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thinking wrote:
我自己的經驗是訊源跟前級的差異 可以聽得出來 後級的話 很困難
前提是後級的設計良好 然後都在負載範圍內使用 as long as power amp is not pushed into distortion 不同後級的差別很難很難聽得出來
當然 這些差異都遠不及不同喇叭之間音色走向的差別就是 甚至於 不同的空間造成的差距都高於前級或是訊源的差別
我也是覺得,後級該像您說的那樣負責驅動的工作
不過既然是不同後級不同架構
可能會有一些先天特性不同:速度(迴轉率),輸出阻尼因子,電壓擺福,電流輸出能力,相位/頻率間的關係,失真(大多都很低,管機看狀況*)...等等許多狀況
以上周聚會的狀況來說
空間與喇叭固定
用DAVE的音量控制直推後級,確實有明顯不同
每個放大器都有自己的特性,前級放大器與後級的組合,產生另一種個性
更有可能是,放大倍率加成,音量大一點覺得好聽XD
自己做的一台低放大倍率後級(4.5倍),就是考量前級的倍率(8倍),做成一整套會比較好用
這台後級搭配DAVE就要轉到快--8~5dB音量才會比大
當然,換喇叭跟換空間,絕對是天差地的差異
相同品牌不同型號的喇叭就差超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