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5888 wrote:
Audio Precision...(恕刪)

你已經是神遊物外離題啦
放大器=>線=>喇叭
MIC最常見是作喇叭3D頻率瀑布...
...(恕刪)
ar3a wrote:
所以樓主想找的線材選購公式在低價線材應該不少,但高價線材就很難有一套走天下的機會了

ar3a wrote:
變化多了之後,對於各頻段的通道深淺跟衰減幅度就難有公開數據,好不好聽就看廠家的調校技術


感謝指教 只可惜高價線材也不能一套走天下
如大哥所說 線材可用於調整各頻段 可能類似於EQ
這樣說來如果聽的音樂廣泛又追求極致效果的人 是否無解?

"線材選購公式" 目前還未有高手說明公式 所以再請教
留言中還沒有任何一位網友有提出 線材的"那些數值"與 "聲音" 如何去對應關係的?

就算是用低價的線說明也很好 用網頁上公布的數值也可以
例如說 哪一種線對應的通道深淺? 對應那一個頻段 會造成哪一種效果的延伸或快速衰減 ?
對應上述的測量結果 應該就有個底了


"低價線材應該不少" 高價 低價 好像都一樣 我剛隨便翻看了幾家網頁
似乎沒有低價線材就都有標示這回事... 這應該只是個說法上的誤區
gt730730 wrote:
線材的"那些數值"與 "聲音" 是如何對應關係的?

這我也有點好奇

Canare是專業領域常見的品牌,其官網是有列出一些數據,例如4S6這款喇叭線:
http://www.canare.com/ProductItemDisplay.aspx?productItemID=63

不過也沒解釋數據和聲音的對應關係是什麼,只有在最下面有註明damping factor 20-50適合音樂,damping factor 10-20適合演說

看看板上有沒有人以4S6這個網頁為例,來進一步說明線材數據與聲音間的對應關係
ldw406 wrote:
這我也有點好奇Canare...(恕刪)


我也是一起期待 希望有高手能分享 ...... 這位大大PO的這條線 標示應該算詳細吧 希望能成為標準

目前小弟對於線材的認知還在很粗淺的階段 只知道阻抗是越小 越不易消除掉細微的頻率傳導
也就是聲音的細節會越多(也有可能訊源的底躁跟著出來變更明顯)

再來就是線材的外層隔絕做的越好的線 越不容易吸收到的各類無線訊號產生雜訊
播放出來的訊號就會越乾淨

最後是纏繞方式 所有的線材經過電子的傳輸都會產生 電磁或輻射電波等
自身產生不同雜訊反應

因為 "電磁信號在兩條導線上產生的干擾大小相等而相位相反 這個干擾信號就會相互抵消"
所以線材 纏繞的方式與圈數 影響的是 自身產生的雜訊多寡 與 訊號傳導距離的衰減率

原理詳情請見8.3章

其中 4S6這條線材 的抗躁 Star Quad Design Reduces EMI Noise 就是利用相同的原理

其實想想 如網路線這類訊號線材 也是滿厲害的光居家大樓內就數百米 外部的傳輸距離更是
雙屏蔽 雙絞十字隔離 就可以讓那麼微弱的訊號能量傳輸這麼遠 中間還經過一大堆的EMI Noise
照樣把串流平台上的4K影音 無損串流音樂 傳輸到面前
請去看這關於MIC線測試報告
Canare這份報告微觀,可觀察可對應喇叭線一些特性...
MIC較偏向電容C負載
喇叭C電抗也差不多...但條件會隨分音分路的頻率表現變化
線對頻率效應有D.F(線的長度),C(線與線的間隙面)
ldw406 wrote:
這我也有點好奇Canare...


它的說明很清楚, 因為它是多股纜線, 雜散電容125pF/m, 每股17AWG, 下面則是傳輸頻寬的曲線圖, 雜散電容導致在50KHz衰減5dB, 所以它適合使用在音頻

很多人說到沒有標示相關的數據, 這是因為在國際上在線材標示法並未有要求, 但在工業上的檢驗, 廠商都必須提供規格書來承認, 所以外界通常不會有這些數據

線材的編織大致分為: 平行線. 同軸線. 絞線等, 區分有或無加屏蔽, 有加屏蔽也稱為隔離線

喇叭及耳機線, 為了高頻不衰減, 最好採用平行線, 同軸纜線有較大的電容會衰減高頻( 但適合用來降低高音刺耳的喇叭)

隔離同軸線適合做訊號傳輸, 但如果少了屏蔽, 聲音很明顯的上浮, 音場潰散, 整個聲音亂飄

隔離絞線, 正確來說叫: 差動傳輸, 也就是所謂的平衡式傳輸, 這是為了低消共模干擾, 留下差模訊號, 很多距離較長傳輸採用的方式之一, 而一般對於訊號要求高的介面傳輸也會採用

對於傳導用的金屬材質, 常用的: 銅(無氧銅OFC.OCC.單晶銅, 純度4N~7N(N代表小數點); 銀. 銅鍍銀(銀厚度標準40um); 銅鍍銠(銠厚度標準200um)

銅: 聲音平順平衡
銀: 速度感透明度極佳, 缺點要熱線, 不熱線會生硬
銅鍍銀: 聲音會有明快亮麗感
銅鍍銠: 中高音會有突出的清亮感, 低頻量感會減少, 但不影響下沉

以上是我個人的經驗見解, 給大家參考
jawel wrote:
以上是我個人的經驗見解, 給大家參考


感謝分享寶貴的經驗!! 看完大哥說明 還有些不懂的地方 是否能請再補充?

jawel wrote:
它的說明很清楚, 因為它是多股纜線, 雜散電容125pF/m, 每股17AWG, 下面則是傳輸頻寬的曲線圖, 雜散電容導致在50KHz衰減5dB, 所以它適合使用在音頻


簡單說 "雜散電容" 是訊號 "串擾" 的一部分 也是線身本身產生的雜訊 常發生在高頻率情況下 各種線材的 雙絞線繞法就是為了抵銷而設計的

1.
jawel wrote: 50KHz衰減5dB,所以它適合使用在音頻 "

是因為超過20Khz 所以適合使用在音頻嗎? 這樣說來是不是 市面上大部分線是不是都符合?

