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前級在數位訊源音響系統所扮演的角色?

PY8888 wrote:
此文章的標題是「前級的必要性?」,?表示是尚無定論。其實答案一定是: 某些情況下需要或有比較好,而某些情況下不需要或直通比較好。我們要探討的就是何時需要? 和何時不需要? 和需要時有無較簡單經濟的替代方案?(恕刪)


樓主, 坦白講, 我也看不出來這個話題繼續討論下去的必要性是什麼....
我看前面大家也舉了不少例子, 都有回答到你的問題啊, 只是沒有說出你想聽的話罷了.
前級需要用就用, 不需要就拿掉, 一直在這裡鬼打牆幹嘛?
你何不直接去找合你意的器材, 找不到就用你的理論自己做嘍~
說的一口好菜, 不動手終究只能餓肚子....
前級有一個很重要的功用是訊源輸出端與輸出級輸入端的阻抗匹配.....
PY8888 wrote:
此文章的標題是「前級(恕刪)


不好意思,你這命題,每個時期總會出現的,前後級一體機/合併機/AV機 發展至 無源/有源音箱,基本上無日無之。

你說的 "經濟性" 和 是否 "必要" 沒直接關係,音響上在電子電路上的"前級"基本上是"必要"的,分別只是溶入還是獨立,極端到DAC 晶片的也是有前級電路,另一極端來個"效果器"也是前級。

如果說把相關功能全部溶入DAC或到後級(成為前後級),也未必是最經濟的,買DAC沒必要為沒需要的前級如額外的模擬輸入買單,買後級的也未必需求多輸入,那廠商做後級,DAC 有額外需求的買 前級,前很多人來說是最經濟的了,至於有廠商用前級做所謂調音調節也有好處,有人不喜歡這調音,又對後級滿意,那就只需要換前級就好了,如果都放到DAC/後級,那要換就更不經濟。

要知道音響組件 "前級" 還在音響市場有保留是有其市場作用,所謂HIFI就是沒東西攪來攪去,攪個性呢。

只要用一台 "DAC+Media Stream + EQ + 前後級 " 直通音箱,或者不直接來一台 "主動音箱",那你的命題就可以改成 "後級的必要性?"

再極端 "內置PC的高級音箱" 那命題就可以改為 "HIFI的必要性"。。。。
cheonglee wrote:
不好意思,你這命題,...(恕刪)

有道理

總之,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再依自己的需求去做組合搭配就對了。有沒有必要,完全依需求而定。
ldw406 wrote:
有道理

總之,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再依自己的需求去做組合搭配就對了。有沒有必要,完全依需求而定。


有道理

我的需求是好聲音, 就買了McIntosh前級, 買了後聽聲音覺得太值得了!

樓主的需求假如是省錢, 就不要前級了!

PY8888 wrote:
理論上都可以用DSP數位濾波技術模擬出類似的音色~(恕刪)


樓主還可以接受模擬音, 可以買1萬多的主動喇叭、或音霸, 完全不需要前後級了, 又省錢!
bond_007 wrote:
樓主還可以接受模擬音, 可以買1萬多的主動喇叭、或音霸, 完全不需要前後級了, 又省錢!(恕刪)


有道理

乾脆直接看譜, 在腦中直接模擬演出即可, 訊源前級後級喇叭全都省了,
這篇改為 -- 音響的必要性?(至尊請進) --
請大家想想還有沒有更簡單經濟的方法? 謝謝.
Lanster Wang wrote:
前級有一個很重要的功(恕刪)

能否請說明,DAC訊源直入後級,相對於有加前級擴大機,阻抗匹配上有何變化? 會產生甚麼問題?
為避免誤會和討論失焦,已把標題改為「傳統前級擴大機在數位音源音響系統所扮演的角色?」

依大家所提供的資訊,目前比較確定的是,就算(假設)DAC已內含「良好」的音量調整和夠用的訊源切換功能,傳統前級擴大機在系統上仍扮演「音色調整」的角色,而是否需要用前級調整音色,沒有一定答案,要看是怎樣的組合和用家對音色的要求與預算,且不同前級的個性和價格差異很大,音色調整效果也不盡相同。

