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聲道喇叭+擴大機+線材+穩壓器搭配建議

1000K wrote:
這句話怪怪的,聽起來(恕刪)


I also like Sennheiser HD650.
especially using 2A3 headphone amp to drive it.
still warm but cleaner than before. I think it is a good combo as well.

If I want to choose a pair of speakers to sound like HD650
I must buy Rockport Techonologies speakers.
ACTUALLY A BIG AND BEAUTIFUL HD650!!!

I really the music like Barbra Streisand - All The Children.
if anybody likes it as well, HD650 and Rockport speakers must be the best choice.
我聽過表現很均衡的二聲道,應該不會超出您的預算太多:
喇叭 B&W 804D2
綜擴 McIntosh MA8900

既然新家還沒完工,可以多一點時間試聽不同的組合,建議樓主要帶自己熟悉的CD去試聽,因為我覺得能提供古典音樂CD的商家並不多;再者,用自己熟悉的版本去試聽,也可以試出音響設備的表現如何。
樓主的預算不算低,相信您有好耳力!
另外,也許新家完工了,可供選擇的品項更多了,所以真的不用急
有資源
擴大: 一定買 McIntosh,沒有其他,預算20-25萬內
喇叭: 一定要買座地式,Sonus Faber / Audio Physics / ATC SCM,盡可能不要買 B&W 如買這個牌子和買家電用三星,日立,大金有什麼分別?預算15-20萬內
串流: 只需要買有 DAC,MQA,Roon ready 旗艦型號。預算5-6萬內
配件:一定要買歐洲 HIFI 主流只做線材那些品牌,線材是最容易騙人的東西,如你不懂,平貴也一定要買品牌貨,不知名的多數..........。預算10萬內

重點,樓主不是現在買,還是找代理或是音響店,用自己耳朵去試聽你自己喜歡的組合吧,但老麥配任何喇叭以音色來講最低要求都應該合格,品牌提供了,型號上網自己挑選吧
bbc701 wrote:
有資源擴大: 一定買(恕刪)


真要SCM50,不如買個主動的落地式配上bricasti m1se
這樣就可以畢業了,不過這樣會超過樓主的預算。
也許有一群人會選擇Meitner MA-1,但我仍認為M1se在這價位表現更好。
我是覺得60萬元新台幣要玩音響不是不行,只能找二手的。

最後,一旦ATC不小心是摯愛,記得買主動的,買被動的我不認為60萬元新台幣可以解決。
然後一旦想要找一個6.5吋的二音路喇叭,其實繞來繞去
很可能最後仍回到805 D3,也許過去有人會選擇Magico Q1,但還是805 D3好用。
你就用這個喇叭吧:
USHER Grand Tower 鏡面黑檀木喇叭


擴大機 & DAC用谷津Q 23 單身道後級 2台


音控用谷津QV


好聽、美麗、又大氣!
也是60萬內
Bhirombhakdi wrote:
真要SCM50,不如(恕刪)


有預算玩音響,新手入門其實只需提供品牌名稱已經非常合適,不建議提供任何型號產品,如果在代理試聽有不明白可以直接查詢代理,事實上付小朋友的是樓主,而且還是三年之後的問題,今時今日的新型號,購買時可能已經有另一個型號代替,有源無源,樓主有三年時間慢慢探索,現時只需提供頭緒,讓他自己慢慢吸收吧
bbc701 wrote:
有預算玩音響,新手入(恕刪)


會有預算問題的話,基本上我不認為挑會擔心有改版問題的型號是個好選擇。
我想請問,任何有預算問題的要怎麼慢慢體驗音響,有那麼多廠牌的特色可以說是沒買回家長時間試試看是沒辦法知道的。

不要說60萬元了,我認為這預算不夠高,經得起時代考驗的組合,來來回回慢慢體驗的話6000萬元新台幣是不夠的,我完全認為需要六億元。

人有好奇心是一件好事,玩這個我感覺很多台灣的並沒有真正稱得上玩過,比如BBC喇叭一直售價很和藹可親,看似也好處理,實際上搭配仍有高下之分,晶體機並不是每一台都可以搭,管機的分類更是多,試聽不了的機器也很多,況且我也不認為在店家試聽可以知道什麼,環境變數可以大到誤導自己的耳朵。

有一小群人主張玩音響的能夠知道用少少的錢就可以得到很棒的聲音,看似仍然有辦法,沒有錯,還是有那麼一點辦法,但是來來回回繞的路我相信台灣絕大多數的公民無法承擔這個消費,這些人也幾乎沒有特意計算他們究竟總消費到多少了。

可惜的是,我也不認為自己慢慢找資料能夠真正了解到什麼,更多的是奇怪的言論,比如transparent的線在網路上的評論跟實際聽感我完全認為是兩回事,新手能知道什麼?

音響的確很好玩,但我覺得有預算問題的話就很麻煩了,我很喜歡LS3/6的聲音,但是來來回回為了尋得自己最喜歡的聲音,我敢說,很可能總花費超過一對神楽,一對已經經得時間長期考驗而不需更多改版的喇叭要慢慢摸索都這麼繁瑣了,真買一對神楽就可以解決嗎?