2.
jawel wrote: 喇叭及耳機線, 為了高頻不衰減, 最好採用平行線

例如 4S6 這樣的雙絞線 比較適合用在那裡? 平行線是否有可以提供與雙絞線對比的類似產品?
(雙絞線繞法纏繞是為了抵銷)

3.
jawel wrote:
銅: 聲音平順平衡
銀: 速度感透明度極佳, 缺點要熱線, 不熱線會生硬
銅鍍銀: 聲音會有明快亮麗感
銅鍍銠: 中高音會有突出的清亮感, 低頻量感會減少, 但不影響下沉


請問大大是否知道如4S6的數據圖 用圖像 或數字顯示出 "與形容有關聯" 的方式
材質與聲音如何去對訊號造成怎樣的作用

希望能弄明白 這些材質是衰減還是增益 那些"頻段"
讓人聽到感受到 "平順平衡" 或 "透明度極佳" "亮麗感" 等..的聽覺感受

就能直接看圖或數據 反向推論出 適合自己器材的線材了
dpse wrote:
請去看這關於MIC線(恕刪)


挖 這份測試裡面的 各種條件 方式 數據都寫得很詳細 這確實是我想找到的資訊

不過這一份看下來 真的很傷眼力 可惜我還無法把他們連結對應思考

但果然研發與測試還是要有完整的數據 才有辦法思考 如何去做各類調整與優缺判斷
gt730730 wrote:
感謝分享寶貴的經驗!


我針對你的問題簡單說明

1.在線材中, 隔離線多了一個( 層間電容 ), 非隔離(沒有屏蔽), 只有雜散電容, 是自然產生的, 電容會衰減訊號而不是干擾訊號(屏蔽就是要阻絕干擾, 喇叭與耳機, 都是屬於終端, 所以不需要再屏蔽), 電容量越大衰減的頻率就越低, 音頻範圍20~20KHz, 而4S6在50KHz衰減5dB, 所以50KHz以上的訊號它就不適用, 就只適合音頻

2.平行線是兩線平行, 受干擾的情況可能其中一條, 也就是受干擾的程度兩條可能發生不平均, 絞線相對平均, 共模( 共同模式 )就是這意思, 另外4S6不是絞線, 它只是多股電纜線, 但要注意絞線的電容在相同長度會大於平行線

3. 頻譜圖你要自己學著看, 另外測試手法. 測試條件也要知道, 這些都是參考的依據, 帶入實際應用, 會因為外部條件不同, 而達不到原本的測試數據, 所以這只能靠經驗去判斷

4.聽感, 我個人從三個方面去解析( 量. 質. 味 ), 這只能言傳不能代勞, 若你真的有興趣, 就要多花時間去接觸
感謝回覆

jawel wrote:
1.在線材中, 隔離線多了一個( 層間電容 ), 非隔離(沒有屏蔽), 只有雜散電容, 是自然產生的, 電容會衰減訊號而不是干擾訊號(屏蔽就是要阻絕干擾, 喇叭與耳機, 都是屬於終端, 所以不需要再屏蔽), 電容量越大衰減的頻率就越低, 音頻範圍20~20KHz, 4S6在50KHz衰減5dB, 所以50KHz以上的訊號它就不適用


這些上面WIKI連結有說明 但我上面是問 下方的問題
gt730730 wrote:
是因為超過20Khz 所以適合使用在音頻嗎? 這樣說來是不是 市面上大部分線是不是都符合?


jawel wrote:
另外4S6不是絞線, 它只是多股電纜線, 但絞線的電容在相同長度會大於平行線


但查網路圖片看起來是雙絞繞法 "多芯雙絞線" 一樣是雙絞不是嗎?
重點是 這絞法用對繞來相互抵消不是嗎?




gt730730 wrote:
請問大大是否知道如4S6的數據圖 用圖像 或數字顯示出 "與形容有關聯" 的方式
材質與聲音如何去對訊號造成怎樣的作用

jawel wrote:
3. 頻譜圖你要自己學著看, 另外測試手法. 測試條件也要知道, 這些都是參考的依據, 帶入實際應用, 會因為外部條件不同, 而達不到原本的測試數據, 所以這只能靠經驗去判斷


了解 不過這篇整個大主題 與 上面的問題就是在請問各位高手 "該如何去看數據去判斷" 或 挑選線材
雖然大家都在學著看 就是不明白 兩者間其中的關係才會上來問

jawel wrote:
聽感, 我個人從三個方面去解析( 量. 質. 味 ), 這只能言傳不能代勞, 若你真的有興趣, 就要多花時間去接觸


理解感謝大大 確實目前只能言傳 且個人聽感 不能代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