如不良中年所言: 【前級是Accuphase C3850, 訊源是DCS Rossini Player. Rossini, 之前有試過Rossini直入後級, 效果很不錯, 如果只有單一訊源, 在沒有前級的情況下, 直入後級真的可以節省不少成本. 實際上DCS「原廠也是建議」他們家的訊源可以嘗試直入後級】

又如tt大所言:【P8i直入後級 .... 當時這是最佳選擇,幾乎甚麼都滿意. 前級加上時 .... 差P8i直入一些】

tt大講到重點: 【但不是P8i直入其他後級都有同樣表現 .... , 可以這麼認為,不是所有的dac都適合直入後級,也不是某些dac一定適合直入大部分後級】

一般認為獨立的後級擴大機一定必須搭配一台獨立的前級擴大機,假設某用家原選定搭配A、B、C前級擴大機試聽,現在有了以上的認知,挑前級擴大機時就多了一個選擇「直入後級」,用家可比較A、B、C和直入4 種組合的聽感與成本差異,決定要哪種組合。每個人的聽感、預算和價值觀都不同,挑選結果不一定是選最便宜的直入後級,也不一定是選聽感最好最貴的。

當然,如果能證明某系統組合少了前級擴大機(DAC直入後級)會有音量調整品質、推動能力或阻抗匹配等問題,導致無法發揮該DAC原有的音質和音色,則直入後級就非適合的選項。

題目所提的「前級」是指獨立的一台「傳統前級擴大機」,而非指DAC、綜擴或綜合機裡面的前級「線路」

便宜的前級音色調整遠不如高檔前級,加了之後效果可能不如直通(直通至少可避免增加失真和雜訊),好的前級比一般DAC貴,國產Usher前級就要3.5萬,而不到2萬的Marantz NA-6006和不到3萬Audiolab M-DAC都已內含多段數位濾波器可選。DAC裡的數位科技佔比很重,故其功能與性能會越來越強大且價格不會差太多,而傳統前級變化較小較慢,所以換前級不會比換DAC經濟,且若試聽時直通音色可接受,可先省下前級的預算,日後依需要再換DAC或加前級也不遲。

已說明過,若能分析出失真美的特性原則(這是前提),理論上有機會以DSP模擬該失真美,例如音響聽到的人聲多少都有echo,但錄音室麥克風收到的人聲原來是無echo的,音響聽到的人聲echo其實是錄音時數位模擬加入的,DAC輸出也是經過DAC晶片內建或外接DSP模擬濾波器 ....,沒必要否定或排斥DSP模擬的失真美或效果。已多次強調,低失真低雜訊的性能是Hi-Fi擴大機的本質,一但失真或產生雜訊就很難或無法事後模擬彌補,10萬的喇叭無法模擬100萬的喇叭,轎車也無法模擬跑車,因有本質上的差異和和性能上的瓶頸,這也都提醒過。對於那些離題或斷章取義等無建設性的留言,就不浪費時間回覆了。

請大家聚焦在以下問題討論:
Q1: DAC直入後級時,音量調整、推動能力或阻抗匹配有無問題? 若有問題可能造成波形和聽感上的甚麼差異? 為什麼?
Q2: 假設(只是假設)DAC直入後級並無音量調整、推動能力或阻抗匹配等問題,而前級擴大機在系統的主要角色僅剩「音色調整(失真美)」,此時若想拿掉前級,要如何挑選DAC和後級擴大機來彌補原前級所扮演的音色調整功能呢? (不要求100%彌補或模擬)
PY8888 wrote:
Q2: 假設(只是假設)DAC直入後級並無音量調整、推動能力或阻抗匹配等問題,而前級擴大機在系統的主要角色僅剩「音色調整(失真美)」,此時若想拿掉前級,要如何挑選DAC和後級擴大機來彌補原前級所扮演的音色調整功能呢? (不要求100%彌補或模擬)

還是只能靠試聽吧,音色這種東西實在很難光靠數據規格來判斷
PY8888 wrote:
為避免誤會和討論失焦(恕刪)

前級就切訊號和調大小聲,調音應該不是主要目的。
你說的調音,應該是不同線路架構,或用料上聽感的差異,這些不是只能在前級做,DAC也很明顯,要調音很多地方都能調。
換個角度說,錄音室都沒用大家認知的前級,也能調出各樣的聲音。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