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院、雙聲道雙修請益!

更正
小弟在此向前來此樓向小弟建議的前輩們說聲抱歉
小弟實在太菜了
自己買的型號都搞錯
以至於自己在回覆前輩們的建議上牛頭不對馬嘴

570大抱歉,小弟買的是sa11沒錯
小弟一直以為自己買的是sx11
為何有這美麗的錯誤是因為小弟在570大提問之前根本沒注意到有sa11這型號
而也因為東西雖然買了但目前還在日本家人家中
由於買的是中古品項
再加上家人寄來的照片包裝是如下的
也就一直以為自己買的是sx11
(奇怪!在發文裡自己還打sa11沒錯
請前輩們原諒粗心大意的小弟

所以
570大一開始講的接線方式才是對的,我搞錯型號了
M大我的綜擴有pre out沒錯
森林大我的問題是搞錯型號了

及前來此樓的各位前輩
小弟再一次說聲抱歉
真是烏龍
小弟對連接方式提出的問題完完全全是搞錯型號了...
所以SA11更好, Pre-out 和 Direct-in 都有.

高端環擴前級我比較過Marantz AV8802a, Emotiva XMC-1以及Anthem AVM60. 三台音質都各有所長, 很難說誰優誰劣,但我個人還是比較習慣Marantz的.

我會建議你以後可考慮Marantz AV8805. 至於七聲道後級你也一定要買. 屬於比較中價位的後級, 可以考慮Emotiva或是Anthem都有. 而你希望主喇叭由SA11的後級來推? 還是由另外買的七聲道後即來推? 反正到手之後再來比較就好了.
Monte920 wrote:
所以SA11更好, ...

M大好
是啊,這樣也不錯
其實小弟一開始是看上sx11的平衡輸入
想說這樣搭配NA11S1 的平衡輸出於雙聲道部分對小弟來說就足夠了
沒想到誤打誤撞
現在SA11背面端子更有可玩性


請教M大
您比較過三台環繞前級
小弟曾拜讀過您回其他人的文有提過
您自己使用av8802a跑過奧德賽後
再自己手動調整EQ
對於還不會調整EQ的小弟來說
會不會環境調整部分交給ARC來說比較好?
ARC評價好像普遍比奧德賽來得好
這也是小弟在挑選環擴上一個煩惱、參考的地方

後級部份的確等前級買了再來比較也不遲
Audyssey的調整功能很簡單, 如果不想自己微調EQ, 只要讓機器跑完調整好後, 選取L+R bypass, 就是主喇叭的頻響不受到Audyssey的干涉, 但其他環繞喇叭都仍然經過音場矯正, 這樣能讓二聲道維持原音, 而多聲道仍有音場矯正.

至於用在Anthem上的ARC與Emotiva上的Dirac功能都更強大. 但比較頭疼的是機器矯正之後你自己要憑自己喜好的微調比較困難, 只好一切放給機器去做. 當然這並不是問題, 但自己能夠控制的音色調整則少了一些.
Monte920 wrote:
Audyssey的調...

感謝M大回覆
這樣感覺下來,奧德賽要調整到最佳比較適合進階玩家,知道自己要的及知道如何去調整
而ARC跟Diarc適合一切拜託你調整了的感覺
不知道小弟這樣想對不對?
討論看得越多,越覺得環擴的低評價來自於功能性的優勢沒有被好好的利用。

Audyssey是關閉room correction/EQ後才能啟用GEQ,GEQ對主要的空間問題沒有多大的幫助,功用比較類似聲音的調色盤。Audyssey以往被詬病之處是黑箱作業,不知道從哪裡改變了什麼、無從插手,直到提供App給用戶編程。

Dirac和ARC也開放程度不一的自主權給用戶,但是開放越多的自主權力代表用戶需要越多的掌控能力,這包括小房間聲學的知識、心理聲學的知識、濾波器的原理與應用、聲學測量的操作和對數據的轉譯能力、經驗的累積。

環擴用戶玩auto room correction/EQ已經非常久了,在某些人的系統上有好的成果,或在更多人的系統上用了比不用更糟,只因為運氣好壞。相反的,能理解濾波器的原理和應用,知道什麼可以修正什麼不要修正,即使只有簡單的幾段PEQ用於低音,也能獲得巨大的改善。如果說一條好線能讓你的音響脫胎換骨,那麼擺平空間低頻的問題就是飛身上仙、飛身上神了。

同樣的道理,auto room correction/EQ演算法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分辨什麼可以修正什麼不要修正,但是仍然需要適當的防呆機制用於提醒用戶,例如:您的原始響應太糟糕了,請調整擺位後再嘗試執行。

ARC主要著力在低頻的問題,這是由空間主導所致的主要問題,所以ARC失敗的機率低。ARC的另一個優點是低頻管理的部分,多數人對整合超低音喇叭並不具備足夠的能力(所以才有那麼多人建議買落地喇叭、關閉超低音喇叭然後欣賞兩聲道音樂)。
Levelzero wrote: Audyssey是關閉room correction/EQ後才能啟用GEQ,GEQ對主要的空間問題沒有多大的幫助,功用比較類似聲音的調色盤。Audyssey以往被詬病之處是黑箱作業,不知道從哪裡改變了什麼、無從插手,直到提供App給用戶編程。

非常感謝L大的指教
請問L大指的app是 Audyssey multEQ editor這個嗎?
所以說具備L大所說的知識用了這個app,就可以避免因為使用了Audyssey的黑箱作業而造成的喇叭音色改變的問題是嗎?
那麼如果只針對主聲道來說,是不是就如M大所提,只要在Audyssey 裡設定為L/R by pass就可以避免主聲道於Audyssey 的黑箱作業呢?

ARC強在低頻管理,而低頻跟空間因素息息相關,這樣是不是可以理解成ARC強在空間處理?也就是說,如果是在一個未經過聲學處理的一般家庭環境中,ARC校正會較準確(較不會失誤)
而若是在已經過聲學處理的試聽室中,則兩者校正處理伯仲之間,且Audyssey較能自訂選項

謝謝L大提出這麼多的相關知識,小弟真是深感自己知識的不足,小弟目前也只能感嘆音響學問之無涯,滿腦子疑問
在此再請教各位前輩
若小弟選擇了環繞前級
那對於環繞後級的挑選有什麼注意的要點嘛?
爬文發現很多前輩們環繞前級都是搭配不同品牌的後級
是說原廠搭配的環繞後級不夠好嘛?

Edward77 wrote:
在此再請教各位前輩...(恕刪)


日系原廠搭配的環繞後級要看喇叭的靈敏度跟承受功率而定,日系原廠瓦數不高不建議配低靈敏度或阻抗變化大的喇叭,所以瓦數稍大一點較好用約200-300W/CH的。
小弟家的音響系統圖


Edward77 wrote:
更正小弟在此向前來...(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