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聽了幾對主動式入門監聽喇叭 (新增Focal Bird 2.1系統)

ju5888 wrote:
樓主35樓所言:
“聲音的三要素是響度、頻率、跟音色, 樂理跟聲學第一章就是講這個”

【音樂】的三要素是聲音的音色、聲音的音高(音準)、跟聲音的「節奏」啦!
這常識連我這個外行的都知道
「上樑不正下樑歪」,一開始就認知歪歪的,後面也就不必認真看了


我寫的是"聲音", 你回的是"音樂", 所以你認為"聲音=音樂???"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外行人, 但我猜你可能是外國人...

謝謝幫頂文章
小小的小小兵 wrote:
我寫的是"聲音", ...(恕刪)


單純 聲音 只有 frequency 頻率 和 amplitude 振幅,沒有 音色。
音色只是人感知問題,如果你要嚴格區分聲音/音樂,那你的定義也是錯的。
不要單純抄中文WIKI很多也是錯的。
cheonglee wrote:
單純 聲音 只有 frequency 頻率 和 amplitude 振幅,沒有 音色。
音色只是人感知問題,如果你要嚴格區分聲音/音樂,那你的定義也是錯的。
不要單純抄中文WIKI很多也是錯的。


Hello~

你的問題其實也滿複雜的, 所以我要有時間才能回覆.
我只能簡單先說, 鋼琴跟大提琴都能發出C4, 頻率跟響度都能調到一樣,
那請問, 我們為什麼能夠分出兩者聲音不同? 原因就是因為"音色"不同啊,
所以只有頻率和振福2個元素, 是不夠描述一個單音的, 必須加入音色這個元素,
這個元素無法像前兩個有單純的物理單位標示, 但它確實存在,
你自己都說了 - 音色只是人感知問題, 那也是確實有音色這個問題嘛, 感知的不是音色要不然是什麼?
不然你跟鄧麗君小姐都唱個E4, 大家會說聽起來是感知不同還是音色不同?

我再澄清一下, 我的定義只是讓大家方便看懂我寫的東西,
並不是要大家都照著用, 我又不是在傳教, 能看得懂翻譯成各位自己的定義或想法就好,
謝謝.
ldw406 wrote:
小小兵說的「鋼琴像鋼(恕刪)


兄臺, 多謝, 盡在不言中.
小小的小小兵 wrote:
只有頻率和振福2個元素, 是不夠描述一個單音的, 必須加入音色這個元素,
這個元素無法像前兩個有單純的物理單位標示, 但它確實存在

音色可以說是「一組頻率與振幅」(基音與泛音以某種音量比例組合在一起),也就是說,音色不是構成聲音的"最小單位",若所謂的"要素"是指最小單位,那麼Cheonglee大說聲音的要素只有頻率和振幅也OK

當然音色仍是相當重要的,畢竟我們在生活中是靠音色在辨認聲音,而不是把聲音分解成頻率和振幅後再來辨識聲音(那樣就變成機器人了),從這個角度來說,要說音色對人類而言是聲音的要素也說得通。
小小的小小兵 wrote:
Hello~你的問題(恕刪)



你所說的響度,是 "音壓" 吧,不等同振幅,須然有關係,但像水流不同水壓,二者是有區別。

小提琴和鋼琴彈同一基音,其所表達的 頻率/振幅 是絕對不同的,第一因為樂器物理發聲方法不同,泛音根本不同,泛音不同己經做成二者頻率/振幅完全不同,第二樂器時間軸音高振幅就有分別,在樂器上指attack/relay/delay.....所謂包絡線性質不同,基音只是代表一個樂器的基準音高,通常為最高音量而己,
二者樂器所表達的聲音是根本不同的,不同樂器,就算相同一個樂器,在不同人彈奏也會做成聲音不同,更甚頻率也大多不會準到440hz就真的是440hz。聲音就是和音色沒關係,沒關係的東西就是沒關係,千萬不要無中生有,音色只是人類Feeling一部份,在現實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在現代錄音技術,記錄就只是 頻率/振幅,那就足夠表達聲音了,小提琴和鋼琴彈同一基音,所表達的音頻數據是完全不同,你在電腦製二個 500 hz sine wav 那就一樣好了,所以你說必須加入"音色"要素,那請說500hz sine wav 是甚麼"音色"。