答案是不一定,我一直認為神楽的聲調跟BBC喇叭大多不符,聽不少我喜歡的音樂會有一點問題,也有人拿神楽搭配阻抗可以掉到2 ohms的喇叭,這種聲音為何有人聽得下去?

買無堅不摧的後級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嗎?答案更可能是否定的,也許有那麼幾台後級看似每個喇叭都可以勝任,實務上很難達到這個境界,Mark Levinson曾被認為有類似的能力,但它仍然無法取代Gryphon的特色,或者Pathos inpower對某些喇叭的適性。

這一切也未包含線材與解碼,解碼更是一大謎團,有主張需要極高採樣的;也有主張不需要的,主張不需要的並沒有因此比較和藹可親,反倒大多天價,台灣幾乎無可見得Aries Cerat的機器,其生產了幾台非常棒且獨特的解碼,不只台灣聽不到,想當勇者即是一場至少十萬美元的賭注,連線也不能胡挑,這樣下來,我知曉在台灣走正常人道路的公民即使在社會上做到盡善盡美了,可能也無法負擔類似的花費。

同時也有一小群人抱著特別的想法,既然都了解這件事實了,為何不如直接將整間音響公司買下來就可以了?事實上這件事情一直在不斷發生,有類似想法的人比我想像的還多很多,比如我的夥伴就在做這件事情。

我看到最後真正愛音響世界的這群人絕對佔一席之地,至少我的夥伴給我的感覺是他把這種公司當球隊在經營,而不是錙銖必較的營利事業體,這群默默付出的人比很多人想像的重要多了。

慢慢玩真的容易嗎?社會上的非必需品很多,但門檻這麼高的沒幾個。
ATC的有源無源要慢慢了解其奧秘,我很懷疑可以買一棟很棒的房子了,但人就是奇怪的動物,即使用低標處理好ATC很可能也會被好奇心驅使,接下來走向不平凡的道路去了,看似是遲早的,就算自己DIY前後級解碼與線材,我認為來來回回必會超過六十萬元新台幣。

很多人其實可以大方承認自己覺得玩器材比聽音樂更加有趣,這不是奇怪的事情,我就一直是個只注重器材品質的人,但這不代表非貴不用,可見的事實是比Spectral CD機貴的很多,但仍無法取代SDR系列的獨到之處,說白了,沒什麼真正全面比它好的,且價格實惠,然而即使實惠,也是六十萬元上下了。

比較可惜的是,也許800系列跟Accuphase稱得上價格實惠耐用且品質好,Tannoy漂亮到不聽對很多人也值得了,也不貴,但它們的聲音很可能不是每個人最喜歡的,難道被預算以及不得已壓倒一切真是件好事嗎?可怕的是,更貴的器材不代表就一定好,Alsyvox的聲音即非常有特色,很可能買回家是極端的喜歡或討厭,這要怎麼辦?

或多或少至今我心頭總有些感覺,對真心只想聽音樂的人且希望有品質價格又和藹可親,BBC monitors應該是趨近於真正正確的,通常找個綜合擴大機就很棒了,音樂性又很高,大部分音樂沒什麼短版,不如到這邊就夠了,倘若未來想好好處理BBC Monitors也是值得的,不論是DIY或買優質器材處理都很棒,它們是世界上最獨特不可取代的存在,至少有非常多的人繞了一大圈之後還是回到BBC Monitors。
QL Lai wrote:
綜擴 McIntosh MA8900


McIntosh MA8900和MA7200擴大機線路差不多,聽起來也差不多
如果要McIntosh卻沒有要MA8900的功能,可以把價差搬去喇叭上

重點是McIntosh的外型和聲音是否喜歡
Bhirombhakdi wrote:
其實繞來繞去
很可能最後仍回到805 D3,也許過去有人會選擇Magico Q1,但還是805 D3好用。


沒有天下無達的喇叭,適合自己胃口的喇叭就是好喇叭

805D3就是標準B&W的路線,清晰、精準、中規中矩......更重要的是價格"還算"合理

很多人器材選來選去,最後回B&W,一點也不意外。

真要比較,可以發現805D3有很多地方不盡如人意,但這不就是人生,音響器材有辦法盡如人意,也不會那麼多品牌在混了 (用混來形容,就是因為這產業90+%的公司其實都經營得不上不下....全部都是靠經營者的熱情,老實說,我很佩服.....)
1000K wrote:
沒有天下無達的喇叭,(恕刪)

805 D3頂多聽起來比較無趣而已,但我也不認為Q1比較有趣,還可能更難聽。

我倒想知道Magico的設計師在想什麼?

還有一個台灣很少見的OBX-RW3,但我的感想是不如買BBC monitors就好了,倘若聽的音樂很雜,805 D3仍是首選。

805 D3有一個特別優勢是它的音色銜接比那幾個落地式的兄弟好,而且阻抗沒有那麼低,是還勉強可以用211並聯管機驅動的B&W,我不否認拿20對805 D3價格的後級去處理805 D3是瘋狂的事情,但聲音真的稱得上好,值得一試。

不如說,如果還是只有二音路的喇叭自己可以接受而已,BBC monitors跟805 D3就足夠了,素質也值得去花費心思處理。
大名鼎鼎的Tannoy要不是外觀好看,不然應該很少人買,它的聲音太極端了,的確部分類型音樂有獨到之處,喜好會很分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