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系統中的數位和類比部份初解

聲音的ADC和DAC法則和數位控制有些雷同,在數位控制最簡單的是取樣頻率是被取樣波形5倍計。
也就是音頻上限的 20KHz * 5 = 100Khz,所以必較合理的取樣頻率是96KHz。
搭配24bit的192KHz取樣會更好,早期是因為受限於轉換技術所以CD開始才會定義44KHz去取樣。
又因類比信號易受儲存環境、雜訊所影響,
所以現代的錄音均走向高品質數位錄音,所以類比音訊儲存勢必將成往事了。
銀寶善存雙人組 - FLIGHT M1
fs_liao wrote:
聲音的ADC和DAC...(恕刪)

黑膠要死老早就死了
我自己沒聽,養不起唱片。也不習慣一張一張換來換去,習慣用iTunes 播放列表
我一個朋友,出差出國,都是用掃的,直到沒地方放

這位巴西老兄 Zero Freitas, 收藏 500 萬張
沒法掃, 只能開堆高機了...

https://youtu.be/Yf_aPkqSw9Y




資料來源 : http://www.bbc.com/news/magazine-31874121
股海神經 wrote:
黑膠要死老早就死了...(恕刪)


事實,要死早就死了,不過這東西不好養又麻煩,偶爾還會遇到自己喜歡的唱片有人在炒作,遇到那種50塊50塊美金往上加的競標,實在沒那個生命跟金錢跟他們浪費,還有什麼唱針看似好像不會壞,但是換針尖或是damper什麼的最好是事前問清楚收費方式。換句話說會根據使用方式他是會有損耗的,而且損耗速度不一。
MM直接換,MC的話?可觀了!

所以玩過一陣子就放棄,比養我老婆還麻煩!

還是itunes好,方便,快速,

有時候懶的時候,躺在床上,手機一拿,airplay一弄,開始聽歌,就睡著了,起床都不用起床。
一起床才發現我從貝1睡到貝9,哈哈,開個玩笑。



fs_liao wrote:
聲音的ADC和DAC...(恕刪)


CD 跟 DAT 最早的歷史是 PHILIPS 和 SONY 在差不多從 1977~1983 年之間共同制定的...

那如果record來源更之前的母帶呢??...如果 CD 光碟的這一份來源母帶的來歷是從首版首刻還是二刻的黑膠呢??還是更古老的 reel 磁帶呢??...

套一句現在資訊產業的術語..,過濾後的水會比原來的水乾淨純粹,但會更多微量元素 + 細節??它再經過一道程序 convert 會有數位跟機械失真,且壓縮過後再還原,它還是原來未壓縮前的 quality??聲音品質這種東西可逆得回去??

數位化以後的唱片產業..,當然不乏優秀作品...

但是人工雕琢過的痕跡太過明顯!為了要降噪在remaster上把等化EQ濫用得太厲害!!~~~很多現場原始細節,泛音光澤,nuance..etc 全部破壞殆盡...

willy52452477 wrote:
事實,要死早就死了...(恕刪)


CD/SACD 播放器也不乏超貴價的..,如果我硬要說...

Esoteric 的播放機/CLOCK..,電壓一不穩定 short 掉一樣要花大錢維修...

一張玻璃 CD..,要不然一張日製的發燒 SACD/HRX/Blue-Spec 唱片..etc.
刮傷要不破掉了連唱都不能唱..,我黑膠還可以手動換音軌哩!!~~

MM 頭既使弄壞一顆也沒多少錢..,敢玩到 MC 頭的也不是阿貓阿狗的等閒之輩了...唱頭 stylus 會損耗..,光碟機鐳射頭會不會損耗呢??就算唱頭 stylus 損耗..,你這一輩子聽得挂一顆(自然使用之下..,非人因損壞!~~..)也非常不簡單了!!~~~

再說..,進口的二手唱片...我在誠品音樂館買一張最便宜的拿兩百塊出來還找我一塊錢..,品相 nm 甚至 mint 未拆封..,幾十年來跟一面黑鏡子無異!~~

當然..,要入門的等級上...數位唱片 CP 值還是遠勝 LP 唱片(毋庸置疑地..)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