而不會思考。同上,現代機械技術日進千里,但依然無法完全替代人類的感知,如需要天賦的聞香師,品酒師,調音師等高薪職業,依然無法被機器取代。之前亦有前輩提到,音響不光是耳聞,還包含音壓跟低頻振動的感知,這部分也是很主觀而無法量化的部分。
audio precision 分析哪個頻率呢?光纖帶來的 Jitter 對低頻引響不大, 對高頻破壞力很大.想想看 , 24KHz Sinewave 再 sample rate 48K時, 只有兩點資料, 位移一點點, recover 回來的波形就差很多.試試看分析 10KHz , 16KHz , 也許會有差別.
聲音就已經是相當抽象的東西還老是用主觀意象去解釋,難怪各說各話永遠沒有交集也沒有意義抽象的東西要用具象的方式去分析,落實客觀的價值而具象的東西就要嘗試用抽象意境去解讀,挖掘更多的潛在意涵如同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李安導演如果不是用具象的信仰做前後的呼應那麼整部片的隱喻就即刻猶如羅生門一般,不但沒有正確答案還搞得毫無意義
如果你知道數位跟類比的原理,你就會相信在數位世界裡線材不會影響音質,如果數位傳輸的資料會因為線材而不同,那你為何相信你的手機,你的筆電所顯示的資料都是正確的?如果數位傳輸不可信任,現在用的電腦都可以扔了,你的電腦數位信息通過無線,通過wifi,通過各種網路線,傳到你的電腦的資訊都是正確無誤,一往如昔類比系統 我相信線材確實會影響音質,只怕你數位類比 傻傻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