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外話,其實我一直覺的 Nautilus 800系列裡N800/N801/N802/ 中音有一些些會暈開,儘管中音獨立音箱做那麼好,有點懷疑是因為無懸邊設計關係?MATRIX 800 像是樂高積木般的造型,它的確是上下獨立個體音箱堆疊起來的鏡像式喇叭.不過沒有後續產品.MATRIX 800高度很高,好像超過190CM ,這樣的產品想也知道聽大型樂曲絕對過癮,場面之大又能充滿空間.組裝時覺得重量似乎配不上外觀,聽感上就覺得比較"虛",沒那麼厚實,與MATRIX 801的厚實差異蠻大. 當年實售價大概是40萬左右吧.同時期還有 THIEL CS5 . CS5是瘦高型. THIEL 參考人耳聆聽高度,做成高中低音垂直位置不同,分音器零件多而複雜,據說是因為調整相位的因素.THIEL 單體小 聲音必然不會很豐厚,但是質感極好,定位精準超好,簡單室內樂表現位置栩栩如生,但是額定阻抗4歐姆,以及阻抗變化極大,可以下到1歐姆,曾經讓ARC CLASE150跳機!!價位大約是30多萬.B&W 的兩款 25及30周年紀念喇叭反而有最迷人的聲音特質.算是可以收藏的經典,外觀又是虎眼楓木(現已禁用)與sonus faber guarneri 同為一時經典之選. b&w signature 25/30 高音之外的金屬部件都是銀色,分音器為外部盒裝,分音器的零件裡的電容及電感都是銀材質繞製,加上附贈喇叭線也是純銀線,聲音質感就有那種高貴銀器的光輝度,柔和明亮不刺耳,可以久聽不膩.前幾年有出一款b&w 805 maserati edition 限量款,原廠稱規格用料與805D都相同,外觀更高貴,這就只是有幸聽到一回(平常根本沒人展示),高細膩度勝過805D,高音柔軟度大概還贏過805D2.中低音印象中差不多,質感似乎小贏805D2,805D2勝在解析及細節方面但是差異很小. 但是這只是短短幾小時印象而已.以上大是我對這個品牌的大略經歷.參考參考
如果我記得沒有錯,大約30年前,有一種品牌「Westlake」喇叭,他們的單體幾乎是用TAD的喇叭。曾經從雜誌上看到是說,TAD是Pioneer的子公司。Westlake喇叭好像不便宜,一般在Westlake 廣告上看到不少是用法國的Jadis的擴大機跟它配的。這類的廣告大約是在民國75年代左右的有錯輕輕的鞭一下就好謝謝
tt_koupe wrote:喔喔,很多人都熟悉的B...(恕刪) 鸚鵡螺當年設計時的總監是個德國人,劉漢盛有去訪問過他跟設計師,用的是Krell的後級,但劉當時說他聽到的低頻是生猛有力,非常有活力跟彈性.
erotica58812 wrote:鸚鵡螺當年設計時的總監是個德國人,劉漢盛有去訪問過他跟設計師,用的是Krell的後級,但劉當時說他聽到的低頻是生猛有力,非常有活力跟彈性.(恕刪) 當時的 krell 驅動力非常強,推鸚鵡螺絕對可以是生猛有力,非常有活力跟彈性.就是那個時期主流所要求的低頻害要有豐滿厚實的量感,鸚鵡螺比較沒有這種肌肉型的表現.鸚鵡螺在台灣最初有個例子蠻引人注目的,鸚鵡螺是四路電子分音,用了四對ayre 後級去驅動,得到相當精緻的音質,這樣的配方後來還有用classe的用家,一樣細緻好聽.
Chayah wrote:Westlake喇叭好像不便宜,一般在Westlake 廣告上看到不少是用法國的Jadis的擴大機跟它配的。(恕刪) westlake 配上jadis是當年同一代理商的產品,自然是這麼配,卻也是相當地搭.westlake屬高價品,消費群自成一種消費群系統,尤其大型傢伙,這群用家可以常見到都是像大型矮櫃般的雙15吋低音,中音,號角放兩側中間左中右開架式訂做音響架,上方jadis jd-1 轉盤, d/a ,jadis jpl前級,ja-800後級.非常壯觀.資深燒友應該有些人去過當時的亞里士西餐廳,就是這樣的配置.往後有很多這樣的整套在各地用家家中出現.不過亞里士應該不是第一套.
拜託~~討論日本人會不會做"High-End"喇叭根本沒意義你知道High-End市場小到什麼程度嗎?有很多喇叭,一年台灣賣10對都不到,怎樣算會做不會做?我做一對開價500萬,如果都沒人買,這樣算會做嗎?另一方面,就是因為樣本數都太小了,如果我一對500萬的賣了12對,可能就會變成我很會做,是高端喇叭的台灣霸主 (然後台灣人就以為這品牌在各國也一樣備受尊重)別問JS或Usher做喇叭的問題,人家是看做生意,不是只看做喇叭 (當然,B2B接洽討論時候大家也是都....很會說,只是面向和音響零售完全不一樣)談喇叭或音響,把聲音做好,是最沒學問的小學生問題PS: 財務獨立的High-End喇叭廠其實C/P值最低,有大廠"撐腰"的High-End喇叭才是真的C/P值高但大家都看價錢亂評一通 (這是行業生態)....總之,挑自己爽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