換說改變音色,就是改變聲音了,就是把頻率/振幅改變好了,錄出來的東西就改了,但沒有音色,音色是人耳聽後進入腦才分析出來的。
ldw406 wrote:
音色可以說是「一組頻率與振幅」,也就是說,音色不是構成聲音的"最小單位",若所謂的"要素"是指最小單位,那麼Cheonglee大說聲音的要素只有頻率和振幅也OK

當然音色對聲音而言仍是相當重要的,畢竟我們在生活中是靠音色在辨認聲音,而不是把聲音分解成頻率和振幅後再來辨識聲音(那樣就變成機器人了),從這個角度來說,要說音色對人類而言是聲音的要素也說得通。


我認為"要素"並不是"最小單位"的意思, "元素"比較像是.

音色就是每種樂器(或每個人)發出基音時產生的特有諧波, 這個波型很複雜,
我讓大提琴拉個單音, 從頻譜上可以量測出基音的頻率和振福,
音色(泛音)的波型也同時看得到啊, 一大堆, 但是要如何只用一個簡單數字跟單位,
表示出這把大提琴發這個音的音色? 總不能不行就說它不存在吧~

我比較偏向認為音色是一個圖形, 而不是一組頻率與振幅的組合.
這個圖形每個樂器都不一樣, 所以人腦才能很快辨識出發相同頻率的每種樂器.

純音(只有頻率和振福不含音色), 我好像只能在訊號產生器看到, 自然界的聲音哪個不帶音色的?

連椅子在地上拖都有
小小的小小兵 wrote:
我比較偏向認為音色是一個圖形, 而不是一組頻率與振幅的組合.

而這個圖形就是由頻率與振幅組合出來的。

我是認為大家其實講的都沒錯,只是分別從不同的層次切入。

回到這棟樓的主題,這棟樓的主題是評比主動式喇叭,而評喇叭時,自然會去評估喇叭的再現能力,而喇叭是否能適當的還原訊源中所記錄的音色,又是其中的重點,只是不同的人對音色還原的要求不同,有的人只要聽得出像鋼琴就夠了,至於那是平台鋼琴還是電鋼琴不那麼重要;有的人則希望能聽到更多:不只要像鋼琴,還要能聽出琴音的層次感,可以很明確地區分出是鋼琴或電鋼琴,甚至可以區分出是什麼品牌的鋼琴。

總之不管音色到底是不是聲音/音樂的要素,至少它都是評價喇叭時會去注意的點,而小小兵樓主對喇叭"音色再現力"的評論,我覺得多少是有參考價值的。
小小的小小兵 wrote:
恭喜入手新喇叭~ 聽(恕刪)

後來太忙沒再回頭注意前輩的回文,稍早才注意到

換了新喇叭後整個是新世界,與客廳的9AS聽起來完全不同
9AS我覺得低音很沉,高音聽起來還好,拿來放電影或打PS4就蠻有娛樂感
KEF X300A則是相反,聽POP音樂時會覺得很乾淨,但低音就沒什麼感覺(不過也可能我房間小不能開很大聲),後來開始找無損的來聽,還是和Youtube上的感受不一樣,整體來說換了新喇叭還真的可以聽到以前聽不到的聲音,現在才發現原來是可以放出來的XD(以前放大聲只會得到一堆雜音

丸兄 wrote:
我也是用一樣的喇叭,(恕刪)

我後來又加了Iso Acoustics 155架子,墊高後,人坐在椅子與耳朵跟成正三角位
發現聲音又好了一點點XD(也可能自我感覺良好
不過墊高也怕地震就是了.....
aferdchen wrote:
後來太忙沒再回頭注意(恕刪)


感謝回來分享聽感,
喇叭撐高低音會減少很多,
建議試試換成矮的桌架, 仰角調朝上一樣可以對到耳朵, 聽起來會比較有一個穩定的底盤.
祝聆聽愉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